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嫦对此百口莫辩,且也无力再辩驳,乔妃得知了外面的传闻,倒是派了侍女来宽慰她。
柳嫦经此一事,更想在东宫里默默无闻下去了,借此机会,她便在侍女面前袒露出要归还代管东宫之权的想法。
侍女回去转告,却被乔妃一言拒绝,太子也派了人来宽慰她,甚至偶尔还将小皇孙送来让她照顾几天,东宫众人都看得出来,柳嫦反而更受重用。
外面柳父得知此事后,也不再写信斥骂,叫她应借此机会与小皇孙打好关系才是,此后又是一大段墨水讲述以乔妃身世如何配做皇孙生母呢,还是找个身份尊贵的养母才是要紧事。
不过柳嫦看了依旧焚毁,从不回信,又将柳父气的怒不可遏。
她虽身在东宫,可离朝政之事颇近,就是她不想知道,底下人的嘴也会让她大概清楚一些外面的局势。
如今乔父深受皇恩,短短时间已官升两阶,已经缓步迈入权力中枢,朝野内外都敬一句乔官人。
明显只要不作死,未来局势一片大好,又怎么能说乔妃出身寒微呢。
只是她有些在意乔妃为何不应允归还代管东宫之权的事,她如今已然身体康健,诞下小皇孙也地位稳固,更需要权利来彰显女主人的身份才是,为什么不要呢。
不过近几月来,乔妃都深居简出,听一些人脉广的侍女说,乔妃一直待在书房中代太子处理政务。
柳嫦很是诧异,虽说本朝皇后形同二君,有卫队且有兵权,只是先皇后去的早,陛下也再未立后,这二君之名便形同虚设了,不想今朝太子妃也有处政才能。
难怪乔妃先前总在太子书房中。
说起先皇后,那也是个奇人了。
真真是高门贵女出身,一流的世族,在她出世之前一向秉承女子贤淑,能识字便不错的时代,她却横空出世,满腹经纶,叫不少大官都连连叹“可惜是个女娇娥……”
据传闻说,高后儿时如同痴儿,四岁时突然高烧不退,再醒来没多久就能作五言诗。
族内起先担心是鬼上身,便找了大师来看,原是先天缺了一魄,如今已然补全,是好事一桩,又言此女命贵不可言,先前总是待在一方院落中,精神气不足,需多多出门才是。
没过几年,高后出色的才学及不俗的容貌,很快就引得皇室赐婚,本朝开国夫妻本就是男主政,女辅佐,但多年变化,女子越来越被苛刻对待,要妇德容功,要贤良淑德,又有七出条例,女性地位大大降低。
高后彼时还是太子妃,现在的皇帝当时的太子理事时并不避着高后,且还让高后出谋划策,但当时并不引人注意,高后做了六年的太子妃,在小皇孙快过五岁生辰之际,她才做上了皇后之位。
高后横空出世,打了天下所有尖酸文人一个响亮的嘴巴,她不仅同皇帝一起理政,行劝谏之责,在文人骂的最凶的时候,她在皇帝的默许下,于龙椅一侧设了另一把凤椅,当朝辅政。
大事毕竟还是由皇帝主理,百官虽反对,但高后搬出开国皇后事例又堵住了百官的嘴,且又是皇帝默许,百官也觉得女人迟早有一天是要回归后宫生活的,便都捏着鼻子忍受了,但随后不久,高后又颁了一条“不论贵贱,唯才是举”的政令,才是彻底触碰了贵族们的利益。
经过建国几十年,贵族们早就在各个城镇中盘踞,他们触碰的利益太大,太多,连做官也要看家世外貌等条件,她这一条政令颁布下来,寒门感激她,贵族痛恨她,而她自己的家族,这时候也没有站在她身边。
高后与皇帝常常会微服私访,去看去感受真正百姓的生活,他们不相信奏折上的盛世景象,于是常常出来,不想却遭遇了一场刺杀,但毕竟还是没叫刺杀的人及背后的人得逞,谁家皇后皇帝出来不带护卫呢。
但事后御医例行把脉检查时,却意外发现高后身怀有孕,皇帝由怒转喜,再由喜转怒这样的情绪转变,他重刑处置了所有参与的人,此时高后上请陛下赐她兵权,百官联名上奏反对此事,皇帝左右为难之际,高后也退了一步,要走了太子三卫中的一卫,百官虽有微词,但也再不敢反对。
毕竟卫队只是起到护卫作用,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但皇帝又下了恩典,将翊卫更名为翊卫军,人数增添为二千人,专护卫高后安全,只听高后指挥。
这便是实打实的兵权了。
但是高后这胎怀的很艰难,不等百官劝退,就自请从朝堂暂退了下来。
人退了,凤椅还在。
后来高后八月早产,这胎凶险异常,最终母子俱损。
史书记下了当时的情景“帝恸哭”。
高后停灵七日,皇帝也辍朝七日,迟迟不愿安葬,最后在年仅七岁太子的请求下,赐谥号“元珍”皇后,后来亲自扶棺下葬,在下葬时,又在碑前落了泪。
皇帝再没立后。
翊卫军也一直没有废除。
大殿之上的凤椅也依旧伫立在那,多年来,百官也不敢提,这已是皇帝陛下的一块心病,十几年都过去了,再提起高后,皇帝都会红了眼眶,情不自禁笑起来,好似是在回忆高后的音容笑貌。
皇帝并不是没有其他嫔妃,他一直都有,只是对谁都淡淡的,只除了对高后,多年来也就只有太子与齐王两位子嗣。
官员也劝过皇帝要延绵子嗣广纳妃嫔,皇帝只叹“这世间,终无人可及元珍。”
佳人一去斯年,官员也淡忘了当初的剑拔弩张,也跟着点头附和起来。
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备受瞩目,于是这句话很快传到了后宫,等于是在天下人面前狠狠打了如今的贵妃一巴掌。
现在的贵妃还是当初东宫的孺人,陪伴多年,才坐上如今的位置,齐王也是在太子殿下六岁时才出世。
不管是争夺太子之位,坐皇后之位,皇帝都没有给过她一点机会。
皇帝亲自堵死了她的路。
但是太子殿下就不知道领不领情了,柳嫦在东宫也待了几年,只觉得太子实是淡泊名利,好似一点野心也无。
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