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黛玉同意和允炆的亲事后,允炆欣喜若狂。马娘娘看着四目相对深情而视的两人,心里乐开了花:“允儿还不陪玉儿出去走走。”允炆答应一声,便陪着黛玉来到御花园。
盛夏的御花园里,榴花似火,碧柳垂绦。允炆得了黛玉应允婚事的消息,心头如饮甘泉,步履也较往日轻快三分。
他携着黛玉的手缓步穿行于曲径回廊间,连迎面扑来的热风都带着甜香。
“你瞧那池子里的锦鲤,”允炆忽驻足指向太液池,但见水面金鳞闪烁,“今日竟都成双成对地游。”
黛玉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果见数对红白锦鲤首尾相随,在田田莲叶间穿梭嬉戏。其中一对金鳞赤尾的,竟跃出水面,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化作七彩璎珞,又双双没入碧波深处。
“这鱼儿也通人性,”黛玉以纨扇掩唇轻笑,“倒像是赶着来……”忽低头脸红了红。
允炆闻言,知黛玉害羞接口道:“来向我们道喜的。”悄悄将她柔荑握得更紧。
忽有清风拂过,满池莲荷摇曳生姿,并蒂莲开得正艳,恰似为这对璧人献上吉兆。
九曲桥上,允炆与黛玉并肩徐行。桥下碧波荡漾,几对鸳鸯交颈而游,在莲叶间划出缠绵的水痕。黛玉望着水中倒影,轻声道:“你看它们,倒似不知离别为何物。”允炆悄悄握住她的手:“我们亦如是。”
湖心亭内,凉风拂过湘帘。允炆取出贴身收着的诗笺:“愿作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这是我昨夜写的。”
黛玉指尖轻抚墨痕,眼中泛起涟漪:“只怕世事无常……我可是立誓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殿下以后会继承大统,肯定后宫妃子一大堆,如果是这样,我可是不会和你……。”
话音未落,已被允炆郑重截断:“纵使沧海桑田,此心不移。玉儿还叫我殿下吗?叫我允炆哥哥可好?你在林家时可是这样叫我的。此生有你玉儿一人足矣,何必还要那些庸脂俗粉。”
黛玉道:“殿下现在说得好听,等到看到那些美人就不这么想了。”
允炆正色道:“玉儿信我,我十二岁到你家,看到你就决定非你不娶,别的女子我是看都不会看上一眼的。”
转过假山,一丛魏紫牡丹开得正艳。允炆折下最娇嫩的一朵为黛玉簪鬓:“人比花娇。”黛玉却偏过头去:“花谢尚能再开,人呢?”
允炆忽然扳过她的肩,望进那双含愁的眸子:“待你青丝成雪,我依然会如今日这般,为你折花簪发。”远处钟声悠悠,惊起满园雀鸟,却惊不散两人交织的目光。
黛玉看着允炆真挚深情的目光,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当年她修炼万年,幻化时却被天火包围,眼看就要形神俱灭,穹隆帝君不顾正和黑暗帝君大战,竟生生剜心取血,助她这株绛珠仙草化形,自己却因元气大伤被黑暗帝君偷袭,打入凡尘。而今,他转世为皇太孙朱允炆,生来体弱多病,命运坎坷。
他四岁丧母,十四岁丧父,虽有满腹经纶却处处受燕王掣肘。朝堂之上,朱棣虎视眈眈,秦王声色严厉,各个叔父各藏心思。深宫之中,没有母亲疼惜,母族支持,唯有马皇后真心待他。
而这些都是因为剜了心头血的缘故,让他不但体虚多病,而且失却了一些灵智,心性也过分温和不够强硬。
"这一世,换我来守护你。"黛玉心中愧疚,暗暗想道。
黛玉又想起马娘娘和她说的事:
那日雨后初晴,马娘娘携黛玉漫步御花园。行至一株并蒂海棠前,娘娘忽然驻足:"三年前,本宫问过你一句话。"
黛玉指尖微颤,想起当年拒婚情景。娘娘轻叹:"你可知你走后,有多少人想把女儿送进这宫墙?李尚书嫡女、徐将军孙女、燕王家郡主...那孩子却一个都不见。"
海棠花瓣飘落石阶,娘娘继续道:"后来大臣们联名上奏皇上,说储君不纳妃是动摇国本。皇上震怒,召他跪在奉先殿前。
本宫去送参汤时,见他膝下青砖都磨出了血痕,手里却还攥着道奏折。"娘娘从袖中取出泛黄纸卷,"你自己看。"
黛玉展开奏折,熟悉的清峻字迹刺入眼帘:
"儿臣非林氏不娶。若强纳他人,情愿削发为僧..."
落款处晕开一片陈年水渍,不知是雨是泪。折尾有洪武帝朱批:"痴儿!"二字力透纸背,又被另种笔迹添了"准奏"——想是马娘娘的手笔。
"那日后,先帝再不过问他婚事。"娘娘为黛玉拂去肩头落花,"如今这海棠又开了三度,他案头还收着你那年遗落的帕子。"
这时允炆见黛玉眸中莹莹带泪,久久不语,着急道:“玉儿难道不信我?”
黛玉的思绪被拉回,她心中感动说道:“我知殿下心中有我,但是列朝列代,哪个皇帝只有一个妻子的,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到时那些大臣要殿下均衡利益,娶这个那个的,我怕你招架不住。”
“玉儿信我,为什么要均衡利益,只要我足够强大,就不需要娶这个那个来巩固皇权了。”
“那殿下现在还不够强大呢?”
“我早有打算 ,为了玉儿我会一天比一天强大的。”允炆自信地说道。
黛玉见允炆十分坚定,也豪迈道:“我信允炆哥哥!我也会和你一起强大起来,助你守护这万里江山。”
御花园里,海棠铺锦,芍药堆霞。允炆与黛玉并肩立在假山高处,微风吹得二人衣袂飘飘,恍若神仙眷侣。
“妹妹看那天边的云,”允炆忽然指向远处,但见朝霞绚烂如锦绣,“倒像是为我们将来织就的嫁衣。”
黛玉闻言双颊飞红,却不再如从前般躲闪。她轻抬皓腕,摘下一朵垂丝海棠别在鬓边,眼波流转间尽是明媚:“云霞虽美,终不及眼前人真心。”
允炆心头一热,握住她柔荑:“待来年春暖花开,我定要在海棠树下……”
话未说完,忽闻笙箫声自水榭传来。原是宫中乐师在排练《凤求凰》。二人相视一笑,十指紧扣处,恰有并蒂莲破水而出,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两人望向远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