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思听到动静,还奇怪天色既晚,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来找她,一抬头,却发现来人是顾子川。要论李相思在东城有什么朋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顾子川。其实顾子川与东城的父老乡亲相处的都不错,在东城人的眼中,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最早时候,东城人口中,津津乐道的是顾子川祖上,顾家几位老人的故事。在当年的东城街坊眼里,顾爷爷还是个奇怪的外乡人。东城偏远,少有外人,顾爷爷的到来,带来了很多外面来的新奇玩意儿,在东城定居之后,在这一带做起了生意。而顾子川父亲,则不屑于顾爷爷留下的丰厚家产,十几岁便到各处行商,几番游历,再回来已是几十年后,攒下的家底已是东城人所望尘莫及的了。
有着祖上的积攒,顾子川年纪轻轻,便已见识不凡。而顾子川在东城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一半是因为他性格大方,和谁都聊得来,一半则是因为东城街坊们觉着顾家能人太多,想看看这位小公子能有什么作为。
前些日子,顾子川在东城低价购入了一座老宅子,只是,派去打扫宅子的人过了几天便不愿再干了,都说这宅子闹鬼。顾子川知道李相思的不凡之处,便上山请教李相思。
“若说闹鬼,这宅子里,可有什么人死于非命?”李相思问道。
“我在东城这么多年也未曾听过这宅子里有什么事,宅子的前任主人家宅和乐,只是因为想搬离东城,才急于出售的。”
“如此,这宅子常有人气,居住者又是和和乐乐,应是不存在什么怨气。不过就算如此,仍可能有什么执念留在宅子里,只是执念很轻,通常只能附着于物品上。你回去找找,若有什么奇怪的物件,便拿来与我看吧。”
有李相思这话,顾子川放下一大半的心。回去翻遍了宅子,在阁楼的角落里找到一把发黄的油纸伞,拾起伞时,突然一阵冷风,让顾子川哆嗦了一下。
如果宅子里有什么物品不对劲,那必然就是这把伞了。这么想着,顾子川起身,趁天色还早,直奔东山而去。
“李姑娘,我在屋内发现了这伞,定是这伞上附了鬼怪!”
顾子川一进门便大声说道,全然没注意到小院的来客。褚见山本想着尽快回避,但又听那位客人大呼有鬼,便停住了脚步,想着毕竟自己是实打实的道士,若真有妖魔鬼怪,自己也比那位不知真假的仙人有用。
李相思朝褚见山看了一眼,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暗自笑了笑,便起身为二人介绍。
“这位是我在东城的朋友,叫顾子川。前些日子在城里买了座宅子,却被人说宅子闹鬼,今日顾公子带了这把伞上山,想必这伞便是闹鬼之说的源头。
“说来也是巧,今日正好这位褚道长来找我,不妨让他看看此伞是否有异。”
听了李相思的话,顾子川拜过褚见山,便将手中之伞递给他。
褚见山接过伞,翻来覆去查看却并没发现什么异常。此伞虽然老旧,但以褚见山的法力,并没见到伞身有什么业障所缠。“应是顾公子搞错了。”这么想着,褚见山将伞打开,若伞下也无异常,便可叫顾公子放心了。
夕阳最后一缕光辉沉入山谷,四周暗下来时略显突然。褚见山突然感到后颈一凉,下意识回过头看去,谁料,余光竟先瞟到一个人影,模糊的轮廓紧贴着褚见山,双眸漆黑,皮肤雪白。
褚见山大惊,立马将伞丢出,一手捏诀,朝空中的伞打去。一旁,顾子川吓了一跳,却听见另一边的李相思大喊“且慢!”。电光火石间,一股力量制止了褚见山的攻击,院子一角闪出一个人影,在空中接过了油纸伞。
待人影站定,顾子川方看清情况,那是一个女子,身着一身干练的衣装,神情却如刚睡醒一般,斜眼看着院里两位来客。而褚见山眼里却不止如此,女子腾空的瞬间,褚见山便感受到了她的妖力,很快,褚见山意识到她便是一直待在院子里的狸花猫。
“你是妖怪?”褚见山惊异,随即看向一旁的李相思,“李姑娘自称半仙,竟与妖怪为伍?”
“你一副道士行头,行事也不过是个半吊子。”猫妖嘴上也不示弱,立即呛了回去。
二人谁也不肯让谁,在空中过了几招也是难分秋色。这时,李相思站到剑拔弩张的二人中间,褚见山看李相思拦着,便收了剑,而那猫妖,神情也平缓下来,慢慢地撑开了手中的油纸伞。
霎时风起,众人才发现,夕阳的余晖早已消逝,院里的阴影像活过来一般,院门前灯笼摇曳,此时也黯淡了几分。伞下,隐隐约约地,一个影子渐渐显现。顾子川不由的揉了揉眼睛,再看,人影仍在伞下,竟渐渐清晰了。
那是一个女鬼,如同所有话本里讲的那样,这女鬼白皙美艳,只是静立于此,便让人又害怕又无法挪开双眼。女鬼慢慢抬眼,目光拂过众人。猫妖随手施了法,油纸伞便漂浮在空中,罩着伞下的女子。随即,猫妖便退到院子角落,靠着墙眯缝着眼,不再过问院中诸事。
“诸位可别又在我的院子里动手了,不论什么人,在我这,都是得先讲清楚道理的。”鬼影出现后,院里的气氛愈加紧张,像是注意到褚见山又准备出手,李相思略带怒意的说道。
理是这么个理,但眼前的可不是人啊。顾子川心理发憷,后退几步,躲到褚见山身后。而褚见山再想要动手,也明白自己不过是这小院的客人,叹了口气,对前方几人说道:
“那便讲讲道理,既是妖魔鬼怪,为何就不能动手除之了。”
“这就要问这位撑伞的姑娘了。”李相思回答,众人看向伞下的鬼魂。
“小女邱逢春。”这时,伞下鬼开口,声音轻得像一缕烟,不留痕影却能恰好飘入众人耳中,“诸位可有杜郎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