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国的旱灾刚刚解决,楚国又出事了。
原本胡清落怜惜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下令三年不收税,给百姓休养生息、重建家园。然而三年之期已到,部分地方的税赋却收不上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胡清落令各地官员入户查访实情,若真是天灾人祸,可少收或免收,如需救助,各地的善堂还应提供救助。
不久之后,有近郊官员的奏章已经送到皓京了,胡清落看后很生气,然而她还是不愿意相信。
这天,她换上商人装束,让李大力和侍卫队扮成商队,离开了皓京城。
胡清落先到了城外的永乐镇,镇上热热闹闹的,摊贩很多,吃喝玩乐什么都有,光顾的客人也不少。她借着买东西的机会,跟摊主攀谈,“这个弹弓不错,能打到鸟吧?”
“那当然,我这弹弓拿老榆木做的,结实耐用,你再看这皮子,正宗的兽皮,耐磨,有弹性,指哪儿打哪儿,小孩子拿着也能打得准!”摊主洋洋得意,拉着弹弓仔细介绍。
胡清落又拿起一个玩意儿,饶有兴致的看着,问:“那你这收入不错吧?”
“那是当然,现在百姓家里有粮、手里有钱,不就得给自己买些玩意儿吗?再说了,这玩意儿小孩子也喜欢的很,大人有钱了自然舍得给孩子买!”
说话间,已有两个大点的男孩买了两把弹弓,开开心心的拿着走了。
胡清落也买了一把弹弓,假作无意的说:“收入不错,官府征税也不多,这日子可好过了!”
“那当然,”摊主收起银子,顺手给送了几个圆滑的小石子,说:“这个送你,免得你去河边捡。”
“谢谢了!”
胡清落正准备离开,摊主突然叫住她,小声说:“我看你也是个商人,悄悄告诉你,其实不用那么老实交税的,皇上仁慈,官府不敢逼咱,省下来的,不都是咱自己的!”
胡清落愣了一下,不过马上调整过来,也悄悄的说:“怎样才能少交呢?请大哥传我个秘诀!”
摊主神秘一笑,说:“我今日赚了多少银子,你知道吗?不知道吧!我一年赚多少银子你更不知道吧!我们这样的摊贩,每年交粮一石,盈利两成,谁也不知道两成是多少!至于一石粮,我看哪里的粮价低,拿银子买一石就是了,不需大半年绑在土地上!”
胡清落心中悲凉,她本意是减轻百姓压力,让他们生活富足,谁料竟被这些人钻了空子!
摊主见胡清落不说话,又看见她身后的商队,以为她在盘算,于是给她支招,说:“你这样的商队,不少货物都是登记在册的,难以作假,不过天下各处的跑,可以低买高卖,反正货物数量没变,利润却提高了!”
摊主为自己的妙计沾沾自喜,以为帮到了一个年轻无知的小姑娘,殊不知这正是他口中的仁慈皇上啊!
胡清落又来到永乐镇附近的村口,看到来往耕作的农人,便让李大力放话出去说高价买粮。她还把一托盘的碎银子摆在货箱上,连个布块也不盖。
那些农人面面相觑、心下怀疑,不过看着胡清落面前白花花的银子,都赶紧回去装粮食了。
胡清落一使眼色,李大力就派侍卫们悄悄跟上去了。
不多时,百姓们成群结队的,或背上扛着、或小车推着、或两人抬着,都来卖粮食了。
李大力一边称重结算,一边笑哈哈称赞他们,“老乡这里收获不错哪,刚交过粮税还有余粮,真好哪!我这可算来对地方了!”
有个老头问道:“你们收这粮食干啥呀?现在楚国各地都不缺粮吧,大家可是攒了三年啦!”
胡清落说:“渝国年后大旱,收成不好,我们多收些粮运过去卖,能赚上一些!”
“那倒是,怪不得你们高价收购,真是好盘算哪!”老头看一眼银子,又盯着胡清落,问:“这价格,能不能再给我们提高点?我们种地也不容易!”
“这价格已经不低了,不过如果你们能多拿出来点,我可以考虑考虑。”
老头想了一会儿,说:“你跟我来。”
有几个人看老头动了,也都明白过来,都跟在胡清落后面一起走。一群人来到村中祠堂的房后,那里是荒草一片。只见老头和几个人轻轻松松把整片的草拔起来了,下面露出翻新过的黄土。
“来,搭把手,把粮食挖出来。”
老头发了话,有人去拿了铁锨、有人用木棒子撬,不多时,上面的木板被拿了出去,露出近百个袋子。
老头打开一个袋子,白灿灿的、颗粒饱满的大米,就露出来了。那么惹人喜爱,也那么刺眼!
“这是我们今年的新粮,颗粒饱满、味道好,我们都卖给你,你可得给我们算贵点!”
李大力悄悄握住袖子里的短刀,胡清落使个眼色,他才放下。
胡清落看着白灿灿的大米,咬咬嘴,说出一个字:“好!”
原来并非百姓家中无粮,而是他们存着不愿交。
人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既然可以三年不交税,为何不能四年不交税、五年不交税、永不交税呢?交了税就不是自己的了!
胡清落突然就明白了人心。没有永远的朴实,只有永远的贪念;没有永远的团结一心,只有永远的利益至上。
胡清落将粮食全部运回了宫里,命膳房煮熟之后,于朝堂上和百官分享。
百官尝过之后,都说好吃,胡清落也几年没吃这等鲜美的新米了。
百官很高兴,等粮税收齐,分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也能吃到这样鲜美的白米饭了,他们高兴的跪地谢恩,山呼万岁。三年的饥寒交迫终于即将过去,从此再不用挨饿了。
胡清落看这场景,不禁悲从中来,这三年在楚国为官的人,哪个不是日日饿着肚子干活的?他们维持了帝国的运转,却填不饱自己的肚子,养不活自己的家人!
胡清落下令楚国全境,农民按原定之额交粮,其中必有三成新粮,一个月内主动上交府衙,有拒不缴纳者,登记在册,逐出楚国,永不得返回。
半农半商之人,银税按出摊天数交,粮税交原定数额的一半。
行商之人,银税按商队规模和货物成交量交,不得隐瞒,一旦查出,永久撤销行商资格。
此命令一下,大部分百姓都老老实实交了税,因为他们比较过,楚国的赋税在渝泽楚三国中是最低的。与其被赶出去,还不如老实交税,这便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也有少部分人拒不交税,官府派人上门收缴的时候,竟拿锤杖击打官吏,他们大概觉得女皇心软,或觉得女皇为了仁慈知名不会严惩,故意钻空子,试探底线。
胡清落毫不惯着,除了将这些人当众杖击之后,还将他们登记在册,送至边境。他们哭喊告饶,不愿离开。
而是否原谅这些人,一看他们是否真心悔过,二看被袭击的官吏是否愿意宽恕。
此办法一出,楚国上下再无人敢与皇上定的政策叫板了,官员也提高了威望,直起了腰板。
这一年中元节前后,楚国各地赋税全部收齐,农民交粮,商人交银,匠人服役,一切井井有条,国库日渐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