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旅途 > 作者的旅途4

作者的旅途4

    上海旅游第四天

    美好的一天从在公园吃早饭开始,吃完饭启程去了上海老街。

    上海老街应该是民国时上海数一数二繁华的地方了,一排排小洋楼林立,直到现在走在街上时仿佛还能看到当初人潮涌动的场景,黄包车车夫拉着客,去证券公司上班的男人提着公文包在街上行走,卖报的、卖吃食的也在旁边吆喝……

    至于现在,小洋楼还是那些小洋楼,只不过岁月流逝,为它们带来了墙皮脱落,窗户破碎(只能用木板把窗户封上),人流也少了,偶尔来几个人,也是来此观光的。有时当人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就会发现远处的高楼将老街衬托得更荒凉了,这时候的老街就像是夕阳西下的断肠人,只剩下无限凄凉无限哀喽!

    过了老街就是人流量特别大的城隍庙。我原先以为城隍庙不就是卖东西的地方吗?(这里解释一下,我们萧县也有城隍庙,就是摆摊卖东西的地方)没想到还真是一个寺庙,供奉着许多神仙,保财运的、促姻缘的、通升学的……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上海的这个城隍庙也是个卖东西的地方,它卖的是门票(10块),送了三支香。

    走过了香火袅袅的城隍庙,又搭上了弯弯绕绕的九曲桥,过了九曲桥就到了享誉世界的豫园。为什么说豫园享誉世界呢?一个小园子也配用得上“享誉世界”的形容?这可不是我胡乱形容,而是因为来逛园子的外国人确实有很多,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是外国人。不过也不愿外国人来,豫园确实是不错的,园子流觞曲水,分外清幽,又有各种需要细细评鉴地奇石,仔细看就连窗户上的雕花也处处透露出精致,特别是在听涛阁内听流水坠入池中声音,说不出的心旷神怡。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豫园旁边的古城公园转转,那边有一条离地两米的天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盛开着的桂花树,那种一览无余的感觉,很不错,用一个文艺的说法,就是一眼看遍三秋桂子。

    而我在上海的最后一站就是中华艺术宫了,没错我明天早上就做高铁回芜湖了。至于为什么把中华艺术宫放最后?肯定是用来压轴滴。(难不成还能是我差点忘了最后才想起来吗?[嘿哈])不得不说光是中华艺术宫这座建筑就给人带来一种灵魂上的震撼,那是一种被宏大所折服的感觉。走进去,工作人员先让我们上了十二楼,十二楼是相当于是上海历史馆,看完了,也就对上海的前世今生熟悉了一半。然后第十一楼是中国发展史的一些作品,包括摄影、书画、历史文件之类的,主要还是摄影作品,从黑白到彩色,从落后到富强,中国人用永不服输的精神阐释了什么叫做天道酬勤!

    然后接下来的几层都是一些艺术作品,包含了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名作(虽然打部分是仿的),很有艺术气息。令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层专门展览了一位集国画大家、书法大家、工匠大家于一体的老艺术家的作品,笔触确实很有特色,书法也很大气,很值得一看。

    接着,为了看到中华艺术宫与敦煌莫高窟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展览,又花了49块钱买票。(说是不心疼钱是假的,不过展览确实不错)展览很细致,如果细细游览能学到很多东西,像莫高窟里的佛像是怎样制作的、洞窟是怎样开凿的、有哪些种类的工匠……其实,在欣赏那些优美花纹、精巧设计以及各种充满神秘色彩的神佛时,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叫“未知苦处,不信神佛”。

    反过来,当一个人只相信神佛能够拯救他时,已是穷兵陌路、无力回天了。而当时最早雕刻莫高窟的西晋人可能就是这样吧,当时朝廷昏庸,世道混乱,那些人将希望寄托在了神佛里,寄托在了神话里……每一次扩建,都是一个乱世的靡靡之音,魏晋南北朝,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可不是说说的,再到隋末唐初又一次扩建,五代时又一次扩建……在色彩越来越明艳的壁画里,在那些神态祥和的神佛旁,是否是一群又一群人对和平富足美好的念念不忘呢?

    或许,直到今日,终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迎来了一个真正和平富足美好的中国。

    梅赛德斯广场传来人们一阵又一阵的欢声笑语,不知是在举行什么活动?最后一次再走一次黄埔江旁的路,江风依旧吹着。不过我倒是没有一点惆怅,毕竟这一次旅行下来已经收获满满了,可以说是一次令人非常愉快和值得回味的旅行。\(^o^)/

新书推荐: 喜欢能把你一口吃掉么? 安陵容重生[甄嬛传] 未落华庭【探案】 自救从掀翻异世开始 小师妹她样样精通[穿书] 神都少女斩妖录 饲蛇 和我拼亲·朱门娇魂 我的小熊居然变成人了?! 我的妈妈叫招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