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知为何婆婆情绪很大,讲话声音很大,也很没耐心,婆婆对我们管教儿子的方法颇有微词,可能她认为儿子完全不听她的话是因为我们管教的原因,但是我知道孩子为什么是这种情况,昨天儿子和婆婆又发生冲突了,婆婆已经习惯语言一出口就是命令的方式,而儿子不喜欢这种交流方式,也很抗拒,于是儿子也用吼的方式回拒他奶奶,换做是以前,肯定免不了他爸爸的一顿揍了,但是昨天我们都是冷处理这个事情的,儿子回拒了婆婆后,婆婆气得坐在椅子上生闷气,说暑假不去广州了,我一直都知道跟孩子的沟通就如同照镜子,婆婆和儿子的这种情况就是照镜子行为,而婆婆自己没有先思考到自己的行为,孩子只是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制。当然我知道指望婆婆自己悟破是有难度的,换以前婆婆说不去广州了我是生气的,昨天我知道她是在说气话,气儿子对她的态度,但是这问题并不是儿子造成的,而是婆婆自身常年累月的结果。于是我借机也说了一句命令婆婆的话,她当时没说话,我就说在你听到我的话的时候是肯定不舒服的,那小孩也是一样的,你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并没有差别。她说那我要怎么说话。我说你如果想要他按你的想法做一件什么事情,你可以用建议的语气让他去做,而不是命令的语气。于是我把儿子叫过来,问儿子为什么对奶奶态度那么差,奶奶怎么说话?儿子说希望奶奶能好好说话,不要老是那么凶。儿子表达了他的需求,但是我不知道婆婆有没有真的听到了这个需求。
很多年轻人跟老年人相处确实矛盾重重,生活习俗冲突,教育理念冲突,金钱观念冲突等等,都是成为家庭矛盾的一部分,但如果没有一方退缩或者强势的占领家庭地位,那冲突就会明面化,那日子就会过的跟战场一样,硝烟四起。这种日子是恐怖的,处理的方式也是简单粗暴的,分开过,如果分不开,那日子更加不好过了,相互消耗了。虽然我一直一来跟婆婆没有特别大的矛盾,但是婆婆的交流方式是全家人都不认可的,老公是第一个不认可的,多次跟我讲要把婆婆送回老家,我们带着孩子自己生活,我是不同意婆婆回老家的,因为我需要她的协助,带两个孩子再处理一点家务,还要处理一点工作,我肯定吃不消的,那样更加容易导致夫妻矛盾,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我懒,有人能帮忙做点事,我总能轻松点,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认可老人对家庭的付出,有一天我也是认可到了婆婆对家庭的付出,于是那天我说了句谢谢她的付出,让她休息一会的话,那天婆婆的语气特别温和。关于老公提出来让老人回到农村生活,以免对孩子造成影响的想法我没有认同,我懒,于是我得接受她现在的这种情况,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想法,我们不能单纯的用把对认为不对的人挤出生活就行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将来会老,教育会落后,难道在冲突下也用这种把我们排除出他们生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吗?现在想可能不会认为有什么问题,但是真到了那一天我们自己能接受这种方式吗?我认为是很难接受的,毕竟老人为家庭付出了太多,这是需要去认可的,但是老人确实存在问题,是需要我们去面对的,改变老年人看起来是很难的,但是如果我们自己连平衡家庭的想法都没有那矛盾就会更加严重,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去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人的想法都是存在差异的,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先问为什么,凡事多问为什么,我们就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我想我接下来需要找一下关于与老年人沟通的书籍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