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春天果然是花季。
三月中旬,杏花纷纷扬扬,桃花含苞待放。
2013年河北档的《中华好诗词》节目风靡一时,丰阳高新也在2015年的春天举办了第一届《丰阳诗词大赛》,海报贴在公告栏,贴在大门口,贴在很多显眼处。
海报前人潮拥挤,里面还有一个韩樱。
“郭祎,你想参加那个比赛吗?”
“诗词大赛吗?不参加吧,我对诗词了解很少,要是出个自然科学抢答大赛我还能试试”,“怎么?你想参加?”
“有点想试试”
“想试就去呀,应该挺好玩的”
“嗯嗯嗯,我回去跟我妈说一下,就当充实一下课外生活了,如果进决赛的话,还能穿着汉服背古诗”
“那挺好的呀,而且我相信你,肯定能进决赛”
“真的吗?谢谢你,郭祎祎”韩樱眼睛一亮,晃着郭祎的手臂。
她微微扬起嘴角,说:“哎呀好了好了别晃了,我头都要晕了,赶紧写作业”,语气一如既往地傲娇。
周五下午的作文课,每周极固定地A1和A2两个班交换着改作文,快要下课,语文老师说起诗词大赛的事。
“诗词比赛,大家都知道了吧,这个比赛也是咱们学校头一次搞,大家也要积极参与嘛”
“奖品也很丰厚的,好像是参与就有奖,每人发个折扇团扇嘛”
大家一阵哄笑,其实对于理科生来讲毫无含金量,确切来说,对文科生也没什么含金量,对各大院校的自主招生高校专项都不值一提。
韩樱耳后传来嘈嘈切切的声音。
“哈哈哈哈,奖品很丰厚,每人发个折扇团扇,咱语文老师是在讽刺吗”
“笑死人了,人家电视类节目咱们学校一没资金二没场地这也要学,照猫画虎不怕反类犬吗”
“而且咱们班又都是理科生,有必要搞这个吗”
周围传来几声嗤笑。
几个男生正夸张地模仿电视里的诗词接龙,故意把“春风又绿江南岸”接成“物理化学真难办”,引得一片哄笑。
真的没必要吗?
陕南的小城,巍巍秦岭不仅隔绝了南北,也隔绝了外界的潮流,这里永远慢外面的社会一步。
外面的学生三年级甚至更早开始学英语,这里就甚至初一才开始学英语,外面的人短裙吊带,这里的人兴许还只是七分裤。
世界日新月异,这里缓慢跟进。学校好不容易开了窍,诗词大赛却单成了文科生的天堂。
初赛一共54个人,仅有13个理科生,韩樱赫然成了A1班唯一一个参赛的人。
“你还是参赛了”程旭忽然冒出这么句话。
“嗯”
“加油,我觉得那个赛场是属于你的”
“谢谢,对了,后天晚上初赛,你,会去看吗?”
“看时间吧,最近在准备竞赛”
“哦哦哦”
分班以后,A1班和B2班成为理科实验班,B1班成为仅有的文科实验班。
理科实验班几乎都埋头竞赛,当然,部分其他班的尖子生也会默默为此努力。
教学楼外墙的爬山虎比去年又多覆盖了两块瓷砖,像王维诗中“春来遍是桃花水”的慢镜头——这里的一切都遵循着独特的时区,连樱花都比省会晚开十五天。
鉴于设备比较落后,初赛首先进行报名班级和个人的顺序决定比赛顺序,每人一个号码牌。
初赛一共分为三部分:
一、“诗词接龙”,即由主持人先说一句诗,根据号码牌顺序依次接龙。
二、“花谢花飞”,即由主持人说出一个关键字,每个参赛选手依次说出带关键字的诗词。
三、“百家争鸣”,即根据诗的作者生平及诗的背景意境,猜出究竟是哪一首。
每个环节,每个参赛选手10秒反应时间,答出加一分,答不出则扣一分,最后选出得分靠前的10人晋级决赛。
韩樱捏着41号号码牌,指尖微微发凉。
礼堂里人头攒动,她看见文科班的几个尖子生已经在前排就座,彼此谈笑风生。
她的目光扫过观众席,郭祎正朝她挥手,旁边几个同班男生却嬉笑着比划"加油"的手势,眼里满是揶揄。
她没看见程旭的身影。
“他肯定在忙竞赛”她心里这样想。
“请选手们做好准备。”主持人的声音从麦克风里传来,带着些许电流杂音。
韩樱深吸一口气。
她昨晚背到凌晨两点的《唐诗三百首》此刻在脑海中乱成一团。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评委席最边上坐着一位陌生老师——那是上周刚调来的语文教研组长方老师,据说曾是省诗词学会的理事。
“第一环节,诗词接龙。”方老师推了推眼镜,“请接‘沾衣欲湿杏花雨’。”
前四十位都是文科生,他们对答如流。
从一号选手颜若的“雨落不上天”开始,到二号选手的“天门中断楚江开”,比赛如火如荼,直至韩樱的上一个人又回到“夜来卧听风吹雨”。
听此,她脱口而出:“雨打梨花深闭门。”
不过,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这是李重元的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
评委席传来低声议论。
韩樱看见方老师微微皱眉,仿佛在记分册上写了什么。
“有意思。”身后突然传来清朗的男声,“理科生接宋词。”
韩樱回头,对上一双含着笑意的眼睛。
那是个高个子男生,校服外套松松垮垮地搭在肩上,胸前的号码牌写着“43”——余冬生,A2班的物理竞赛生。
他怎么会来参加诗词比赛?
第二环节“花谢花飞”,关键字是“春”。
依旧从一号选手颜若开始:“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二号选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避免重复诗句,韩樱听的很认真,到她时,选了一句白居易的诗“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是她最喜欢的诗人。
余冬生就排在韩樱后面两位。
当42号选手卡壳时,他突然举手:“我可以替答吗?规则允许场外求助。”
主持人愣了下,点头同意。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余冬生的声音不紧不慢,却让全场安静了一瞬。
这不是常见的接法——原句应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他故意颠倒了顺序。
方老师突然坐直了身体:“这位同学,为什么要改词?”
“因为...”余冬生看向韩樱,嘴角微扬,“41号选手刚才把词当诗接,我在配合她的风格。”
礼堂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韩樱耳根发烫,却注意到余冬生说话时,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节拍——像极了《阳关三叠》的韵律。
程旭悄然入场,听此立马举手说:“这是诗词大赛,没有规定不能说词啊!”
台下悄然,是啊,这本来就是诗词大赛啊,大家的刻板印象让人觉得只能说诗!
轮到余冬生时,他接了一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同样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最后的“百家争鸣”环节,方老师出了道难题:“请根据以下线索猜诗:作者晚年隐居,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景,第三句提到了一种鸟类。”
韩樱脑中灵光一闪,和余冬生同时按下抢答铃。
他没等主持人示意就抢先回答,“韦应物《滁州西涧》”,他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方老师露出赞许的微笑:“正确。不过...”他转向韩樱,“41号同学,你刚才也想回答是吗?”
全场目光聚焦过来。韩樱攥紧拳头,听见自己说:“我猜的是另一首。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她镇定地说,“诗无达诂,有时候答案不止一个。”
礼堂里鸦雀无声。
突然,郭祎鼓起掌来。程旭也站起来鼓掌。零星的掌声像投进湖面的石子,渐渐扩散开来。
比赛结束,韩樱以第9名的成绩险入决赛。
郭祎和程旭来恭喜她,郭祎说:“我就说你能进决赛吧”
“是是是,谢谢大预言家”
程旭笑笑,说:“恭喜,我才发现其实你的名字也和诗有关”
“什么诗?”
“白居易的‘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郭祎很捧场:“是哈,寒樱,韩樱”
韩樱浅笑,收拾书包,发现一张纸条夹在号码牌里:
「答案确实不止一个。决赛见。」
她大概知道是谁。
余冬生。
夜里,她整理落下的物理作业,突然很想翻看那本笔记,蓝的粉的,偶尔夹杂黄色的便签纸。
那天程旭看到了,说像彩虹一样。
韩樱想起他居然看到这句“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她轻笑。
那样不喜语文,不看课外诗词的他,是否在某刻是因为她而喜欢上诗词,喜欢上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