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集市上。

    一个十三四岁的粉衣小姑娘,在青菜摊前嘟囔着,“小公子看,有青菜萝卜,萝卜好吃哦。大白菜也不错。”

    “小公子,我们可以拿萝卜煲个汤。其实萝卜生吃滋味也不错,可惜小公子你从不爱吃。对了,我们家糖没了,也需要去买。”都是些油盐酱醋茶的小事,她却蛮有精力地念念叨叨了一路。

    她身后跟着口中的小公子荀攸。荀攸人还小,大约五六岁的模样,没比两个萝卜高到哪里去。迈着小短腿,抱着一堆细碎东西跟在她后面,还时不时要温声答句,“买。”

    就这样伺候着,小姑娘还是不痛快。突然原地跺了下脚,撅嘴道,“哼,都是那个先生害得小公子都不能时时出来。小公子好久都没有陪人家了。”

    荀攸宽慰她,“先生严厉也是为我好。”

    少女毫不饶人,“他就是想刁难小公子。若不是小公子落水,把学的都忘了。。。”

    荀攸轻声制止她接下来的话,“我不是跟你说过,要保密,万不可让祖父知道担心。”

    这个落水就失忆的桥段是不是特别熟悉?荀攸是穿越来的,只知道现在是汉朝,当今皇帝叫刘宏。荀攸也不知道这个刘宏到底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正经皇帝,因为他行事实在荒唐。大街小巷广传着这位皇帝的事迹,比如让狗戴冠着朝服上了朝,皇帝赞其曰狗官。还有建裸游馆刘宏让宫女们都脱光了衣服,嬉戏追逐。。。这个还不算,宠信宦官,堂堂天子直接一句张让是我父,简直骇人听闻。

    除了这些精彩故事外,荀攸真的对这个王朝一无所知。这特么是真实存在的王朝吗?

    原身叫荀攸。是荀子的第十三世孙。荀家是颍川的大家族,祖辈有八位名盛一时的大人物,素有荀氏八龙之说。

    荀攸蛮惨的,父母早亡,只跟祖父生活。不过祖父荀昙曾任郡守,荀攸,日子也算平静。除了这个平日里欺压他的恶奴小由。

    重活一世也想闯出个名堂,恰好是开蒙阶段。祖父请了本家大儒做先生,荀攸勤奋也好学。

    当时人若想入仕途,循的是察举制,举孝廉。人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名声。荀攸当然也不想落个难听的名声,一举一动都是恪守世家风范。

    “公子我们回去吧。”

    荀攸掂了掂荷包,还有余钱。心里想这个丫头怎么改性子了。

    “小公子看时辰你大概要上课了。”小由指了指天,慌慌张张往回跑,东西掉了都不捡。

    原来是这样。荀攸就知道她不会那么快放过自己。至于那些掉的东西,荀攸勉强弯着身子,提个角一一带走,这些花的可都是他的钱。

    请的先生年不过三十,模样规正得很,长须飘飘,标准的美髯公。

    先生对于笔墨颇有研究,更是师从同时期书法名家蔡邕。蔡邕自创飞白,其势犹若飞举,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先生自己仿写出来的飞白清丽秀逸,美得像画。

    但无论先生自身书法造诣有多高,遇到荀攸就只剩下吹胡子瞪眼的分。因为荀攸底子不是一般的差。

    先生叹了口气,“你写的字……呵。”良好的教养,让先生说不出来剩下的话。只好反复提书写的重点。

    “字讲究的是蚕头燕尾,一波三磔。起笔凝重,结笔轻疾。笔画瘦劲,而不纤弱。波磔处要较其他笔画处稍粗,至收笔前要略有停顿。”

    先生说的这些,荀攸一个都做不来。他只是练握笔就学了好久,老是跳不出以前写字握笔的圈。荀攸看了眼自己的歪扭的字,又看了眼先生同样扭曲的表情。也不敢言语,只得低头快写。

    字是难看了点,但荀攸那副柔顺乖巧的模样,让先生也说不出什么。只安慰了他一句,“书学不过一技,立品是第一关头。日后多练练,勤可补拙。”

    荀攸站起身来,一行礼,“谢先生提醒。”

    荀攸惯在桃树底下的桌上写字。叶子繁茂可以遮凉,抬头时还隐隐可以看见叶底藏着的几个桃子,桃香四溢。这样还蛮有意境。

    荀攸认真临着先生的字。突然啪嗒一声,旁边掉下几个小石块。这个位置,一看就是有人故意丢的。

    荀攸抬眼看去。白墙绿瓦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华服小公子坐在墙头,挤眉弄眼地跟他打招呼。

    是他的发小刘孺,商人之子妥妥的富二代。祖辈尚武,靠在丝绸路上倒卖胡椒,胡麻发家的,常年行在官道上。到了刘父这一辈特地从外地搬到颍川这块名士辈出的风水宝地让自己儿子沾沾才气。

    刘父对那些名门世家敬重得很,斥巨资结交那些士族。在那些只知道买官的暴发户里也算一股清流。

    曾经刘父带着刘儒上门拜访。把他儿子刘儒往荀攸旁边送,美其名曰沾染沾染家教。这个刘儒听话得很,说沾染就沾染。甫一见面,当着一堆人的面,刘儒直接大胳膊一揽荀攸脖子,说话也是霸气十足,“以后你就是我兄弟了,有我在,你保管可以在颍川横着走。”

    荀攸。。。不着痕迹地躲开。

    刘父却大手一拍,甚是开心,难得遇到一个让自家孩子这么喜欢的。直接凭资搬到荀攸家隔壁。

    刘孺直接从墙上翻下来,三四米处一跃,还毫发无伤,整个动作也干净利索。

    荀攸不禁感慨古代真的是有武功的。

    刘儒大摇大摆地走到荀攸面前,随手翻看了下荀攸写的字。接着他一脸惊讶,“乖乖你写的字。。。可真难看啊!”

    荀攸不由得面上一红。自己写得的确不怎么好看。

    刘儒只说了那一句话,就不再言语又看了会儿荀攸写字。蹲那里跟个乖宝宝一样。时人很重门第,在刘儒看来荀攸这种名门之后,一行一动都透着气质,自带高光。就连此刻荀攸写烂字也是。

    荀攸被他看得好不自在,刚想发作。

    却听到刘儒说,“小爷我看你也挺努力的。不如我教你啊”

    刘孺不由分说,上来就抓过荀攸的手,感觉那双手真真柔弱无骨,自己随便一抓就泛红了。

    刘儒跟想到啥一样又扔了,讪讪开口,“小爷感觉你应该会握笔。”

    “你就看着我写嘛。”较于先生写字时的着重技巧不同,刘儒更注重说自己的体会,更适合启蒙教育。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刘儒也该离开了,刘儒却提议,“乖乖,我们去扑萤火虫啊。”

    不待荀攸反应。刘儒一把抓住他的手就要走。“乖乖,我知道个好地方。”

    是湖边。本就湖光月色,自成一派的美。现在盈着星点绿光,一阵风吹起,湖水微泛起波来,草也一层层倒下,那些草间栖息的萤火虫纷纷飞起来。

    刘儒跳到草里徒手抓起萤火虫。他到底是个有武学基础的,一边跑一边跳,动作那是一个行云流水。

    那些绿光在他手里,抓了放,放了抓。一回头看见荀攸规规矩矩地跟在后面,忍不住跟他开玩笑,“我家乖乖性格腼腆得跟个大姑娘一样。”

    荀攸张口吐出个字,“滚。”

    刘儒把外衣脱下来,袖子一扎,这样就成了个小袋子。把那些捉到的萤火虫全部放到里面。刘儒追着萤火虫跑了半天,又回到荀攸旁边。

    刘儒在荀攸眼前晃了晃,“呐。喜欢不喜欢啊?”他手里拿的衣服散发出柔和的绿光来,绿莹莹的。像个小灯笼。

    举目四看,只见天地辽阔得很,星汉熠熠,月光如水洒下,身边那些萤火如星,让人一时分不清身在何处。

    刘儒不禁喊了一句,“小爷我要扬名立万。成为画本里的英雄。”

    荀攸则是坚定着心,“我要举孝廉,当官。”

    “乖乖。”刘儒看他那个样子似有话要说,半天刘儒道了句,“乖乖,你知道什么是党锢吗?”

    “那是什么?”荀攸心不在焉,只逗弄着那些萤火虫。

    “没啥。”刘儒止了言,用奇怪眼神看着荀攸。他的乖乖还不知道,其实这样也好吧 。

    当年荀攸祖父荀昙与人同谋诛宦,得罪了宦官。荀昙被禁锢终身不得为官。那时党人禁锢特别严,父子兄弟,罪还牵连。

    荀攸回家时已经是特别晚了。家里没有一点光,看来家里人差不多都睡下了。他动作很轻,蹑手蹑脚地推开门回到自己房间。

    却没想到祖父荀昙一直在他房里等他,话里隐带着怒气。“哪里去了?”

    不及荀攸想过什么借口。荀昙手里拿着戒尺,直接道了一句,“家规?”

    家规就是背荀子。荀攸来这个世界第一本背过的书,就是荀子。

    一边背还要一边打手心,虽然荀昙年纪大了,但劲还是特别足。荀攸只觉得手心疼。只断断续续,磕磕绊绊地背,迷迷糊糊地也不知道自己背了哪里。

    “长记性了么,我让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不待荀攸回答。荀昙接着说,“为了让你明事理知荣辱,而后内敛自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夜不归宿?你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其实真的不应该的,荀攸父母早亡,这么多年,荀攸都是靠祖父一把把拉扯大的。祖父其实也早已年岁高了。荀攸规矩地认错,行了个礼。

    其实荀昙也是紧张他。真的打起这个孩子的时候,比他还难过。一把抱住荀攸,脸上满是担忧,“早些睡吧。”

新书推荐: 判官在上 泽风拂棠 高岭之花自愿被摘 金丝缠情 误落沉尘 沿着废弃铁轨追逐日落 [HP]双生 温柔引诱 见色起意 被风沙掩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