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

    六年过去,东宫那一日到底是否真的失火,沈弃已经有些记不清了。

    他只记得在前朝的承德殿之上,在上京的城墙之上,在慌张失措的百姓之间,无处不在的东宫卫控制了所有人,而那位太子殿下在高处淡淡地瞥向他。

    告诉他:“带她走。”

    他身边是昏睡过去的楼若。

    她的泪落在他的掌心,混着这城中突如其来的落雨,连着他的心都在颤抖。

    叫他分辨不清,这到底是谁的一场大梦。

    而梦中一切,又有几分真假。他说不清道不明。

    哪怕今时今日裴寂如此逼问他,他也不得不固执己见,“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是么?”

    “能将上京那群自负的上位者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沈弃,更可谓是当今天下最负盛名的谋士,此时竟听不懂我说的话吗?”裴寂极冷地笑道:“需要我再说得更清楚吗?殿下。”

    楼若抬眼,静静地看着他。

    眸子里更是超乎平常的平静,在她眼中,他说的话好似并未掀起什么波澜来。

    可沈弃太了解她。

    越是这样,她心中越是有千层巨浪。

    她是楼氏皇族,在深宫中长大。她见过宫中微末者,更见过朝中高位者。

    他们皆富有心机、谋算,不管是为了稳稳立于庙堂之高,还是只为了求一生存之机,他们所表现出的狠辣和阴毒胜过这乱世里的每一人。

    是以她很清楚,裴寂说这些话,用意何在。

    当初,到底是他们小瞧了这个人。

    他完全不像河东裴氏所培养出的文人儒臣,反倒像深宫中有所求的一头孤狼。攀扯、撕咬躲在暗处的每一个仇敌。

    “裴公子何意?”

    楼若能察觉到,自己的记忆是有缺口的。只是这缺口究竟有多大,她尚不清楚。

    裴寂既选择抓住此不放,他定知道其中实情。

    可若她没记错,锦绣十六年,他甚至都不应该在上京城。他到底知道些什么?又到底从何处得知?

    “东宫根本没有失火。”他敛了神色。

    眼里竟多了几分难以明说的悲怆,“那一天,我就在东宫。”

    楼若感到不可思议,“怎么可能?裴氏一族当年根本都不在上京城……”

    她记得,锦绣年间,在裴尚书致仕后,裴氏已无后辈在朝为官,便举家迁回了故土。

    “殿下,我常听她提起你。”

    可裴寂并未接她的话,反而莫名说了这么一句,语气里带着丝丝柔情。

    他的回忆被拉回锦绣十六年之前。在多雨的江南水乡,他间隔数月便会收到来自上京的信件,信中寥寥数语,便可以抚平他心口的折皱。

    彼时那是他唯一的念想。

    他要好好读书,去到她的身边,好好保护她。

    可这唯一的念想,在锦绣十六年彻底破灭了。他再也收不到她的信,心里的伤口也愈来愈疼。

    他也想像楼若一样,忘却一切。可横在中间的血与泪,成了他的梦魇,他忘不了。

    楼若终是有所察觉,“你不是裴氏的嫡系,而是旁支,对吗?”

    裴寂从回忆里回过神来,笑道:“对。我只是裴氏旁支一个不起眼的庶子。”

    这笑里藏着太多无奈和讥讽。

    她明白他到底是谁了。

    她记得皇嫂的母家便是裴氏的一个旁支,皇嫂曾向她提起过,亦曾告诉过她,她有一个庶弟,远在鹤州。

    裴寂便是她口中的那个庶弟。

    “阿姐嫁入东宫时,将太子视作一切,将太子唯一的妹妹视作亲人。”他说这些时,眼中只剩下了露骨的敌意,“可你们,又何曾将她当作自己的亲人?”

    “太子谋反,公主出逃。只有她一个人在东宫,苦苦地挣扎。”

    高声质问间,不觉楼若脸色已是煞白一片。

    她听见他说,太子谋反。

    怎么可能?

    沈弃在一旁扶住将要倒下的她,她又闻见他身上的淡淡墨香,仿若又回到梦中的东宫外。

    漫天火光之间,声嘶力竭的只剩了她一人。

    *

    她不知道她的记忆为何会这样乱。

    甚至越梳理越糊涂。

    直到倏忽之间,眼前突然换了一番景象。

    入目所见朱门紧闭,连匾额之上的铜块都变得锈迹斑斑。

    她唯有透过一丝缝隙,去望内里的情况。虽见杂草丛生,却毫无生机可言。

    匾额之上,是“东宫”二字。

    她试图推开这道门,却因身后的声音停下,“阿若。”

    是皇嫂。

    她回了头,眼前人正含着盈盈笑意望她,眉眼间是藏不住的温柔,她说:“阿若来了。”

    楼若顾不得什么,只有点头,“皇嫂。”眼中却不自觉湿润起来,“我好想你。”如隔千秋。

    她依偎在她的怀里,紧闭双眼之时,好像又回到了锦绣十六年之前。

    皇嫂总是摸着她的头,宠溺地笑,“阿若真是小孩子心性,你皇兄是个混不吝的,我们不要同他计较。”

    她眼里有无尽的笑意。

    楼若曾真心觉得老天当真是待她不薄,在母后离她而去后,还有皇嫂日日与她相伴,给予她所有的爱意,填补她心中的缺口。

    在这样美好的梦里,皇嫂就像记忆中那样同她讲起上京之外的故事,讲起水雾弥漫的鹤州。

    “若日后得了殿下允准,皇嫂带阿若去鹤州玩好不好?”

    她痴痴地回,“好。”

    “小时候,总觉得上京有千般万般地好,日日盼着来。如今,竟有些想鹤州了。”只是梦里,她总是前言不搭后语,每一段话都像是在支离破碎间拼凑出的一般。

    楼若听懂她的话,问道:“皇嫂想家了吗?”

    她以为,鹤州有她的家。

    可她却说,“皇嫂的家在上京,在东宫,就在眼前。”

    楼若便在此时,想起裴寂所说的,“阿姐嫁入东宫时,将太子视作一切,将太子唯一的妹妹视作亲人。”

    她鼻尖猛地酸了。

    想起裴寂所质问的,“可你们,又何曾将她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心便如刀绞一般地疼。

    长久以来,时间不仅在冲淡她的记忆,更冲淡了她的思念。她该记得这些的,可为何,全然忘记了。

    忘记了东宫之内不止有皇兄一个亲人,忘记了她和皇嫂即使并非血缘至亲,亦是骨血相连。

    *

    再睁开眼,楼若不自觉地道:“对不起。”

    眼前的裴寂听此滞住了,“不是殿下的错,遗忘本就是常态。我裴寂所求,从不是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昔日东宫的太子殿下,我只想问问他,为何要谋反?”

    “他的妻子,那日在东宫等他,他为何抛弃她?”

    此时此刻,裴寂的一句句质问成了剜向楼若心底的一把把刀,生生刺痛着她。

    “若有可能,我会杀了他。”

    “可不能是现在,钟王一党尚未彻底除去,太师绝不能出事。”他抹去了自己眼角的泪痕,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殿下,在世人眼中,太师必须站在长陵一边。”

    她知道他的意图,“回到鹤州是太师本意,我没有把握劝他留在上京。”

    “就算我皇兄还活着,也不一定能劝得动太师。”

    楼若挣开了沈弃的手,站定后,问道:“裴公子,能告诉那一日东宫到底发生什么了吗?”

    她不想再这么糊里糊涂下去了。

    记忆里的一切有几分真几分假,她不想深究。如今她只想知道,那一天真实的情况。

    若不是东宫失火,若不是叛军逼宫,若不是她记忆中的样子,那会是什么?

    她看向裴寂,裴寂的脸色并不好看,但对上她的目光,他还是回答了她。

    “那一日,我从鹤州赶到东宫见阿姐,准备应试明年的选官。”

    “可到了东宫,却发觉东宫卫走了一半。阿姐坐在前院,同我说,‘出宫去吧,别管我。’”

    裴寂说到此处,转过了身。楼若虽看不清她的神色,却能明显感觉到他的肩膀正在微微颤抖。

    他哽咽着继续道:“我问她,‘为什么?’”

    “她却一个劲儿推我离开,将我推向宫内的甬道,一直告诉我离开皇宫,离开上京。而自己一个人留在了那儿。”

    “出了宫,看着满城的东宫卫,我才明白,这是太子在谋反逼宫。按理,太子不该囤兵,可那一日,整个上京城,都是太子的人。他高声令下,便直逼皇宫。

    我想起阿姐还在宫内,便顺着甬道又回到了东宫,可东宫已然宫门紧闭。”

    裴寂顿了顿,“等我推开门,看见的便是阿姐的尸首。”

    “没有人来救她,守在东宫的护卫只顾着拦住殿下你,没有人去救她。”他的声音逐渐哽咽起来,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日。

    承德殿上,天子遭逼问。

    问他为何不仁,为何不计生民,为何亲侫远贤。那声音,好似从四面八方而来。

    天子被迫自裁谢罪。

    他虽死,却还是有无数人为之陪葬。

    后来所谓的叛贼逆军几乎屠尽了整个皇宫,而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所求却并非那九五至尊之位。

    他的东宫卫很快撤离上京,自此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他的阿姐。

    她就倒在东宫里,倒在她的家里。

新书推荐: 修真学院的日常指南 假千金已送达,请查收! 绑定续命系统后 知青美人带着大佬回城了 年代文里的街溜子 重逢后他超爱 月见草只开给他看 纸风筝 鬼灭乙女:石不转 [网王+SD]唯她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