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洗漱后,我倒头便睡,按理说换了一个新环境,我总是不容易入睡的,可这一次也许是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到位了,我只这么一躺下,就进入了梦乡!
估计是担心我昨夜喝了太多的酒,翌日一早小梅就来了我的房间,问我的感觉怎么样,我一开口就发现嗓子有些不对劲,不过其它都没啥大碍,见状,小梅就让我再睡一会,等一会她再来叫我起床,等小梅再次来到我房间的时候,时间已快九点了。
早餐的时候,碰见汤丹,一打招呼才发现他的嗓音和我差不多,听着也呈沙哑状,这时一旁的小与就开始颇有微辞的怨汤丹,说他昨晚不该安排喝这么多酒,接着小梅也说,今天可不能再喝酒了,两位女士这么说,都是出于关心,我和汤丹自然没有话说,反倒还觉着很暖心。
又说了几句话后,我们便把话题转到了今天的行程上来了,按照小与给我们制定的旅游攻略,今天我们首先要去的地方是东京著名的观光胜地——浅草寺。
据说,这浅草寺是现存的日本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说起它的历史就要追溯到古代,据说当时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捞起了一座高5.5厘米的观音金像,这消息传开后,便在当地产生的轰动效应,于是附近的人家就一起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金像,这便是最初的浅草寺,再后来,该寺屡遭火灾被毁,但又数次重建,最终形成了今天这般模样。浅草寺是东京一个很有热度的景点,听说每年有一千多万人次来这里观光,其热度仅次于东京的迪斯尼,小与告诉我们今天去那儿游玩除了可以体验一下和国内有些不一样的佛家文化外,还可以在那里的商业街尝尝美食,或是买点稀奇的小物件什么的。
早餐后,我们又坐上了昨天那辆旅行车,虽然浅草寺离我们所处的位置并不远,但考虑到我们下午还会去别的地方游玩,所以这一趟我们还是选择了坐车出行。车行驰在市区的道路上,速度不是很快,不过也就十来分钟,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浅草寺的大门叫雷门,大门挂着一个很大的写着“雷门”二字的灯笼,汤丹说这大灯笼是松下电器捐赠的,现在是浅草寺的地标,据说,捐赠的缘由是因为松下幸之助于浅草寺祈愿之后病愈,作为报答而为之,不过从客观效果来看,这更像是一个为松下电器做的广告,毕竟每年通过这门的有超一千万的人次,他们都能看见灯笼上松下电器的字样。
过了雷门,就是一条叫仲见世的商业街,听小与之前介绍说这条商业街很有人气,不过当今天我们来到这的时候,却发现人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多,想想也好,这让我们省去了很多拥挤。相较于我和汤丹的无感,小梅和小与则对街旁店铺里摆放着的那些琳琅满目的物品充满了兴趣,她俩一路走走停停,把一条总长才二百多米的商业街硬是走出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陪着她俩这样逛,我问题还不大,毕竟我长期在野外锻炼着,只是苦了汤丹,估计平时他也缺乏锻炼,再加上昨夜又喝酒熬夜,此刻他在一旁站着,双手叉腰,疲态尽显。
等到终于把这条商业街逛完,我才发现小梅几乎也没买啥东西,所购之物就两样——一些名信片和一串风铃,我心里暗自感叹,小梅还挺节约的!
过了商业街,就算是来到了正儿八经的寺庙区域,在这个区域有许多供游客游览的景点,我们一路缓行,对于路过的景点,不管大小,我们也都来者不拒的去了解一番,就这样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浅草寺的本堂。
本堂是浅草寺祈福上香的地方,在国内的寺庙里这种性质的地方往往叫大雄宝殿,但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而这里只供奉观音,不过有一点它们是相同的,即都是各自寺庙的中心。相较于其它景点,本堂里的人一下就多了许多,此刻香台前正香火鼎盛,人头浮动,而两侧的求签处则不时传来摇晃签筒的声音。
“别这么不懂事,都来到了菩萨面前,你们俩还不准备上香祈福,把心中的愿望说出来,希望得到菩萨的垂怜吗?”小与望着我和小梅笑道。
小与这么说,我和小梅也是相视一笑,随即便依照着香客们的那般操作,上香祈福了一番。说实话,像拜佛烧香这种事,我本是不相信的,但这并不妨碍我眼下入乡随俗,更何况,人嘛,往往总是良愿在心,能求个好彩头,又何乐而不为呢?
上完香,小与过来明知故问的取笑道:“你俩都说了些啥?”
“秘密!”我正不知如何作答,小梅则机智的答道。
“好吧,秘密我就不问了,不过你们俩若是想问前程的话,就去旁边的的签筒求一支签,据说这里的签很准的。”小与道。
“呃,那万一求的签不好,该怎么办呢?”小梅问道。
“不好的话,就把所求到的签纸系在院旁的树技上,这样就可以化解厄运了。”小与说道。
两人说着,便走向签台处,到了那里,小梅拿起签筒,而小与则在一旁讲解摇签的操作方法。我注意到,这里的签筒和国内的有些不一样,国内的签筒都是上方敞开的,而这里签筒上方是密封的,只留有一个小孔用于出签,看上去更像是大号的只有一个出口的牙签筒,我估摸着,这要出一根签,怕是要花点功夫!
果不其然,小梅拿着签筒摇了半天也没见一支签被摇出,与此同时小与也在一旁不停的做着示范,看得出来,如果不是代为操作不算数的话,小与真要直接帮小梅去摇签了。终于,在换了好几种方式后,签筒在一种上下倒置方式中被摇出了一支签来,签头的刻字显示,这是第八十一签!
放下签筒,小梅和小与一起找着第八十一签对应的抽屉,然后从里面取出一张签纸来,看完签纸上的内容,小梅的脸色一下就凝重了,等我凑过去看时,才发现那签纸上印着的全是汉字,排头印着的是“凶八十一签”的字样,接着下面就是一首五言律诗:
夹竹桃花雨
沼泥没马蹄
本欲共此春
子去何太急
这诗没头没尾的,看了也不知道说的是个啥意思,不过眉头那个“凶”字却明白无误的告诉我——这签不太好了!看着小梅神色凝重的样子,我也不知道从那里入手去劝她,这时小与就说:“小梅,没关系的,如果抽到的是凶签,就把它系在树技上,这样就能化解,对了!还可以找师傅解签的。”
又说了几句后,大家还是觉得“专业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办为好,于是在小与的引导下,我们又来了签台边上的解签处,这里有一张桌,桌前正坐着一位白眉低垂的老和尚,小与将签纸递了过去,又用日语和他交流了几句话。
老和尚看着签纸,不禁微微的皱了皱眉,接着他就开始了说话,与此同时小与也开始给我们翻译,老和尚说:“这第一句应该这样理解:夹竹桃花一般盛开在夏季,虽然它盛开时花团锦簇,艳丽非凡,但夏日里易发急雨,若是遭遇夏季的骤雨,便是雨打花落、残红满地,尽现凄败之象;此外,在汉语发音中,雨和语相通,而夹竹桃花的花语则是——警惕!前路凶险!”
老和尚顿了顿,接着又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句很优美的诗——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浅草二字也是我们浅草寺名的出处,而签文中的第二句——沼泥没马蹄,很明显是这句唐诗的仿写,只不过两者虽只是一词之差,却有着云泥之别,前者给人一种轻快和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而后者则描绘了一幅脚下的路泥泞难行的场景,这签文寓意着事主在事业上,可能会举步维艰、前路多舛!”
老和尚的话听了让人很不舒服,若换了我一人,我早就一走了之了,哪会还在这里继续听这和尚絮叨,可眼下我看大家都没有走的意思,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顿了顿后,老和尚又开始说话,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小与却没有给我们同声翻译,等到老和尚说完,小与那边仍然没动静,我和小梅就有些不解了,不过,当我看见小与那有些为难的表情时,我就马上明白了,八成是那老和尚又没说啥好话!果不其然,我正这么想着,旁边的汤丹声音有些吞吐的说道:“他说,第三、四句为合句,寓意的是,事主在男女之事上,恐有,双鸟失群,孤鹜倦飞之意。”
汤丹的话音落下后,大家都不说话了,约摸过了半分钟那老和尚才又告诉我们,不好的签不用带走,可以把它系在院旁的树技上,这样就可以化解了。
院旁种植着一排樱花树,不过此时早已没了花朵,我们陪小梅来到院旁,然后小梅径直的走向一株樱花树下,把那签纸认真的系在了刚好一人高的树枝上,接着便低着头,默不作声的离开了。
跟在小梅的后边,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去安慰小梅,只这样静静的走着,一阵轻风拂过来,把小梅的秀发抛到了半空中,然后化成一丝一丝又垂下,我走在后边,几乎都可以闻到小梅那淡淡的发香,不经意间,我回过头,看见刚才小梅系上去的那签纸,正跟着那垂枝随风飞舞,远远的看去,象极了一只孤单的蝴蝶在那儿上下翻飞,不知怎的,我的心中泛起一种莫名的难受。
经过这么一出后,大家的游兴全无,好在此时已接近正午,我们又往回走到仲见世,在那里吃了些小吃,之后便决定,直接去往今天的第二站——富士山下的河口湖町。
在日本,町是一个行政单位,其大小相当于国内的镇,所以河口湖町也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位于河口湖畔的小镇。据汤丹介绍,在这个小镇上有好些温泉酒店,而其中一些酒店的角度正好可能将富士山和河口湖交相辉映的美景尽收眼底,所以今天我们去到那里,就将入住这样的酒店,以便真实的感受一下这样的湖光山色。此外,既然是温泉酒店,那我们自然也将去体验一下酒店的温泉,当然现在并不是泡温泉的最好季节,但也没辙,谁叫我和小梅选择暑假期间来呢!不过按照小与的说法就对了,她说只当是去感受一下当地的这种“泡汤”文化。
河口湖町离东京市区还有些距离,开车的话大概要花近两小时,所以我估摸着我们这一趟到达的时候应该已是下午两三点了,不过也不差,距离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完全足够我们欣赏美景了。
我们的车离开市区后,就驰上了高速公路。随着车窗外视野的豁然开阔,小梅的心情也渐渐的好了一些,这时就听小与说道:“小梅,抽签的事只当游戏就好,该怎么过,咱还怎么过,别让这事影响到了心情,开开心心最重要!”
“对!什么灵签不灵签,本质上这就是一鬼神之类的迷信活动,说起迷信,这倒让我想起一个在我们家乡广为流传的笑话……。”小与的话音刚落,汤丹就接上了话,接着他就开始讲起了故事。
汤丹的故乡在国内东部沿海地区,具体一点应该是江南这一带,而汤丹要讲的故事的就发在这里。江南嘛!自古就是富裕之地,所以那里的人们一直都很重视后代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这里的读书人更多一些,时间到了清代,具体是什么年间,汤丹没有介绍,我也无从得知了,但听他讲的故事背景是个太平年代,所以我估摸着应该是清朝的中兴时期。
这一年,眼看着京城的科举考试时间快到了,各地的学子又开始重演每三年一度的“星夜赶考场”励志大戏,汤丹家乡这一带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相对于其它地方,他们这里去参考的人数更多一些,考虑到一路上有个照应,这些考生们便相约结伴同行。
清代可没有现在这样的交通工具,出行就基本靠走,从江南到北京步行少说也得两个月,为了赶在八月份之前到达京城,所以这些考生也早早的出发了。
就这样,他们一行十来人一路北上,走了约摸个把月,眼看着时间过半,行程也已过半。这日,他们行至一片村落,但见这村里家家关门闭户,看上去一片死寂,偶尔得见一两个村民懒坐在自家屋头晒太阳,也是显得无精打采、形如枯槁。问一路人,考生们才得知原来这一带两个月前遭遇到蝗灾,飞蝗遮天蔽日而来,所过之处,寸草不剩!土地没了产出,村民家里的储食很快耗干,而政府的赈灾粮也迟迟不见踪影,所以这里的村民已饿死了好些人,剩下的也是命悬一线、早不保夕。
这些考生听到这些,心里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经大家一合计,当即决定各自把所带的沿海特产——干鱼,留下部份在这里。当然,他们并不指望这些干鱼能救下所有村民,他们只是单纯的希望能出一份力算一份力,能救下一人是一人。
考生们把这些鱼干系在路边的树枝上,只等村民自个儿来发现,之后便开始了继续赶路。约摸又走了一个月,他们终于到了京城,在京城没等几天便迎来了初试,初试过后很快榜文便公布下来,那些落榜的考生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踏上回乡之路,而上榜的考生也不得轻松,等待他们的还有接下来的考试。
就这样优胜劣汰,几轮考试下来,一起来的十几位考生,最后只有一名考中进士,而其它的则早已踏上了回乡之路,等到这名进士及第的考生回家省亲的时候,已是第二年的春季,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这名进士此刻的心情已和来时大不一样了,说是春风得意也毫不为过。
就这样,他一路就来到了当初闹饥荒的那个村落,不过让他感到惊奇的是,他们当初挂干鱼的地方,已经被人用木材建起了一座简易的龙王庙,而且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香火还很旺。
进士大惑不解,便上前询问。结果那些人们告诉他,年前,他们这里遭遇饥荒,老百姓的存粮吃光了,开始有人被饿死,眼看着会有更多的人被饿死的时候,突然夜里就大雨倾盆,雷电交加,据说还有人看见了真龙的身影,等到第二天天气放晴,村民们惊奇的发现,路边的树上挂了许多的海鱼,于是他们利用这些鱼充饥续命,更为重要的是这让村民们觉着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保佑他们,再后来政府筹集的救灾粮也运到了他们这里,村民才算彻底的走出了这场灾难。
安稳下来的村民开始寻思,当初不是那些海鱼续命,那将会有更多的人被饿死,不过那些海鱼也来得有些蹊跷,这里离大海这么远,怎么会出现海鱼的呢?想来想去,他们认为一定是龙王爷显灵,来救这些村民于饥饿之中,于是,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建了这座龙王庙。
进士听罢,哈哈大笑,令手下拿来笔墨,在庙墙上写到:
来时干鱼钓,
去时龙王庙。
世间无神鬼,
全是人在造。
写完,他便扬长而去,留下那些村民在那里一脸茫然!
汤丹的故事讲完,车内已是一片欢笑,小梅因摇签而带来的不悦,此时也已早已没了踪影。不得不说,汤丹确实很有说话的艺术,他只这么侃侃而谈,就能让我们大家的负面情绪全都消散,这方面我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