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吃饭的李清言抑制不住的激动颤抖,拿起手机就把这个消息告诉孙长乐。
换来的只有一个简单的“哦”。
李清言也不知道她最近是因为什么,查完分数线五百多分,比自己高一百多分,怎么还不高兴呢?
不过李清言这个蠢货多年以后才明白,通讯录和通讯录不一样。
因为我不能给我的爱人脸上留下一个‘一本的吻痕’。
李清言拿起手机对着许俊川手机疯狂轰炸,如果计算投弹量的话,哪李清言一天发送的消息,赶上整个二战投放的弹药量。
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收到半个字的回复,以至于后来连已读都不存在了。
最终连他的手机也似乎受不了这种频繁的操作,屏幕熄灭后再也无法唤醒,彻底“罢工“了。
李清言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过激。
他坐在那儿,静静地思考。
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即便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想要找到一个人,尤其是在数百万人中,无疑是大海捞针。
他意识到,有时候,即使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立即改变某些事情的结果。
就像他的学习成绩,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很高的长进。
李清言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星空,思绪渐渐从刚才的焦虑中解脱出来。
他开始思考一些更实际的问题,比如自己的未来,比如自己应该去哪里上学。
不对,上学?刚查完分数就出来旅游?
阳城市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海滨风光,但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是连接多个省份的重要交通枢纽。
李清言的思绪在这个特点上停留了一下,似乎有了一些灵感。
他突然间像是被什么触动,真的化身成福尔摩欠儿,开始认真地分析起许俊川的位置信息。
他记得许俊川的社交媒体有时会显示上线位置,而这些位置信息偶尔会更新,距离数字的变化表明许俊川可能在移动。
“九十八公里,九十六公里...“李清言喃喃自语,他开始在脑海中绘制出一张地图,试图根据这些线索推断出许俊川可能的行踪。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李清言的思绪如同侦探一般,将线索一一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新机词挖一此莫禾多此!真相只有一个!
许俊川在选学校!
他的分数线应该是考上了阳城的院校,那么知名的院校有。
省理工...法学院...医科学院...考虑到许俊川的学习比较好应该是最好的省理工学院。
李清言甚至考虑到了学校的地理位置,省理工学院靠近风景优美的龙湖,是一个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场所。
他进一步推断,自己的分数应该足以进入阳城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学校虽然与省理工学院相比名气较小,但也位于龙湖附近,为他提供了与许俊川在同一个城市学习和生活的机会。
李清言对自己的推理感到满意,甚至有些自得。他觉得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仿佛已经看到了和许俊川在阳城共同学习的未来。
没有什么毛病,唯一的缺陷就是李清言对许俊川带着美化滤镜。
他按照自己的计划,报考了阳城职业技术学院,并安心地等待开学的日子。
而孙长乐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分数,选择了寻市的一所一本大学,两人的大学之路虽然不同,但也仅仅是在这里短暂的分开几年。
孙长乐和李清言的大学之路虽然不同,但友情的纽带并没有因此而断裂。
他们仍然保持着联系,分享着彼此的经历和故事。
孙长乐对于李清言快速产生感情的方式一直感到好奇,甚至有些困惑。
她不明白,一个人怎么能够那么迅速地对另一个人产生深厚的感情。'学历除外'
以至于到后面十多年,孙长乐都想弄清楚李清言到底是被下了什么蛊,能弥补学历差距。
为什么李清言会那么快就对一个人产生感情,是否仅仅是因为外表的吸引。
这个问题,可能连李清言自己也难以完全解释清楚。
在这些年里,每当孙长乐提出这个疑问,李清言总是用他那似乎充满哲理的话来回答:
“一眼误终身。”
在某一天李清言收到了他的大学通知书,许俊川也收到了自己的大学通知书。
李清言采的没错是许俊川那天过来确实是在选学校。
到了八月底,九月初,两人都来到了同一个城市——阳城市。
这个城市对他们来说既是新的起点,也是命运交汇的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