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韵在参加一位她很喜欢的作家的图书发布会时,偶然结识了这个出版社的编辑于悠。后来这个出版社举办了几次线下活动,于悠都邀请她去参加,只是因为自己平时要做兼职,去的不多罢了。
于悠对她完全是宠溺了,自从当时那一翻交谈后,于悠总是怂恿她动动笔,出本书。颜韵都婉拒了,一是自己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初来乍到这个城市,她有很多要办的事;其次是她觉得创作是很私人的事,不论怎么艺术化都会浸染上自己的影子,而她也不喜欢这种被剖白展示给别人的感觉。
于悠却不在乎颜韵会不会拒绝她,反正每次活动都会喊颜韵,而颜韵总会有拒绝不了她的时候。她也相信有朝一日她一定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她一定要成为颜韵第一本书的编辑,她充分相信颜韵,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一定会出一本好作品。
颜韵计算了自己论文的交稿时间,刚好在四月上旬,可以稍微空一下来一些,便答应了于悠。没一会儿于悠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颜小韵,你这次怎么有时间的?最近在忙什么?”虽然是深夜,听她的声音语气却精力满满,丝毫听不出一点困倦。
“忙着写论文呢,刚好那段时间也告一段落了。”
“噢~那段时间有时间是吧,那我可就要约你咯。”
“你又不是不知道还有兼职呢。”颜韵都要对她锲而不舍的精神投降了。
“我知道我知道,我会避开这个时间滴,你放心啊~不准爽约,好了,拜拜!”
颜韵十分无奈,每次应约之后,她都要和于悠有一番周旋。不是跑到面馆去找她,就是电话轰炸。
这么一通电话下来,就到了凌晨一点,颜韵只能连夜肝论文了。坐下来的时候,颜韵还想以后一定是不能再在晚上走那一条路了。不过好在自己警醒,下次也不知道会不会这么好运。
一直到天边微微泛着白光,颜韵才躺倒在床上,可是脑子里面充斥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竟然一时半会儿无法安眠。
索性打开手机,推送页给她推了一张自己兼职面馆的照片。颜韵点开,原来是有艺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兼职的那家面馆。
原来是他,那个手上总是拿着相机的人。本来以为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给城市采光。毕竟仅有交集的两次,他都异常低调。而颜韵又不大关心这些演艺圈的事,所以也就没有察觉到他的不同。比如说每次出现都是面馆里人很少的时候,再比如说不管什么情况都带着口罩帽子藏得很严实…
出于好奇且恰好睡不着,颜韵搜索了他社交平台分享的信息,除了大多数的代言广告,就剩下一些生活日常了。看到评论转发,推知他是一个咖位不小的艺人,艺名是景淮。他分享的照片并不同于其他明星分享的精致的消费,甚至自己的自拍照也非常少,更多的是一些城市的犄角旮旯。
看着网友的评论,颜韵心想接下来自己一定是没有什么闲下来的时候了。颜韵看着这些照片和评论,眼皮越来越沉,不知不觉睡着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颜韵忙碌于论文的撰写修改和往返的兼职。等颜韵把论文交给自己的民法学老师,请老师帮忙修正时,距离截止日期只有一周了。
民法学老师知道颜韵的知识体系构建的非常扎实,当看到这篇论文仍然对这名刚刚步入法律大门的大二学生知识的宽度感到惊叹。他对这件事也投入了十分地精力,并对一些颜韵引用的国外的一些不精准的材料进行了修正。同时还给她推荐了不少阅读书目,颜韵边读这些经典理论名著,一边修修改改,终于在截止日的前一天把论文投出去了。
期间还听说,李子萱四处打听她写的论文,参加了哪个竞赛,只是颜韵投稿没跟任何人商量讨论,她无从得知详细的信息罢了。李子萱虽然没有打听到,却也没有亲自来问她。颜韵对于这件事并不关心,可是没想到会引起后面的波澜。
只是面馆的兼职却让她累得够呛,自从那一组照片被发出去之后,面馆里络绎不绝的粉丝前来打卡吃面。老板也抓住这个喧头,给店里面设置了一面许愿墙,不出几天,墙上就贴满了贴纸。颜韵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好在老板看着与日俱增的营业额,大手一挥给大家涨工资,也就安慰了颜韵疲惫的身心。
这么忙忙碌碌了大半个月,终于熬到了四月十五号——读书沙龙。
四月十五号当天,颜韵穿了一身日系衬衫搭配亚麻裙,中长发被编成了麻花辫。本来有些可爱的穿搭,硬生生被身上清冷气拧成了文艺少女。导航去了于悠给她发的地址,参加读书沙龙。于悠这次负责接待来客,颜韵远远地就看到于悠在门口忙的团团转。
“颜小韵,你待会儿别着急走啊,我请你吃饭。”于悠看到她来,连忙把她拉到一边先留住她,不然这小妮子一眨眼就不见了。
“知道啦,我的大编辑,一定等你忙完。”
这次沙龙在一家手工泥塑创意办公室里举办,走进去,架子上摆着琳琅满目的泥塑作品,她小心翼翼地提着裙子,避免碰倒了泥塑。
只是进去七绕八绕,颜韵绕到了一个偌大的手工坊,里面只有一个人穿着围裙,抱着一团泥巴,捏造塑形,颜韵想自己肯定是走错地方了。
“你好,请问今天举办的读书沙龙往哪边走?”
景淮手下一抖,刚成型的泥坯往里面凹进去了一块儿。转过身看到颜韵,他还以为自己的泥塑工作室被哪个私生粉找着了呢。
颜韵分明看到了景淮手抖的那一下,怪她实在是吓到人家了,怕不是以为自己是他的狂热粉丝吧。但是又不好解释,让人误会此地无银三百两岂不是更加冒犯,脸上“腾——”一下红了,本就极白的皮肤显得愈发红润。
“出门右转就是。”
“谢谢!”顿了顿“抱歉,打扰了。”
颜韵又小心翼翼地拎着裙摆悄悄地出去了。自从上次在手机里浏览过景淮的社交平台,手机便经常给她推送一些景淮的行程。颜韵有时间的话会点进去看看,可是大多数都是商务广告,少有一些日常照片。但是当他分享自己拍的照片时就说明他这段时间没有特别忙的工作,而在这段时间里,他总会来这个面馆几次。他来面馆,是颜韵听晚上上班的阿姨说的,自从面馆成为全国各地的粉丝的打卡地之后,他都是临近打烊的时候才来,而颜韵再也没有碰到过。而且每次都是点的牛肉面加茶叶蛋,他在吃饭上是一个很长情的食客。
这是颜韵开始关注他之后,第一次碰到本人,颜韵多了些窥探别人生活的羞耻感。想到这里,颜韵走得更快了。
景淮看着她蹑手蹑脚的样子莫名有些想笑。之前在面馆里吃面的时候,看着她笑盈盈地招呼每一位客人,游刃有余的样子十足的机灵。跟今天比起来,实在是不像同一个人。
颜韵出了门,右转,实在是没找到门在哪里,又没有再去问一次路的勇气。后来还是联系于悠领她进去的,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走到另一头。
进了会场,颜韵找了个角落落座。在这样的场合里,颜韵喜欢在没什么人的地方,去观察每一个人,这是她从小到大的习惯。读书沙龙里会有很多共情,而坐在这里仿佛她就能脱离这个环境,抽离出自己,不会被拉扯着沉浸到别人的情绪里。
那位作家还没有来,颜韵坐在一旁,想到刚刚自己的行为,两只手的手指拧在一起,简直快要拧成麻花了。又想到那个被毁掉的泥塑,颜韵嘴角刚向上扬起,又想到景淮被自己吓一跳,嘴角瞬间往下。
一直纠结到分享人到齐,颜韵立马正襟危坐,听着大家的分享和发言。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这种氛围里的时候,颜韵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一副熟悉的打扮,遮得严严实实的。颜韵更加紧张了,可是身边这人却丝毫不受影响,兀自靠在椅背上。
颜韵想起前两天在网上看到的那句话“你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观众”,便坦然自若了。反正自己也道过歉了,而且看他本人的状态好像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恰好那位作家上台开始分享自己创作时的心理和作品背景了,颜韵沉浸在了作家描绘的场景之中,一时间彻底忘记了刚刚发生的囧况。
而景淮下一个剧本是一本近来热度很高的作家作品改编的,这场读书沙龙,是他特意联系好的,还为此提供场地。想着晚几分钟来,早一点出去,不会影响到大家,听一听读者们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方便他更好地塑造人物。只是没想到又一次巧遇了颜韵,看到她拧在一起的手指,景淮多了些恶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