爬山

    昨天上午老公提议去龙山玩,我是很想去接近自然的,于是简单收拾了就准备出发了,在开车上山的过程中是比较颠的,每开一段路需要休息一下,第一次休息的地方看到了很多野花,成片成片的,很漂亮,于是我提议挖回家种吧!婆婆挖了两株长势很好的花,我当时的想法是带回去自然老化,这样可以保留花的种子,以后方便在家里培植,这次出行其实心境是有变化的,我认为我最近的心是柔和了很多的,情绪上也没有那么躁动了,看到的景色是认为美了很多吧!原来爬山是比较枯燥与单调的,你在整个登山过程中没有太多欣赏的眼光的,很多次登山靠着不同的目标去坚持吧!其实几年前也去过这座山,当时开车只能开到山腰,后面全程都是靠走,三个大人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娃,再带着一个十三四岁大孩子来回走了四个多小时,去的过程中都不知道到终点到底有多远的,而且还没有食物,连小孩都只有唯一的一个棒棒糖,娃把糖吃了之后连手指都忍不住舔得干干净净的,最后还不忘说一句太好吃了!我们都被逗笑了,那大概是行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了,好不容易爬到庙里,立马买了几桶泡面吃了,那也是吃泡面最香的经历了,今天是开车到山顶的,中间的休息老人家都有点不耐烦,虽然沿途风景都不错,但我其实不太愿意跟老人一同出游的,旅游本是一种放松与休闲,目的就是去接近自然,洗涤心灵的,但如果总是有人来破坏那份宁静,还不如不出行,我有时候也很不明白老一辈的人是怎么思考的,明明已经迟暮之年了,要么控制欲极强,要么物质欲望极强,要么急躁到你刚说明天回家,然后回家的前一天晚上就有可能没有被子盖了,明明孩子已经三四十岁了还没有正真当家,而那些老父亲一边自己奋斗着一边口里骂着孩子没出息,这种情况能怪孩子不独立吗?本质上来说这种父母就从来没有放权给过孩子,何来指望孩子突然变得独立,有一种现象在社会中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强大的父母子女多少是羸弱的,慵懒的父母子女总是勤快一点的,这其实都是父母造就的环境结果!

    如果哪一天做父母需要考资格证,还会有人轻易做父母吗?其实我现在的感觉是最好在结婚的第一年就进行准父母培训。这年代很多东西都有资格证,上岗证,据说将来农民都会有上岗证了,但唯独在为人父母这一块家庭教育是缺失的,没人会告诉你如何做父母,这就是瞎子过河。过了算运气好,过不了了才找方法。为何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每个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用心的,如果想简简单单的就完成教育应该是痴人说梦。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必须先学习为人父母,让人明白教育不是简单的事情,估计没多少人有生娃的欲望。毕竟两个人的潇洒日子多好呀。怎么折腾都折腾不过一个孩子的折腾劲。如果有提前对父母的教育,我认为我会慎重考虑要不要孩子这个事情,毕竟这是一项长久的事业,还需要心甘情愿的付出,一个孩子不用面临着拉锯但需要长期陪伴,两个孩子动不动就搞拉锯了,孩子能带来幸福和成长,同时也能带来烦恼吧,当你一天听到二十声妈妈时可能有一点幸福感,当你一天听到一百二十声妈妈时,可能有点头痛了,很想自己能有一点自己的空间了,这种情况下妈妈没有发脾气也算是一种修为了!妈妈要学会适当拒绝娃的一些要求,这是教会孩子自己去生存,迟早有一天娃是要长大的,但是不能要求娃突然长大,这是一个需要建立的过程。

新书推荐: 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虞凌双帝 云与风争 卿本贼人 [柯南]见习天使救济日常 审神者与综漫世界 樱花与小鱼(樱空释×岚裳) 我靠数学定理横扫惊悚游戏 人在求生世界,但沉迷美食 灭世童养婿每天都想逼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