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Life gose on. > 文末梳理

文末梳理

    林尽染:我知道自己喜欢她,但那时的我压根不懂怎么去喜欢一个人。我以为喜欢一个人就是要在她面前刷存在感,却没考虑过她喜不喜欢我喜欢她的方式。

    我的方式一开始就错了,所以适得其反,看似越发靠近着她,实则把她越推越远。最后选择放手是给她自由,也是还我自由。那时还是会恨她,因为她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心里却丝毫不给我留位置。

    如果我有爱人的能力,我会爱她的。可时光只佐证了一个事实,那时的我压根不懂什么是喜欢,很不想承认,曾经的我是个不懂如何爱人的傻蛋。

    最后思来想去,鼓起勇气向她道歉,是因为我才是伤害她最深的人。她写吐槽也大多与我有关,篇幅也最长,那时的她很在乎我,但不是我想象中的在乎。原来我在她的生命里留下的痕迹,足够浓墨重彩,但也触目惊心。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喜欢她了。那么我们还可以做普通朋友,而不是再也无话可说。哪怕再相遇,除了客套的祝福语,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只能沉默罢了。)

    卜:我年少时把喜欢狭义地定义为尊重和理解,便不知道长久相伴的前提就是能够互相理解。那时我喜欢是抽象的概念,而非一个具体的人。但他太具体、太鲜活了,让我不得所思。

    他让我觉得自己是个不懂感情的小怪物,一个自以为是的傻瓜,我脑海里构建的一切概念都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随着时光流逝,我对往昔其他所有人的怨恨都烟消云散,可对他的埋怨与日俱增不断发酵,凝成恨意。

    或许他让我的感情变得鲜活,让我和实际生活有了更多联系,但恨他已经成了种坏习惯,我一直想改却不知道从哪改起的陋习,哪怕我明知他不是故意的,哪怕我更想忘了他。

    想到痛苦往事就想到他,想到他就想到往事痛苦,那些痛苦被反复咀嚼到食之无味,我试图找出被排挤原因也变成无聊透顶的没事找事,那些回忆从看不真切到泛黄模糊,可他的模样还是那般清晰。

    林尽染真的喜欢过我吗?竟成了我唯一的疑问,我知道答案吗?还是我不敢确认?这是他对我最大的捉弄,要我永远记得他。

    (或许我应该感谢他,用另类的方式解开我的心结。那般复杂的往事,竟只变成我们之间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

    我:所以那次私聊对话,不仅替童年口语对话做了回答,也算泯了恩仇。

    个人感觉当年卜像理智让她不喜欢林,可还是会被吸引目光,或许人有时分不清欣赏人格魅力和不由自主的吸引,后来理智让她放下过往,不怨恨林,也放过自己,可她本能与理智拉扯着,心里拿不起也放不下。

    而林放弃是确信了卜对他没有意思,也确信了让卜喜欢上他不可能,有趣的是卜知道自己妈妈让班主任把林叫出来谈的反应,她事先并不知情,听到转述还觉得太尴尬了,搞得太难堪了。

    卜妈妈别有用心地交代柳牧之,和老师的卜不配论,都是为了拆散他俩。前者打击的是林,后者针对的是卜。可他俩的关系那时本身就很微妙,这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小学的林遇到这种情况,还会绘声绘色地讲给卜逗她玩。小学的卜也不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就放上心上,当年办公室里也是老师劝架,她也没觉得难堪啊。

    所以成长是有着代价的,他们都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或许成长本质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而真正的成熟是发自内心的自发进行的,比如下决心把自己拥有过的东西再找回来,比如勇气,比如自信,比如坦诚……。可惜那时的他们,成长了但不够成熟,甚至他俩都是被家庭环境过早催熟的,骨子里都有几分幼稚,他们便只能失去得更多。

    但林确实从这段关系中学到了尊重。或许不是穆知仪教会他怎么去爱人的,而是他经历了失败的暗恋后就开始了改变。可他不敢承认这一点,就像他当年没和卜表白一样。原生家庭束缚了他,其实也同样困着她。一个人的性格其实和所在环境密不可分,孩子是父母的杰作,学生是老师和班级的佳作……。脱离环境评价一个人,就像当代人去质疑写下千古流芳的情诗的诗人再娶,说他不过是渣男一样不客观。人是各种环境的综合产物,种种经历影响着人的性格,人的性格也折射出他的时代和塑造他的环境。

    我吐槽过多次林真的太狗了,但他本质是很清醒的人,甚至可以勉强算作出淤泥而不染。就像他是非分明,他可以认识到,并敢承认他不对。这一点,他父亲做不到万一。他没有落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家庭周期律中,已经很不易了。他年少时不可避免被影响到的不好的一面,太过自负,不懂尊重,……这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代价足矣让他脱胎换骨,洗尽铅华。

    迟到多年的道歉,到底还算不算道歉,我想卜思卉已经心有答案了,一个东西迟到了,其实并不改变这个东西的本质,而且哪怕它有些迟到了,哪怕走了其他途径才到达,也是有意义的。这些也都告诫我们,我辈要去为社会还不够完善的方面而努力,比如法治,把法律体系变得健全,那么法律深入人心,全民守法的未来,终有一天会抵达。

    为什么警察要平反冤假错案,哪怕当事人已逝,不仅是活着的人需要真相,枉死的人也需要一个交代。世界是一道精致的灰,一部分的人没有信仰。这是回答卜的疑惑,迟到的正义还算正义吗?当然算了,不然为什么一些人为了寻求陈年的真相,甚至牺牲了生命。突然想到《长夜难明》的江阳,哪怕长夜漫漫,前行必有曙光,正义终将也必将战胜邪恶。这不仅是因为人间需要正义,更是因为有信仰的人坚守着光明。

    “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实则不然,人类骨子里就需要光明,就像植物离不开阳光,而不是因为见过光才向往光。我个人更喜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和平、安全,正义、健康等等,都是人类的必需品,珍稀品和必需品从来不冲突,只是在相反面的对比下更显得弥足珍贵罢了,所以普通平凡的当下永远值得珍惜。我们很多人因为拥有这些东西,活在他人的艳羡里,自己却浑然不知。

    对卜来说,高敏感与高共情是把双刃剑,她像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的海。这些性格特质到底是天赋还是诅咒?其实还是看怎么运用。可是生命的本能就是生存,所以脑海里的痛苦,总显得那么深刻,但快乐的回忆太轻快而不够有分量。

    但是孩子,人活着不是只为了铭记苦难,快乐和幸福一样需要被铭记,后者才是我们来到世界上体验千滋百味的人生的理由。人生不易,做事不易,当你遗落了后者时,就只能深陷在茫茫苦海,可我始终相信你有勇气也有能力上岸。

    对于卜和林,不可外传的家丑,无法言说的痛苦……看似不起眼的冰山下到底还有多少触目惊心的生长痛,藏在看似风平浪静的青春的海面下。作者目光所及不过一瞥罢了,何况语言能表达的情感实在有限。

    或许我只是绘声绘色地反复描摹着我那一瞥,赘述着我所见的一面罢了,能感受到的和能表达的都有差距,所以有时候人与人沟通最深层的悲哀,是我看见或听闻你很多经历,便自以为是地觉得我了解你,其实不然,何况没有经历过的人的共情力还分高低。

    从这个角度上,表达只是为了被对方倾听,被听到就已经够了。如果可以贪心点,再奢求一个拥抱,再奢望一段陪伴。

    人对于自己没经历过的痛苦,描述起来那般苍白无力,如同现在的人翻阅了各种史料,努力描述着百年前战火纷飞,人们生死未卜的生活。可再怎样绘声绘色,能写下的苦难,不过他们万千痛苦的一二罢了。

    他们不管想与不想,都不由自主地蜕变着,如同蛇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一切的挣扎和痛苦都无人知晓,倔强的少年和少女默默承担着大人们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当他们幡然醒悟时,彼此已然隔着看似不可逾越的汪洋大海,他们只得望洋兴叹,因为他们早就没有年少时,不知者无畏的勇气和想啥说啥的童言无忌。

    穆知仪对于林尽染就像李畅挚对于卜思卉(官配),那是美好得像童话般的治愈故事。写他俩的故事总让我睡眠变差,像照顾两个不让人省心的倔强的孩子,可我如果不写,真的没有人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正名了。他们不是互相不对付,不是所谓的宿敌,而是诸多因素下相恋未遂的青梅竹马,他们也曾离爱情很近,或许都只差一步之遥。

    我感觉小时候卜并不讨厌林,倒续的视角免不了沾染着太多后来怨忿的感情色彩,小孩子心思没那么复杂,只是成年后的他们跨越了时光,还原童年往事时,把简单的回忆变得扭曲了。

    卜思卉初中就有人说她不食人间烟火,这样一个脱凡脱俗的人,居然滋生了恨意,对infj来说,恨一个具体的人和爱一个具体的人一样困难。她会恨怨排挤她的人的身上展露的不良的品质,但她太难恨上真正的名字,或许她都忘了那些人的名字。

    但林尽染居然做到了,让她恨成习惯,恨到刻骨铭心。他只教了我恨他,潜台词应该是他教不了我爱他。他俩的诸多遗憾,尽在其中。何况爱与恨的分界线,对于他俩本就模糊不清,他俩真的知道自己的感情从那刻起就开始变质了吗?像青春里潮湿的梅雨,一次次地把纸上的爱恨两字打湿了,那氤氲出来的墨水还是简单的爱与恨吗?所以遗憾两字不过是,包含着诸多复杂的扭曲的感情的集合。

    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和卜思卉从小就讨厌林尽染,两种说法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我倾向于前者。卜思卉的两句话太矛盾了,矛盾地让我怀疑她把快乐的过往都藏在心底。她像一本厚厚的书,我每次翻开都有对她的新看法。infj最有趣的属性是,只要你有耐心,你永远在更新对她的了解。不过她当然可以有秘密,作者说到底只是外人。只是我怀疑这个秘密,与林尽染有关。(我猜小学时卜思卉其实喜欢林尽染,那时年少就有过心动瞬间,不过林尽染种种作为让她很失望,当事人后来都理不清的感情,作者也是随意猜猜。)

    至于林尽染,永远在插浑打科,我要是只听他的描述,这本书直接写成“我曾喜欢过一个人机!难道我也是人机吗?我怎么不知道?!”得了。而且林这个人说话,喜欢加工成段子,可段子只能听听。(作者只是外人,不可被共享,她可以有秘密。)

    林高中喜欢卜也存疑,感觉很早就开始了,只是他高中才意识到,不然他怎么注意到她初中抄在黑板上的答案。初中林父母离婚,第三者入室,卜家打官司求正义,是他们性格的底色变化的开始。从风暴里走出的那个人,还是当初的那个人吗?家庭剧变是他们be的开端。

    我甚至想过把隔壁正文大纲改成他俩he的平行时空,但后来觉得这是隐隐作痛的独属于他俩的遗憾,他俩因为失去了才学会珍惜,才对喜欢和如何喜欢有了正确的看法,才开始了真正的成熟,……这些不可因为我的私心而磨灭掉,我应该尊重他俩与苦难的抗争。

    最让我遗憾的是,林和卜被彼此像哈哈镜般,放大彼此的缺点,心里旧伤未愈,又添新痕。不过后来都遇到了懂爱的人,包容的人,当他们重新敞开心扉,拥抱新生活,也算痊愈了旧疾,这道疤再也不会痒得难耐了。

    两只小动物养在一起几年,都能产生爱恨情仇的故事,何况人的十来年呢?只是他们的人生里再也没有彼此相伴的时光了,可惜留下的是不甚美好的回忆。

    他们彼此是对方只此一次的青春缩影,是想到童年绕不开的人,想到成长也绕不开的人,可长大后也可以毫不相关,比真正的陌生人还陌生。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新书推荐: HP的mean girl指南 快跑!我的太子妃殿下 和AI恋爱的正确姿势 咸鱼靠做梦成为异世大佬 谂烬逢华:神也昭昭 貌********” 郁郁寡欢 花重开 他比风自由 致我亲爱的灰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