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顾衿还在房中苦读诗经,却见如星匆匆进内报喜。
“恭喜小姐!贺喜小姐!小姐如今是圣上钦点的名门贵女了!老爷请小姐快去前厅等宣旨太监呢!”
顾衿有些意外,却还是赶忙动身前往前厅。
顾衿与顾家一众人等了片刻,便有首领太监携着黄色锦帛一行人浩浩荡荡而来。
众人赶忙垂首聆听,只见首领太监缓缓打开黄帛朗声念道。
“天子召曰,顾衿接旨。”
“朕闻自古贤能者必为榜样也,女子亦使然。由女娲始,如羲和、常羲者,必为世人传唱也。今有顾氏女顾衿,贤德垂范,守仪知礼,朕以为可堪大胥闺秀表率也。着赐朕书名门贵女之匾,以彰其品性尔,钦此。”
顾衿低头上前接过黄帛,“臣女顾衿接旨。”
如星为公公们送上鼓囊囊地荷包,首领太监见状并不推辞,而是一笑接过,他拍马道,“顾相爷好福气,如今二小姐有此殊荣,往后顾家必然顺遂登青云。”
顾徽缓缓一笑客套道,“谢公公吉言,不若到前厅稍作休息?”
首领太监却摇了摇头,“多谢顾相爷美意,只是眼下还有三家等着,便不多留了。”
顾衿有些好奇,便问道,“还有三家?”
首领太监颔首道,“除了二小姐您与秦家小姐,圣上还钦点了叶大司马的千金、程尚书之女,宁寺卿之妹为名门贵女,眼下也不早了,咱家就先告退了。”
“公公慢走。”
首领太监走了,顾衿却还有些紧张,程尚书只有一个独生的女儿那必然是程蔓兮,而宁寺卿却有两个妹妹,不知道是否是宁嗣音了。
顾衿看向顾徽问道,“爹爹可知是宁寺卿哪位妹妹得了此殊荣?”
顾徽有些意外顾衿的问题,但还是回答道,“前几日听盛安王提起,似乎是宁家长女?”
顾衿也不知自己为何会松了一口气,松泛下来后,便也敢玩笑起来,“陛下终究是陛下,慧眼识珠!”
顾祯却摇了摇头拍了拍顾衿的肩膀,语重心长道,“顾衿你只怕是想多了,可能陛下和王爷只是看在父亲或我们祖上的面子上罢了。”
顾衿狠狠地拍掉肩膀上的手,面上也不生气,反而一脸傲娇,“如今我可是圣上钦点的贵女,你呀,何时能赶上我再说此话!”
随着五位贵女之女传遍大胥,叶棠所作的《春好江南》竟也引得上京纸贵。
一月后,盛安王及王妃却延请了五位贵女前往京郊的山庄赏景,也是众人百花宴后第一次相见。
去山庄的路上,顾衿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窗外的景色。
“如星,到哪了?”
“回小姐的话,刚出京城没多久,估摸还得要半个时辰才能到。”
顾衿淡淡地应了一声,却见路边有一辆马车停着不走,看样子似乎是坏了。
一般人为了赏景多是选的大道,而顾衿择的这条路景色一般、路又崎岖不平,不过胜在树多林深,别有曲径通幽之感,不过像顾衿这般想的人到底是少数,因此鲜少有人选这条道。
顾衿正感慨时,却见有一侍女出来求助,那侍女拦在路中央,车夫只得停下,询问顾衿的意思。
“这位贵人,奴婢主家的马车坏了,主家有急事,可否捎带一程?”
顾衿皱了皱正欲让下车,如壁却劝阻道,“小姐,此处荒凉,前后不便,到盛安王的庄子还有些路,若那是不怀好意之人……”
顾衿正犹豫之际,却见马车里的人,似乎是听到如壁所唤的小姐,那人便主动下车,只见那人身穿杏黄色长裙衣裳,盈盈一拜,“我是京城大理寺卿家的,有玉牌为证,不知这位姑娘可否行个方便,他日感激不尽。”
那人话还未说完,就被月白色蜀锦衣裳的少女扶起,“宁家姐姐!我是顾衿,咱们竟如此有缘,在此相遇!”
宁嗣音见如昊日阳光般的顾衿不禁有些怔神,却听见宁嗣音身边的那个方才拦车的侍女轻声说道,“哪是缘分,若非二小姐使坏……”
宁嗣音赶紧咳了咳止住她的话头,随后向顾衿问好。
“不必多礼了,宁姐姐同我一并上车吧。”
这并不是拒绝的时候,宁嗣音点了点头带着身边的唯一的侍女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行驶在路上,宁嗣音似乎有话想说,顾衿便了然道,“宁姐姐放心,如星如壁都是自己人,有什么直言便是。”
宁嗣音这才开口道,“今日虽是缘分使然,顾姐姐却是实打实地救了嗣音两次,如若不弃,往后若是能用得上嗣音的,嗣音定当竭力相助。”
顾衿粲然一笑,“或许冥冥之中便有天意,叫我好英雄救美,既如此,便也不客套,我今年十七,七月生的,不知该唤姐姐,还是妹妹?”
宁嗣音掩唇一笑,“我们竟是同年生的,不过我是正月生的,看来需托大唤声顾妹妹了。”
“我从前乳名唤作朝夕,家中父兄唤我衿儿,宁姐姐唤我朝夕或衿儿便好。”
宁嗣音有些出神,但只稍片刻她便回了神,应道,“好,衿儿,我……你唤我阿音便好……”
“好,阿音。”
颠簸着、畅然着马车驶达了山庄,进了山庄下了马车,便有侍女迎至内院。
内院假山处,假山凉亭里,秦惜容与叶棠皆已入座,顾衿与宁嗣音入座不久后,程蔓兮才匆匆而来。
程蔓兮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各位姐姐失礼了,早上贪睡了会儿,不曾想让姐姐们等了这么久。”
秦惜容开口安慰道,“我们才刚来不久,不必介怀。”
程蔓兮这才入座,可没多久又怯生生地开口,“各位姐姐,我早上来得急,没吃早点……”
叶棠不动声色地将手边的糕点向程蔓兮推近了些,而秦惜容则是直接让侍女将自己面前的糕点放于程蔓兮面前。
程蔓兮扬起明媚的笑容,“谢秦姐姐。”
顾衿亦开口道,“没事你吃吧,不用见外。”
叶棠见顾衿开口却冷哼了一声,顾衿顿觉有些尴尬。
【早知她来我就不来了。】
宁嗣音则是目光柔和地说道,“慢些吃,当心噎着。”
就在这时,盛安王及王妃悠悠而来,程蔓兮只得放下手里的糕点。
众人皆是起身向盛安王行礼,“臣女见过王爷、王妃。”
盛安王摆手道,“诸位不必多礼,此次茶会只乃一叙。”
盛安王妃亦是一笑,“快坐吧,来人再去厨房拿几份茶酥来,各位一路风尘仆仆,想必都饿了吧。”
盛安王妃虽是这么说,不过想来是看见程蔓兮欲吃点心,但为了给她个面子才这么说。
众人落座后,盛安王拿起侍女奉上的茶轻抿了一口,方开口道,“当日百花宴,才有今日的贵女,想必各位都猜到了吧。”
众人一时默默,未曾应声。
盛安王不在意地继续说道,“那日百花宴,是圣上有旨令本王选拔贵女典范,今日五位贵女之名,是本王呈于圣上。”
“世人以为名门贵女,当以才或是貌取准,而本王却认为这两者虽重要,却抵不过德行二字,不知各位如何觉得呢?”
顾衿心头一跳,感觉有不好的预感。
只见盛安王妃看向秦惜容,“惜容,先说说你,你容貌确实在整个大胥都无人能与你匹敌,才情亦不错,在园中之时亦是左右逢源。”
随后盛安王话开口道,“可是你来者不拒,你的内心似乎有些怯弱,无法做出抉择,成大事者,切不可想着鱼与熊掌兼得,明白了吗?”
秦惜容立马起身回道,“惜容受教了。”
盛安王示意秦惜容坐下后,转向顾衿,“顾衿?本王记得你从前唤作朝夕?”
顾衿有些紧张地点了点头,只听盛安王继续说道,“你和顾祯满月的时候,本王还给你们俩送了一对长命锁。”
顾衿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回,却见盛安王眼里有几分怀念,“当年顾家乃是大胥开国第一异姓王,咱们宋顾两族亲如兄弟也不为过,若不是……”
盛安王妃咳了咳,示意盛安王赶紧把话止住,盛安王虽被强制闭麦,不过在场的基本也都知道点。
从异姓王削成平民,无非是犯了错,而顾衿的祖上就是因为夺嫡之时站错了三次队,把自己的前途玩没了,不过幸好从顾衿的曾祖辈又开始争气,从平民之身又走回了朝堂,如今顾家又一次如日中天。
只听盛安王妃笑着看着顾衿说道,“朝夕举止不俗,言行有礼,你善于待人接物,不负你父亲的声名。”
见盛安王与王妃对自己如此温和,顾衿也安下心来。
随后盛安王却说道,“不过朝夕,你似乎要多读些诗经才好,才情于女子而言亦很重要。”
顾衿瞬间脸红,而盛安王却已转向叶棠说道,“叶棠,其实原本第二应是你的,你可知你为何成了第三?”
叶棠颔首道,“叶棠没猜错的话,应是我与罗烟情说的那些话所致吧。”
叶棠声音清冷,亦不能分辨情绪,看不出她是否后悔了。
盛安王也只是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盛安王转向程蔓兮说道,“你小小年纪,诗却写的很不错,你父亲视你为珍宝,将你教养的极好。”
程蔓兮听到盛安王的夸奖,脸上有开心之色,随后盛安王看了一眼盛安王妃,盛安王妃会意,对众人说道,“你们的家世都比宁小姐好,不过嘛,多多少少有不足之处。”
“而对于贤德及言行一项,宁小姐才是你们的典范,宁小姐你的诗中有大气韵,你的将来想必会同你的诗一般,凤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宁嗣音起身,欠身行礼,“嗣音愿承王妃吉言。”
盛安王见该说的已经说完,便也起身说道,“你们已然是京中最出名的闺秀,日后相处必不会少,本处庄子,本王与王妃欲赠与你们,算是给你们的贺礼了,往后你们五人便是这庄子的主人。”
几人正欲说什么,盛安王妃却先说道,“不必推辞。”
程蔓兮倒是有些天真地问道,“那我们该给这个庄子取什么名字呢?”
在程蔓兮身边的宁嗣音扯了扯程蔓兮的袖口,怕程蔓兮此言惹盛安王不快。
而盛安王却是十分赞同,“程姑娘此言有理,你们谁来取?”
这下众人倒是又不好抉择了。
程蔓兮见有些僵持便说道,“叶姐姐,你是我们中最有才气的,不如你来取?”
叶棠没有推辞,她沉吟片刻,“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不如唤作雪月山庄?”
程蔓兮撒娇道,“不好不好,听着有些奇怪,且这是绝情诗,咱们五个一定要长长久久才好!秦姐姐取个?”
秦惜容恬静一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云荼山庄如何?”
程蔓兮有些纠结,还是说道,“姐姐们绝色,我却非云非荼,届时便要自惭形秽了,顾姐姐不妨一试?”
顾衿讪笑两声,【各个引经据典的,哎,这种场合怎么又轮到我了】,顾衿犹豫着还是开了口,“聚……聚贤山庄如何?”
盛安王闻言差点被茶水呛到,程蔓兮没忍住笑出了声,秦惜容与宁嗣音都是掩唇轻笑,连叶棠的嘴角都勾起一个弧度。
“顾姐姐这是要做江湖女侠吗~宁姐姐也取个吧~”
宁嗣音眼眸一沉,心中有两分温暖,她回道:“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不如叫作英华山庄?”
叶棠却突然开口道,“程妹妹让我们都说了想法,怎的不说说你的想法呢?”
程蔓兮眼眸一转,“不如叫常稀山庄?常是常常相聚,稀是我们五个有此缘分相聚,岂不是十分稀有,更要好好珍惜?”
秦惜容笑了笑,“程妹妹的想法倒是不错。”
宁嗣音却行礼向盛安王及王妃说道,“不如请王爷、王妃赐名?”
盛安王拍了拍王妃的手,“王妃,这就交给你了。”
盛安王妃只一瞬便答道,“不如叫做常思山庄?望你们无人互相扶助,以后就算出阁了也要常思今日之情。”
众人便皆起身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