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清晨已带着丝丝凉意,苏晓站在公社小学的土坯房前,望着校门口那棵老槐树。树叶边缘微微泛黄,在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欢迎返校的孩子们。
"苏老师早!"几个学生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脸蛋晒得黑红,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早啊。"苏晓笑着摸摸他们的头,"暑假作业都完成了吗?"
孩子们的笑脸顿时僵住了,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问:"老师...能不能宽限两天?我家的鸡把作业本啄坏了..."
苏晓忍俊不禁:"行,给你们三天时间补作业。"孩子们欢呼一声,飞也似的冲进了教室。
办公室里,刘老师正坐在角落整理教案。她比产前丰腴了些,脸色红润,见苏晓进来立刻热情地招呼:"晓晓来啦!快坐!"
"刘老师身体恢复得怎么样?"苏晓放下布包,从里面掏出一个油纸包,"自家晒的杏干,给您尝尝。"
刘老师惊喜地接过:"哎呀,太客气了!"她压低声音,"我听说了,你教得特别好,特别是六年级的数学平均分提高了十几分呢!"
苏晓不好意思地笑笑:"孩子们自己用功。"
正说着话,校长推门进来,身后跟着一个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校长清了清嗓子:"各位老师,这是县教育局的周科长,来检查新学期工作。"
周科长面容严肃,目光在办公室里扫视一圈,最后落在苏晓身上:"这位就是代课的苏老师吧?"
苏晓站起身:"周科长好。"
"听说你只有初中文化?"周科长眉头微皱,"现在上级要求提高教师素质,原则上要高中毕业..."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刘老师急忙解释:"周科长,苏老师虽然学历不高,但教学水平..."
"规定就是规定。"周科长打断她,"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可以给苏老师一个机会——参加县里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了才能继续任教。"
教师资格考试?
校长搓着手打圆场:"周科长,苏老师确实教得好,您看能不能..."
"没有商量的余地。"周科长态度坚决,"现在全县都在整顿教师队伍。考试定在下个月,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和教育学基础。"
走出办公室时,苏晓的脑子还在嗡嗡作响。其实她不紧张,在现代她可是985毕业生,就是这个年代的考试要求可能不同,刘老师追上来安慰道:"别担心,考试内容不会太难。我这儿有些复习资料,你拿去看看。"
"谢谢刘老师。"苏晓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教室里,孩子们已经坐得整整齐齐。看到苏晓进来,班长响亮地喊:"起立!"
四十多个孩子齐刷刷站起来:"老—师—好—"
看着这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苏晓心里一酸。如果考试没过,她就再也不能站在这个讲台上了...
下课铃响后,苏晓收拾教案准备回家。
刚走出校门,就看见二妞蹲在路边的大槐树下,小脸上写满担忧。
"二妞?怎么不回家吃饭?"
"苏老师..."二妞绞着衣角,"我爹说,要是您不能教书了,我就得退学..."
苏晓心头一震:"谁说我不能教书了?"
"村里人都说..."二妞的声音越来越小,"说县里来的大官要赶您走..."
苏晓蹲下身,平视着二妞的眼睛:"老师会参加考试,一定能考过的。你安心上学,别听那些闲话。"
把二妞送回家后,苏晓绕道去了大队部。她要请假去县里买复习资料,需要开介绍信。
大队部的木门半掩着,里面传出激烈的争论声。
"今年征购粮指标太高了!"是队长李德全沙哑的嗓音,"交完公粮社员们吃什么?"
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回应道:"这是上级下达的任务,必须完成!"苏晓从门缝里瞥见赵永贵那张刻薄的脸,"再说了,谁家没点存粮?饿不死人!"
"赵会计站着说话不腰疼!"李德全拍桌子的声音吓得屋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走,"你家有建国从县城带回来的粮票,当然不愁吃!"
苏晓正犹豫要不要进去,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是陆渊和两个穿军装的战士。
"苏老师?"陆渊显然也有些意外,他今天穿着笔挺的军装,领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来找队长?"
苏晓点点头,不自觉地拢了拢鬓角的碎发:"想开个介绍信去县城买书。"
陆渊的目光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听说教师资格考试的事了?"
消息传得真快。苏晓苦笑:"嗯,下个月考。"
"需要帮忙吗?"陆渊的声音很低,却字字清晰,"部队有些教育类的书籍。"
这个提议让苏晓心头一暖,但她还是摇了摇头:"谢谢,不过我想先自己试试。"
大队部的争吵声越来越大,陆渊皱了皱眉:"我进去看看。你在这等会儿。"
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内,不一会儿,陆渊拿着盖好章的介绍信出来了:"给你。明天有车去县城,可以搭顺风车。"
介绍信上还多了一行字:"兹有我大队社员苏晓同志前往县城购买学习资料,请沿途关卡予以放行。"落款处除了大队公章,还多了一个鲜红的部队番号章。
"这..."苏晓疑惑地抬头。
陆渊轻描淡写地说:"加盖部队章,路上方便些。"他顿了顿,"明天早上七点,村口等车。"
回到家里,苏晓把考试的事告诉了父母。
苏大山蹲在门槛上闷头抽烟,半晌才说:"爹没本事...连累你了..."
"爹您别这么说。"苏晓蹲在父亲身边,轻轻握住他粗糙的手,"我能考上。您闺女不笨。"
李桂花从箱底摸出一个小布包:"这是家里攒的八块钱,你拿去县城买书。"
"不用!"苏晓连忙推辞,"卖药材的钱我还有剩..."
"拿着!"李桂花硬是把钱塞进女儿手里,"穷家富路。"
第二天天还没亮,苏晓就起床了。她换上最体面的一件蓝布衫——虽然洗得发白,但一个补丁都没有。头发梳成两条乌黑的辫子,用红头绳扎得整整齐齐。
"把这个带上。"李桂花递来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两个玉米面饼子和一截咸菜,"路上吃。"
村口的老槐树下,一辆军绿色卡车已经等在那里。驾驶室里,陆渊正在看地图。见苏晓来了,他跳下车,顺手接过她手中的布包:"上车吧。"
"就我一个人?"苏晓有些意外。
"嗯,专门送你去县城。"陆渊的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今天天气真好。
苏晓僵在原地:"这...这不太好吧?"
"顺路。"陆渊拉开副驾驶的门,"部队有物资要运。"
车厢里确实堆着几个木箱,但怎么看都不像是专程运送物资的样子。
苏晓将信将疑地上了车。
卡车行驶在崎岖的土路上,颠簸得厉害。苏晓紧紧抓住座椅边缘,生怕一个不稳撞到身旁的人。
"第一次去县城?"陆渊突然开口。
"嗯。"苏晓点点头,窗外的景色飞快后退,秋日的田野像一幅流动的油画。
"紧张吗?"
苏晓老实承认:"有点。"不仅因为第一次出远门,更因为即将面临的考试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心头。
陆渊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这是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我昨晚整理的。路上可以看看。"
苏晓接过本子,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却工整有序地记满了要点,字迹刚劲有力,一如他这个人。最后一页还列了参考书目和县新华书店的位置。
"这...太麻烦你了..."
"举手之劳。"陆渊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你是个好老师,不该因为一纸考试被埋没。"
这句话像一股暖流涌入心田。
两个小时后,县城终于出现在视野中。比起乡村,这里的建筑明显规整许多,虽然最高的也不过三层小楼,但街上行人如织,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显得热闹非凡。
卡车在新华书店门口停下。陆渊看了看表:"我两小时后回来接你。书店对面有家面馆,味道不错。"
苏晓道谢下车,站在书店门前深吸一口气。玻璃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图书,最显眼的位置摆着《毛爷爷选集》和几本革命小说。
推门进去,书香扑面而来。这个年代的书店不像后世那样琳琅满目,但对她来说已经足够震撼。柜台后的售货员抬头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洗得发白的衣服上停留了几秒,又低头继续看报纸。
苏晓按照陆渊笔记上的书目开始寻找。《教育学基础》《初中数学教学法》《语文基础知识》...一本本看过去,价格却让她暗暗咋舌——最便宜的一本也要一块多钱!
权衡再三,她最终选了一本最厚的《教育学基础》和一本《初中数学精编》,共三块二毛钱。交钱时,售货员惊讶地打量着她:"农村来的?买这么专业的书?"
"给家里人带的。"苏晓含糊地回答,小心地把书装进布包。
走出书店,阳光正好。对面那家"红星面馆"飘出阵阵香气,苏晓摸了摸兜里剩下的钱,今天出门带的钱不多,犹豫片刻还是走了进去。
面馆里人不多,墙上贴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和毛爷爷像。她要了一碗素面,八分钱。等面的功夫,忍不住拿出新买的书翻看起来。
"同志,你的面。"
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放在面前,清亮的汤里飘着几片葱花,香气扑鼻。苏晓刚要动筷子,突然发现碗底卧着一个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