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冬,纽约东村的一间狭小公寓里,林晚裹着毛毯坐在窗边,呵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玻璃上凝结成霜。这是她来纽约的第二个冬天,暖气又一次罢工了。
她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指,继续在画板上涂抹。明天就是MoMA实习生作品评审日,她的"纽约地铁"系列还差最后几笔。
手机屏幕亮起,是房东发来的催租信息。林晚咬了咬嘴唇——艺术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只够学费,生活费全靠她在餐厅打工和偶尔接到的插画委托。上周那家杂志社突然取消了合作,让她一下子失去了重要收入来源。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林晚的思绪飘回两年前。如果当时接受了陆远川的邀请回国,现在的生活会不会完全不同?这个念头刚一浮现,她就用力摇了摇头。不,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
第二天清晨,林晚抱着精心包装的画作站在MoMA员工通道外。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融化成冰冷的水滴。评审持续了整整一天,当最后一位评委离开时,天已经黑了。
"林小姐,"策展助理叫住准备离开的她,"有位先生对你的作品很感兴趣,想跟你聊聊。"
林晚转身,看到一位银发老人站在她的画前。
"这些地铁肖像很有力量,"老人的手指轻轻抚过画框,"特别是这位流浪艺人的眼神...你捕捉到了纽约的灵魂。"
交谈中林晚得知,这位老人是著名收藏家理查德·斯通。更让她震惊的是,对方当场提出要买下整个系列,并愿意预付她下一批作品的定金。
"有个条件,"斯通先生眨眨眼,"你要答应在切尔西区办个展。"
离开MoMA时,林晚的脚步轻飘飘的。雪已经停了,月光照在积雪上,反射出晶莹的光芒。她摸出手机,本能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陆远川,却在拨号前停住了。两年没有任何联系,现在突然出现,算什么?
与此同时,曼哈顿中城的一间办公室里,陆远川挂断了电话。
"她接受了?"陈默问道。
陆远川点点头,目光落在桌上那份林晚的简历上。照片里的她笑得那么明亮,完全看不出这两年经历的艰辛。
"为什么不直接帮她?非要绕这么大圈子?"陈默不解地问。
陆远川轻轻摩挲着手机屏幕——锁屏还是两年前偷拍的那张林晚在图书馆看书的侧影。"她不会接受的,"他苦笑一声,"她太骄傲了。"
过去两年里,他暗中关注着林晚的每一个动态。当她被餐厅无理扣薪时,是陆远川匿名举报了那家店;当她被房东刁难,是陆远川委托朋友假装成新房客高价租下了隔壁公寓;现在,又是他千方百计联系到斯通先生,为她的才华搭建舞台。
"你打算这样守护到什么时候?"陈默叹了口气。
陆远川望向窗外,雪花又开始飘落。"到她不再需要我的那天。"他轻声说。
而此时东村的公寓里,林晚正对着斯通先生留下的名片发呆。名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推荐人:L.Y."——这两个字母让她心头一颤。她想起两年前那束郁金香上的缩写,想起无数个巧合般的幸运时刻...真的是他吗?
林晚拿起手机,翻出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手指悬在拨号键上方许久,最终还是放下了。如果是他,为什么不亲自出现?如果不是他,这通电话又有什么意义?
窗外的雪无声地下着,覆盖了纽约所有的喧嚣与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