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现在在公交车上不太方便,等我回去和你说。
在陈栩身上,陆佳看到过徐泽云的影子。徐泽云也是陆佳见到过为数不多刚上高中就定下目标的人。徐泽云说想学摄影,并早早以繁州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在此期间,新闻传播专业在网上的风评并不是很好,很多人都在唱衰新闻专业。徐泽云却不以为然,高中三年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梦想,最后也成功考进了繁州大学的新传院。
陈栩的性格和徐泽云可以说是截然不同,不过他也是一个很执着的人,甚至比徐泽云还要执着。所以,陆佳不能理解,曾经那么坚定写下自己梦想的少年,怎么就这么改变自己梦想了。
陆佳没等到回家,几乎是一下公交车就立刻拨打了陈栩的电话。
电话过了很久才接通,陈栩接起电话,好像是在等陆佳先开口。不过陆佳拨通电话过后,已经组织好的劝说的话语,一个都没办法开口。
她学的是师范专业,自认为靠着理论就可以轻松解决学生们的问题。后来她发现她错了,学生们并不是书本上那些冰冷的数据,他们的生活经历是没有办法完全依靠理论去解决的。
见电话那头迟迟没有声音,陈栩先开了口:“喂,老师?”
陆佳叹了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
“老师,想考W大的测绘很难很难。”陈栩说。
“测绘的话,之后就业范围可能比较窄。”
“而且,物化生选专业的范围大于物化地。”
这些话术之前陆佳都对陈栩说过,当时陆佳还问他:“你想好了吧?”
陈栩平时并不是一个情感很丰富的人,不过每当谈起地理,谈到测绘,他的眼里总是有光的。他说:“当然了,这是我的梦想。”
“遇到困难退缩,这可不是你陈栩的行事风格。”
以陆佳对陈栩的了解,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畏难的人,他甚至是一个喜欢挑战高难度的人。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只要是有难度的题目,他都喜欢死磕。
“但是如果这是你的真实想法,我会尊重的。”
“现在刚分完班,还没有正式开始上课,我去帮你联系主任改专业还是来得及的。”
“只要你自己不要后悔就行了。”
“还有你高一一年心思都在地理上了,生物的基础不牢,自己要抓点紧。”
陆佳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叫作裴林。因为生病休学了一年,在高二进了他们班。不仅年龄比他们大,心理也比他们成熟很多,大家都习惯称她为大姐。
大姐也是担起了做“大姐”的责任,像是班里的副班主任一样。每次大家遇到什么事情了,都会去找大姐谈心。大姐在给予他们安慰和开导以外,有时候还会恨铁不成钢地骂他们两句。
陆佳和苏婷当时还开裴林的玩笑,说她像个老妈子一样,天天操碎了心。
现在工作了,面对比自己小的孩子,陆佳终于明白了裴林面对他们的那种心理。作为真正的班主任,她也当起了班里孩子的老妈子。
“……”陈栩静静地听着陆佳的每一句话:“谢谢老师,我知道了。”
“我会帮你去找王主任问的,你自己也再想想,别浪费自己的地理基础。”陆佳挂了电话。
她租的房子离公交站台不是很远,在三楼,走路加上爬楼梯一共不到十五分钟就到了。
新塘每个年级安排了分管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分管高一的教务主任是陆佳曾经的化学老师,不过只教了陆佳高三一个学期。主任姓王名骞,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戴着眼镜,显得眼睛小小的,不过那双小眼睛却分外有神。只要王主任没课,手上也没什么事情要处理的时候,他都会在教学楼里到处巡逻。无论是上课睡觉、走神、偷吃东西、偷偷写其他科目的作业,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高二的时候,全体学生要进行小高考,六门小科都及格才有参加高考的资格。小高考的卷子也非常简单,基本上都是基础性知识点。
当时,王骞主任带两个物化生重点班。班里有个学生,在一次小高考历史模拟考试填空题“谁出使西域”的横线上,龙飞凤舞地填下了王骞主任的大名。
这件事情先是在历史组流传起来,接着是两个理科重点班,最后传遍了整个年级,大家还给王主任取了个外号,叫作“西域留学生”。
王骞主任是个脾气很好的人,这件事情传到他耳朵里,他不仅没有生气,还津津乐道,逢人就说自己还是个留学生。
陆佳最先开始工作的时候,一直都还是习惯称呼王骞叫“王老师”或者“王主任”。不过王老师却执意让她改口,说没必要那么严肃,大家现在都是同事,叫他“王哥”就行了。
陆佳到家之后先开了灯和家里的空调,然后坐在沙发上,在和王主任的对话框里编辑文字。
“王哥,所有的分班工作都结束了吗?”
陆佳想了一下,觉得这么问不太合适,又把刚打好的文字删除,重新编辑。
“王哥,有个学生刚刚问我现在还能不能换选科?”
这个问法比较直截了当。陆佳编辑完发送出去就退出了和王骞的聊天框,然后点进十八班已经解散的教师群。因为群太多太复杂了,所以当完成重新分班的工作后,陆佳就退出了十七班的班级群,并把十八班的教师群和家长群都解散了。
不过她还没来得及删这些群里的聊天记录,里面还有学生的成绩和各科老师对学生成绩的分析。
陆佳点开了十八班的成绩单,排名第一的就是陈栩,在年级里排名第九。
他又对比了陈栩地理和生物的成绩,陈栩的地理成绩比生物高出了一大截,在全槐连排名更是高了不止一点半点。在全槐连一共七千多学生中,陈栩地理是全槐连第十三名,而生物则是一千多名。
十八班的老师除了教历史顾老师以外,都是年轻的老师。聊天的氛围也不算拘谨,关于陈栩的成绩,群里也曾聊过。陈栩坚定选择的那几门科目除了语文和英语,其他都将近满分。其他三门科目虽然都及格了,但和那些将近满分的成绩放在一起,看起来并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当然,这和陈栩高一上学期就以物化地为自己的选科方向有关。很多学生一开始的奋斗方向都是政策导向的物化生,因此没在地理上下多大的功夫。
就算是如此,陈栩高一这个地理的基础已经打的很好了,这个成绩赋分也完完全全可以上95分了,而生物对于他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作为一个老师,陆佳还是希望陈栩能走得稳一点,选择自己擅长的地理。
陆佳当时选科的时候其实也是有犹豫的,她当时是在物化生和物化政之间纠结。因为生物并不是她的强项,同样政治也不是。最后因为政策大方向引导,她还是选择了物化生。
对了,陈栩想换选科的事,他爸妈知道吗?
陆佳立刻在搜索栏里输入了陈栩两个字,出现的联系人除了陈栩外,还有陈栩的妈妈。陈栩妈妈的头像是个小男孩,仔细看看和陈栩倒是有三两分相像,可能是陈栩小时候吧。
6+:陈栩妈妈好,我是陈栩的班主任陆佳,想问问家长现在方便吗?
陈栩妈妈没有理她,可能还在下班的路上吧。
王骞倒是回了她信息。
王哥:是可以的,从今天早上开始三天内都能改。
王哥:是哪个学生啊?刚分好班就要改?当时填表的时候没想好吗??
6+:我们班的,陈栩。
担心王主任不认识这个孩子,陆佳还打算补充一句,这是那个考了年级第九的孩子。
然而陆佳却低估了王骞对这些孩子,尤其是年级前几孩子的了解程度。还没等陆佳打完字,王骞就发了条语音:“哦哦哦,我知道这个孩子,普通班唯一一个进年级前十的孩子,物理考了100分。”
“他别是想选文科吧?这个孩子是个理科的好料子,说什么都不能让他选文科。”
“要是他想选文,给我好好劝劝。”
陆佳心说陈栩想要去选文科,她不仅第一个不同意,还会把陈栩的选科志愿表扣下,给他讲几天几夜的大道理直到陈栩回心转意。
6+:那倒不是,他选的是物化地,现在想选物化生了。
王骞又发过来一条语音,语气明显没有之前那个着急了:“行啊,陈栩的成绩虽然生物差点,其他五门都是年级里排名前列的。选物化生的话进1班完全没问题。”
“可以的,一句话的事。
这次犹豫的变成陆佳了,她擅自加上了一句。
6+:王哥,陈栩说他还得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