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后来秦国忠被封为大将军,被皇帝重用,掌管百万精锐,秦府的大门才重新有人拜访,无数盛京中不少世家子弟不断踏进将军府来向秦洛桑提亲,以求娶大将军最最宠爱的嫡长女,攀龙附凤,光耀门楣。
然而已经看过世家大族嘴脸的秦洛桑早已经对这些只会攀附权贵的世家大族厌恶至极:这些虚伪的世家大族,分明是看不起秦家和她一个被退婚的“弃妇”的,然而,由于父亲高升,手握百万精兵良将,他们便不得不收起嘲笑的目光和眼神,转而假装毕恭毕敬地向她提亲与秦家交好,以求能够从她将军唯一嫡女的身份得到好处。
这样虚伪的求娶,秦洛桑讨恶至极,秦国忠也不甚喜欢。
他身在官场,身居重位,自然知道那些所有想娶女儿的世家并非真心,而是利益驱使。他如今为盛国大将军,无数人想要攀附他以求庇佑:若是谁能求娶到将军粉千金秦洛桑为妻,此生便是飞黄腾达了
虽然秦国忠为一介武将,大老粗一个,可他疼爱女儿,再加上妻子已经过世,他常年在外征战,家中已经没有长辈能为筹谋婚姻大事,秦国忠知道他女儿一向是有主意的主,他仔细斟酌一番,便对女儿认真道:“桑儿,婚嫁乃人生大事,为父不懂男女真情,你便去自寻一个如意郎君吧。桑儿,你记住,为父不要你嫁什么大臣高官,只是你找到的男子是真心对你好,同时他还要甘心入赘我们将军府。若是不入赘我们将军府秦家,那这事,是万万不能的。”
秦国忠的意思,是将婚嫁之事全权交给女儿自己决定。
秦洛桑听到父亲这番话,自然是感动得当即哭了出来: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世俗亘古不变的真理,女子从来没有都自由婚嫁的权利。而她的父亲竟然把婚嫁的权利交给了她,可谓是冲破世俗礼教的疯狂大胆之举。
然而秦洛桑却不想嫁给一个男人随随便便就托付了自己的一生。她嘴上答应父亲好好挑选夫婿嫁一个良人,然而实际上,秦洛桑已看淡男女之情,她对于婚嫁之事自然是一点也不上心。
就这样,秦洛桑在家中一待又是两年。
在这两年里,盛京关于的传闻又多了起来:盛京的贵妇人,相会时总是会说起大将军唯一嫡女秦洛桑:那将军府中的千金小姐,如今怎么还未出嫁?是没人上门求娶吗?不是,上将军府求娶秦千金的人都快把门槛都踏破了,秦家大小姐怎么可能还嫁不出去?既然有人求娶,那秦千金还嫁不出去,那就是她自己的问题喽。最后,贵妇们经过一致讨论,终于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将军府的秦小姐早已还未出嫁怕是得了什么奇病!正好她兄长天生痴傻说不好秦府千金身上也有说不出的怪症!
盛京中关于秦洛桑的传闻一波接一波,甚至还有人传言说虽然秦洛桑表面上并未婚配,实际上她早已经与家中的一个小厮约定了嫁娶,可是秦国忠一个大将军又怎么会允女儿嫁给一个奴仆为妻,那不是丢他将军的脸。盛怒之下,秦国忠便棒打鸳鸯,将那男仆带进军营充了军,为的就是女儿早日让早日出嫁。然而没过多久,那男仆便死在军中。秦家小姐知道了,便发誓她此生再也不嫁娶,要老死在将军府。
这些传闻广泛流传,自然也传到了秦洛桑耳中。
对于这些离谱得不能再离谱的传闻,秦洛桑只是淡淡一笑,没当回事。
她本就不在意外界对她的评价,因此,她从来没有把对于她的传闻当回事,每日依然是喝药修养身子,照顾将军府上下,不理盛京那些传闻。
直到有一天,一个落日的黄昏,一个叫宋景修的男子走进将军府给她送来父亲的家书。
自秦国忠被封为大将军掌一方军队后,他便长驻军营,不能随意回家。因此,时不时地给家里寄来书信,便成了秦国忠与家里唯一的沟通方式。
那一日,走进将军府的男子身高八尺,文质彬彬,一身文雅之气。
秦洛桑从初见宋景修时,便对他颇有好感。
宋景修乃是一个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科考完毕因为还需要待在盛京等着放榜的消息,便找了一份差事,以求得些盘缠用来生活。
宋景修找的差事便是在秦洛桑父亲座下当一个幕僚。军营幕僚的工作比其他差事轻松得多,宋景修平常的任务也就是完成一些文书上的工作外加给将军往家里送家书。
因为这个原因,宋景修多次在将军府中进出,为秦洛桑送来她父亲的书信。
交流来往得多了,两人便很快相熟。
秦洛桑观察对方很久,发现对方不仅一表人才,而且极具文采,一张口便是文采飞扬,一出手轻轻松松便就写成了一篇好文章。
再加上,她与宋景修有过多次交谈,在言语交谈中,她听他说话极具分寸,虽然出事微寒,但宋景修与人交流不卑不亢,做事情井井有条,谦虚谨慎。秦洛桑更欣赏的是宋景修性格温和,她与他相处如沐春风,时常感到舒心愉悦。
而这一切,宋景修亦有察觉。
那年皇城放榜,宋景修科举中榜,入进士行列。
后来他成了盛京城中的一个小官,与将军府来往密切。
秦洛桑十八岁那年,宋景修为秦穆寻得神药,治好了秦国忠痴傻的哥儿子、秦洛桑痴傻的哥哥,她和父亲皆是对宋景修刮目相看。
同年寒冬腊月,大将军秦国忠遭人陷害被抓入天牢,又是宋景修一路打点为秦洛桑父亲洗刷冤屈,最终秦国忠安全从天牢中归来,秦洛桑便对宋景修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后来,她与宋景修约定成亲,父亲和兄长都对宋景修很满意。
顺德十年春,宋景修求娶大将军秦国忠的嫡女秦洛桑,入赘将军府,成为上至贵人下至百姓人人口中的笑谈。
顺德十三年,西北大旱,民间颗粒无收,数百万百姓饿得只能啃树皮吃土充饥,西北荒地到处随处可见累累白骨曝尸荒野。同时,无数流民盗匪聚集西北,形成多达十万乱党的流寇到处作乱、烧杀抢掠无一不做。
与此同时,宋景修远在他乡的家人前往盛京投奔宋景修,于是宋景修姨娘表妹一起住进了将军府。
顺德十三年十月,皇帝下圣旨,封秦国忠为定国侯镇守西北,命令其带领手下军队举家前往西北平定叛乱、安定好到处流窜的西北百姓。
圣旨一出,几乎人人都看到了大将军秦国忠的处境。
秦洛桑本就比一般女子聪慧得多,加之她时常会听父亲谈论政事,她自然一眼就看出了顺德帝的用心:自古以来,西北地处边塞,远离,环境恶劣地势险要不说,更有几大蛮族时常在西北边地生活,蛮族野蛮不讲理,时不时地就要骚扰、抢夺西北盛国百姓衣服食物,有时还直接掳走汉人女子生孩子……因此,一直以来,西北便没有稳定的地方官员驻守,朝廷每三到五年便将犯了错的官员流放到任职,以求惩治。而顺德帝虽然将父亲封为定国侯前往西北平定叛乱,但实则为明奖暗贬:西北苦寒遥远,远离朝廷纷争,这对于近年来越发位高权重以至于已经威胁到盛国皇帝的顺德帝来说:这是处理大将军秦国忠的最好处理办法。
顺德帝要他们一家迁往西北,不正是要削弱父亲?要父亲从此便只能扎根西北,再也不能回到朝廷参与朝中的几股势力斗争角逐!
女儿能想到的事情,秦国忠也岂能想不到?
只是圣旨已下,秦国忠心中再是郁闷不解,也不得不接下圣旨带领手上的军队及一家老小集体向出发整顿府。
一个月后,秦国忠秦国忠率领军队及一家老小到达西北,仅仅用时半月,大将军秦国忠就平定了大小流寇山匪无数,而秦洛桑亦为百姓开仓济粮、救济了数十万的民众。
而正是那一年,顺德帝驾崩,几个皇子为了夺得皇位不断拉拢朝中大臣,各自为政,兵戎相见,使得朝廷四分五裂、支离破碎。同时除了几位皇子为皇位骨肉相残外,几股世家势力也顺势雄起!
再后来,天下大乱,诸王纷纷雄起争霸,定侯王秦国忠不得不率领座下大小将士,加入到群雄角逐之中。
在群雄十年征战中,最终秦国忠获得最后的胜利!
然而时年秦国忠已是个七十三岁的老人,加上他常年征战,身体更是大不如以前。因此,秦国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为女婿宋景修保驾护航,帮助宋景修登上帝位,建立大景朝。
宋景修称帝后,众多叛乱的诸侯归顺,而让秦洛桑一直想不通的是,一直拥兵自重的少年将军卫秦竟然也向宋景修称帝……
卫秦及其旗下的精锐一直让父亲十分头疼,卫秦要是想反抗宋景修,凭他的名望与实力,自然有大量诸侯归顺于他,愿意与他对抗宋景修,两人对战,最差的结果也不过划分楚河汉界,各自称政为王!
但是谁也不清楚,卫秦为什么甘愿向宋景修称帝。
对于秦洛桑来说,她也是一点也想不通这个问题。
且卫秦向宋景修称帝后,宋景修忌讳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找了个理由,打发卫秦带着他的军队前往北疆边境,美名其曰守卫大景朝的安危。
卫秦在北疆一待就是三四年。
只是秦洛桑怎么也想不到,后来宋景修称帝后会屠了她秦氏满门!
也许,当初她就不应该嫁与宋景修为妻,不然,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悲惨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