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在沈姝草拟折子时,十四阿哥已经进宫去请求前往甘肃。

    康熙听了十四阿哥的话很是惊讶,同时也感到欣慰,有种儿子突然间懂事了的喜悦。

    但却没有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而是先问道:“是在兵部做事不顺吗?怎么会想到要去甘肃?”

    十四阿哥并不想对康熙这个阿玛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肃着脸垂着头,中规中矩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兵部像是纸上谈兵,儿臣想去更贴近战场的地方历练一番。”

    显然这个回答让康熙很满意,他笑着说道:“你能这么说,朕心甚悦。”

    顿了顿又接着道:“当年朕御驾亲征时,你尚且年幼,故而未经战事。有建功之心是好的,但仅仅只是有心并不能成事。甘肃此地,于你而言,算是苦寒之地。朕是怕你去了之后会受不住,你可要想好了再去。”

    “儿臣听说胡天八月即飞雪,知道那里条件艰苦,但既已想去,便不畏艰险。”

    那边的情况,十四阿哥之前便已经打听过,行军打仗又不是去享福,怎么可能会不苦?

    听十四阿哥这么说,康熙心里已经同意了。他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儿子的上进心,只要这个上进心是真心想做事,而不是其他。

    于是便问道:“你打算何时启程?”

    “禀皇阿玛,此时是暮春初夏,方便赶路,儿臣想要尽快启程。”

    不是十四阿哥着急,而是再过段时间便是盛夏。既然是要去,还不如趁着现在凉快,早点启程。

    看来十四阿哥确实是已经考虑清楚,康熙点头应允,仔细叮嘱了一番,“你就跟着齐世武领参领一职,以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可莫要逞匹夫之勇,尤其不可孤军深入。

    腊月二十之前,你便回京,朕希望你在京中过年。”

    知道这个儿子性情鲁莽,此番是允他去历练,而不是让他真的去打仗。

    毕竟他没有任何领兵经验,不交代仔细,怕他出什么意外。

    “嗻。儿臣三日后启程。”

    参领并不是什么军中高官,不过是一领两百人的小头目。自知年轻又没有任何资历,当然没有挑三拣四的资格,对这样的安排十四阿哥没有怨言。

    对于十四阿哥这个儿子,康熙还算是喜欢,见状便体恤了一番。

    “你首次领兵,朕赏你一千两银子,带着路上用。”

    “儿臣叩谢皇阿玛恩典。”

    一千两是贝子将近一年的禄银,这么比起来是不算少,可沈姝要给一万两。

    心里是这么想的,现在十四阿哥也开始在学面不露色。不过无所谓,现在他对所谓的父子亲情已经淡薄了许多。

    “回去多准备准备,跪安吧。”

    打发走十四阿哥,康熙决定给川陕总督齐世武一道手谕,让他多照顾约束一下十四阿哥。照顾是怕这个儿子出什么意外,至于约束,当然是不想这个儿子在地方上有什么其他心思。

    康熙想要的是儿子们个个都能力出众,忠孝两全。他确实也是把儿子们往这个方向培养的,只是做起来就需要相互制衡,不仅要给他们历练的机会,还要防备他们因羽翼渐丰而滋生出不臣之心。

    可谓是阿玛难为,皇阿玛更难为!

    当看到沈姝呈上来的折子后,康熙眉头微皱。这上面的内容,可比之前沈姝提的更精细,按照这个细则,她的权力可不是一般的大。不过章程能细化至此,说明她确实是仔细考虑过,打算这么做。

    既然如此,康熙决定按照沈姝的想法来推进。看来为这两份折子,他不得不跟宗室再较量一番。

    合上折子,康熙看向沈姝,“朕可以允你如此,但你得立下军令状,否则朕无法堵住宗室的嘴。”

    这很正常,想要经费,得保证能出研究成果。所以沈姝问道:“那皇阿玛您的要求是?”

    “朕着内务府出资一百万两银子,两年之内,你赚一百万两,能做到吗?”

    之所以定下这个目标,是因为康熙觉得以沈姝的能力,应该能做到。

    再说即便是做不到,也无妨。知道她现在的胭脂生意一年都能赚几十万两,那她自己也能弥补上。虽然是军令状,但不存在办不到被罚的可能性。

    而沈姝觉得这个要求,虽然有些高,因为她还没有做过市场调查,不知道周边各国都是什么情况。

    但就像康熙所想的那般,她觉得处于可接受范围,还是想要试试。

    “儿臣定当竭尽所能。”

    “不是竭尽所能,是必须要完成。否则,朕会处罚你。若是不罚,无法做出交代。”

    康熙看着沈姝,希望她能明白,权力亦是责任,此事不是儿戏。

    他已经力排众议,就必须要看到好的结果。否则,被力排的那些众议,反噬回来能把人淹死!

    沈姝感受到了久违的压力,没有迟疑的做出承诺,“儿臣定能赚到一百万两,若是赚不到,自行补足!”

    “也可。”

    康熙点点头,开始安排,“此事朕会透露出来,不出几日,不满之人便会吵吵嚷嚷,到时朕宣你进宫。”

    而后他笑了笑,“朕知道你能舌战群儒,不会怯场。你同朕一并,将他们都堵回去!”

    “儿臣遵命。”

    沈姝觉得康熙能做到这份上,还算是可以。等于是他在为自己背书,这是一种信任。

    “跪安吧。”

    “儿臣告退。

    打发走沈姝,康熙很快便让人放出风声来。他与宗室还有八旗勋贵之前的争权夺利,从未停止过。

    从登基之初,一直持续到现如今。

    结果就是他一直采取各种手段压制削弱着这些人!

    不把这些人压回去,沈姝的提议根本无法实施。这些提议很诱人,又值得期待。如果不是已经亲眼见识过她的能力,他也不敢如此强势的给予支持。

    身为帝王,他的每一个重要命令都不能出大错。一旦出错,还不知道会酿成什么后果。

    沈姝从宫里出来后的当日,顺子来送口信,说是三日后,也就是四月初八,十四阿哥便要启程去甘肃。

    前几日是听十四阿哥说过这事,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十四阿哥要去甘肃之事,并不是什么秘密。不仅是沈姝和八阿哥他们知道,就连四阿哥也知道。

    所以四月初八这天,西直门外,送行的阿哥们不少。除了太子还有被圈禁的大阿哥,其他成年阿哥们都在场。

    当然,还有沈姝这个公主。

    皇上曾斥责太子没有兄弟情义,所以不傻的阿哥们都知道要怎么表现。十四阿哥是所有阿哥之中,主动请求去吃苦受罪的。

    甘肃一个小小的参领而已,不是去受苦是什么?

    正常阿哥都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八阿哥也不太明白,因为此时并无战事,完全没有必要啊!

    再说身为阿哥,需要从一个小小的参领开始历练吗?

    之前大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伴随御驾亲征时,都是参赞军机,直接指挥作战。

    对于十四阿哥这种没有苦也硬要找苦吃的举动,八阿哥和九阿哥还有十阿哥都劝不住。但既然他执意要去历练,也不是什么坏事,所以他们便兑了三千两银子给他。

    也不能真的不管他,多少得送点儿钱。

    四阿哥倒是若有所思,有种十四阿哥这个亲弟弟已经开始长脑子的感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已经学会未雨绸缪了?

    身为一母同胞的兄长,他为此准备了一份不轻不重的礼物。

    “十四弟,你此番独自远行,身为兄长我也帮不上太多忙。这一千两银票,你拿着手头也宽裕些。”

    看着四阿哥走近自己跟前说了这么一番假惺惺的话,十四阿哥根本不想接这几张银票。要真是想送,完全可以私下送。

    又何必大庭广众的如此这般,生怕旁人不知道是不是?

    更何况,真拿他当弟弟,又为何要觊觎他看中的女人?

    旁边的八阿哥见十四阿哥没有立刻接过四阿哥的银票,连忙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暗劝:“这是四哥的一片心意,你可别嫌钱少!”

    这是在提醒十四阿哥,这种场合,大家都看着,不是甩脸色的时候,不接只会显得他这个做弟弟的对兄长不恭。

    “多谢四哥。”

    十四阿哥接过银票,脸上并无笑意。

    “要保重自己,别让皇阿玛和额娘担心。”

    四阿哥知道十四阿哥不待见自己,他早就已经无所谓!

    看到十四阿哥这样,他反倒是觉得放心,这个弟弟还是之前那样。并没有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变成八阿哥那种八面玲珑之人!

    “十四哥,平安归来。”

    沈姝并没有避讳,而是当众大大方方的送上自己的祝福。

    因为妹妹给哥哥送行,无需避讳忸怩。

    其他阿哥们也一样,都说了几句吉祥话。

    送别之后,众人目送十四阿哥带着亲随策马扬鞭,渐行渐远。

    回去的路上,已经康复的十三阿哥叹了一句,“十四弟好像变了……”

    具体是哪里变了说不上来,只是感觉有些不一样。

    四阿哥淡淡的说道:“或许吧!”

    其实他觉得十三阿哥也变了,变得沉默了些许,不复从前的开朗。

    十四阿哥离京后没多久,康熙召沈姝进宫。

新书推荐: 核桃,果赖 她欲执剑 狐尾青青 我靠人格魅力成功登基 姜府遗姝(双重生) 玫瑰念珠 鹤归亭 剑修大师姐和佛子互坑日常99+ 完蛋,我被毛茸茸包围了! 行至朝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