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郑毅起来之后去厅堂里吃早饭时,发现孟灼华已经出去过了。
这里的早饭是奶茶,配着炒米,奶豆腐,奶皮子,手把肉。郑毅有些吃不习惯,吃了一碗之后就停下了。
“午饭吃什么?”郑毅问吃的开心的孟灼华。
“羊肉烧卖和羊杂汤。”孟灼华回答道。
郑毅听的皱起了眉头。
“还有,米饭和红烧肉,炒菜。”孟灼华不逗郑毅了。
“你早上出去怎么也没叫我。”郑毅说道。
“我也是随便转转。”孟灼华说道。
其实孟灼华根本就不是随便转,她是去找了这里的治安官问情况去了。
写诬陷她兄长的那两封信的人是谁的人已经不用猜了,现在要知道的是张家人是怎么知道蛮人的那些具体情况的。
在这个边关小城里,知道孟灼华身份的人并不多。她为了方便经常易容了在出去,毕竟一个年轻姑娘没有家人,自己一个人住在这里难免会引来各种麻烦和注目。
现在郑毅一起过来了,孟灼华也不用在易容。两人现在也没有什么头绪,只能是多出去,多打听,多看。
今日孟灼华要去自家的饭庄子看一看,郑毅陪她一起去了。两人走到后院的时候,看到伙计拿着装满瓦罐的折箩送给了等在后院门口的一个穷苦的老妇人。
“她是谁?”郑毅问伙计。
“回世子爷,这个老婆婆是从关外来的,她是蛮人,自己带着一个生病的女儿和一个小儿子住在城南的破庙里。”伙计回答道。
“去忙吧!”孟灼华对伙计说道。
“咋们去看看吧!”郑毅对孟灼华说道。
“好。”孟灼华回答道。
平日里不打仗的时候,这个边关的小城会有很多蛮人来和大齐的人做生意。蛮人需要茶叶,盐等等,大齐的人需要毛皮,药材。
两人来到城南的庙里,看到了来讨折箩的老妇人。她正把罐子里的食物加热,给她帮忙的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旁边还躺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
郑毅把手里拿着的干粮送给了他们,孟灼华和老妇人攀谈起来。
“孩子他爸还在的时候经常来城里卖东西,所以会说汉话,我们一家也就都会说了。”老妇人看看没有坐的地方,就搬来了俩个破旧的蒲团给他们两人。
“你们怎么会到如此地步?”孟灼华问道。
“我家原本过的挺好,谁知去年我男人生病去了,只留下了我们母子三人,我女儿为了补贴家用就去做了可敦的侍女。”说到这里,老妇人擦了擦眼睛。
“发生了什么事儿?”孟灼华轻声问道,她看了一眼旁边的女孩儿。
“我女儿老实又勤快,所以可敦经常把她带在身边,有天只因我们部落的可汗多看了我女儿几眼,问了她几句话,可敦就打了我女儿一顿,还把她扔回了家里。”老妇人又哭泣起来,旁边的小男孩过来抱住了她。
“我去请我们那里的郎中来给我女儿治伤,可是他们都惧怕可敦没人敢来,不只如此,我们还在部落里受到了排挤,最后我只能带着孩子们来城里找郎中给我女儿治伤,谁知我带的银子还丢了。现在我是走投无路了,多亏了饭庄子里的伙计们,我们才没有饿死。”老妇人说道。
郑毅和孟灼华听完没有说话,他们想帮助这一家三口,但是因为女儿曾经是可敦的侍女,两人不能把他们带回孟宅。
“你女儿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我送你们去客栈住,在给你女儿找个郎中看一看。”孟灼华说道。
老妇人惊喜的就要给他们磕头,被孟灼华拦住了。
“好心人啊!我可怎么报答你们。”老妇人说道。
“等你女儿病好了,你们就去饭庄子打杂吧,管吃住,工钱就是有点儿少,不知道你们介意不介意。”孟灼华说道。
“我们不要工钱。”老妇人说道。
郑毅和孟灼华安顿好了这一家三口,给他们交了住店的钱和饭钱。还让伙计去请来了郎中,等郎中开完药方郑毅给了伙计银子让他去抓药,又给郎中结了诊费。
孟灼华看他们一家人都安稳了,就和他们说,过两天再来看他们,临走的时候郑毅给了小男孩一大把铜板。
两日之后两人又来了,女儿的伤势已经见好,烧也退了,人也精神了,孟灼华和他们聊起来。
“我们部落是所有部落里最强的,很多部落都对我们可汗言听计从。”女儿说道。
“为什么呢?”郑毅问道。
“因为我们可汗能找来别的部落找不来的粮草,前一阵子我还听可敦说过,我们可汗连什么图都能弄来。”女儿说道。
“是叫布防图吗?”孟灼华随口问道。
“对,就是叫这个。”女儿说道。
“那你们的可汗确实很厉害。”孟灼华说道。
“可不是,就连我弟弟都知道。我被打的那天听到可汗对可敦说,再要些生铁来。”女儿说道。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郑毅和孟灼华告辞回去了。
“看来事情有眉目了。”郑毅说道。
“是张家人和这个部落的可汗做了什么交易,写信的人对蛮族的情况这么了解现在也解释的通了。”孟灼华说道。
“张家人会对这个部落的可汗要什么给什么是因为什么?”孟灼华问道。
“应该是张家人有把柄在他们手里。”郑毅说道。
“会是什么?”孟灼华问道。
“怕皇上知道的,估计是两人之间来往的信件。”郑毅说道。
“如果我们拿到这些信的话……”孟灼华说道。
“嗯。”郑毅应声道。
“会在哪里呢?”孟灼华思索起来。
“我们下次再去问问可敦的侍女。”郑毅说道。
“生铁这可是很重要的东西,大齐管控很严格,张家会不会真的给他们?”孟灼华问道。
“不确定,咋们可以去码头转转。”郑毅思索着说道。
又过了几日,孟灼华和郑毅来客栈看望母子三人,女儿已经能起来慢慢走一会儿了。
看到是恩人来了,三人很热情,就连小男孩都忙着给他们倒水,郑毅把带来的食物递给了老妇人。
“感觉怎么样?”孟灼华问女儿道。
“托恩人的福,现在好多了,在有些日子就全好了。”女儿说道。
“可敦真是狠心。”孟灼华说道。
“平日里可敦对我们这些牧民可好了,谁知背地里她竟然是这样的人。”女儿说道。
“这也是你们的可汗太好的缘故,可敦紧张你们的可汗。”孟灼华说道。
“我们的可汗的确是好,想办法让我们不挨饿受冻。”女儿说道。
“不知你们的可汗是从哪里找来的粮草?”孟灼华问道。
“这个可没人知道,塞外各部争的很厉害,要是被别人知道了,别的部落也弄来了粮草,对我们可汗就没这么言听计从了。”女儿说道。
“联系这些粮草的是你们的可汗派出去的人吗?”郑毅问道。
“应当不是,我记得是可敦先飞鸽传书,然后过几天就能有粮草了。”女儿努力回忆着。
“这些来往的书信你看到过吗?”郑毅问道。
“没有,其实就连可敦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女儿说道。
“你是怎么知道可敦不知道内容的?”郑毅问道。
“我问过可敦,可敦说这是绝密,只有我们的可汗一个人知道。”女儿回答道。
“那你们又是怎么接收粮草的?”郑毅问道。
“我是听守卫们说的,他们听可汗的吩咐到指定的地点去取回来,每次的时间地点都不同,他们去了只见到粮草,没有见到过人。”女儿说道。
“你觉得这些来往的信件会放在哪里,你们可汗的大帐里吗?”孟灼华问道。
“应当不会,我们可汗的大帐能进去的人挺多,除了可敦别的妃子也能进去,这些妃子里有的是别的部落送来的。”女儿说道。
“你也累了,多休息休息,好了就和你的母亲弟弟一起去饭庄子,我已经跟掌柜说过了。”孟灼华说道。
老妇人和小男孩送他们出来,郑毅又去给他们交了些店饭钱。
“现在只剩下生铁这一条线索了。”郑毅说道。
“会不会已经给了他们了?”孟灼华说道。
“别说是这些蛮人了,就算是你兄长想要都没那么简单,更不会这么快。”郑毅说道。
“我们还是盯着码头吧。”孟灼华说道,她常年打理生意,知道运货的话,水运要比陆运快。
两人吃完早饭就去了码头,直到晚饭的时候才回来,原本夜里也想派人去盯着的,后来听码头的卸货工说,码头晚上不卸货,就算是有船来,也要等到次日才能卸货。
码头上人来人往,两人也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且顺安候府的店铺也需要来回运送货物,他们出现在这里也是正常。
这日,孟灼华要的茶叶到了,在卸货的时候,旁边有一条船硬挤了过来,他们要先卸。
掌柜过来要和他们理论,郑毅拦住了。
“你们有急事我们也可以让一让,不知你们船上装的是什么货?”郑毅问道。
他的话刚说完,就引来了加塞儿船上人的侧目和怒视。
“我们是搬家,都是些粗苯之物。”一个人过来对郑毅说道。
郑毅点点头没有再说话,这艘船的吃水线明显不对。只见过来卸货的不是码头上的卸货工,是一群彪形大汉。
“家里的物件虽然粗苯,但是是用久了的,有感情了,怕别人粗手笨脚的碰坏了。”和郑毅说话的人对周边的人说道。
孟灼华趁着这些人卸货的时候,已经派人跟着他们的运货的马车了。
这些人动作很迅速,卸完货谢了郑毅就都走了。孟灼华派去跟踪的不是普通人,是她兄长给她的斥候。
很快斥候回来了,这些货物送到了离孟宅三条街之外的一处宅子里。从外面看和别的宅子没什么不同,但是里面却是戒备森严,斥候没有进去,回来报信了。
“会不会就是那批生铁?”孟灼华问道。
“有可能,看他们这么紧张肯定不会是普通的东西。”郑毅说道。
“今天晚上去看看。”孟灼华说道。
“今晚不能去,他们的戒备正严,去了不只不能打探到什么,还容易打草惊蛇,先派人盯着,他们总是要往外运的。通知你的兄长,让他那边做好准备。”郑毅说道。
孟灼华写好信,迎夏亲自送去了。这里离大营不远,一个时辰就到了。
迎夏回来还带回来几个人,看他们的样子不像是边关的将士。郑毅眼尖看出来他们都身负绝技,他赶忙让竹沥招呼他们,还让厨房给他们准备饭菜,奶娘给他们安排住处去了。
有天夜里,斥候回来报信,那边宅子在往外运送东西。孟灼华和郑毅一起过去看,这些人做事很快,还悄无声息的。
马车的车队走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跟着走了,留在这座宅子里的只有几个人。
郑毅他们又等了一会儿,留下的人都回去休息了。从树上往里宅子里看去,只有一处还亮着灯火。
“我要过去看看。”郑毅小声的对孟灼华说道。
“我也要去。”孟灼华说道。
“你不能去,你的功夫太差,会拖后腿。”郑毅说道。
孟灼华气的翻了他个白眼,不过她也知道郑毅说的对。
“人来了吗?”郑毅问竹沥。
“来了。”竹沥回答道。
孟灼华不知道他们说的是谁,只觉得旁边的树轻轻晃动了一下,一个人上去了,孟灼华努力看去,发现是迎夏带回来的人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