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程毅博专注的眉眼,消息发送后不到一分钟,齐曦的回复便跳了出来,末尾还带着个眨眼睛的表情包
【小学弟动作挺快嘛!材料清单我发你邮箱了,重点看第三页的团队计划书模板,对了——】
消息框顿了两秒,又弹出一句
【组队别只看技术,脾气对不对得上更重要哦~】
程毅博摩挲着手机壳边缘,目光落在斜对角床铺上的付子昂身上。
对方正戴着耳机全神贯注敲代码,偶尔咬着笔杆蹙眉思考,台灯将他的侧影投在墙上,肩头线条绷得笔直。
想起白天在图书馆陈文康说的“子昂编程贼溜”,他忽然伸手戳了戳下铺的床板:“子昂,你之前参加过机器人竞赛?”
付子昂的手指在键盘上顿住,摘下耳机回头,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惊讶:“你怎么知道?”
程毅博晃了晃手机:“刚才查操作中心的历年入围团队,发现有个‘零点’小组的编程框架和你GitHub上的开源项目很像。”
付子昂的耳尖微微发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键盘帽:“那都是去年的事了……”
“我们想组队冲操作中心。”陈文康不知何时凑了过来,嘴里叼着张子桥递来的鱿鱼丝,“你编程那么厉害,要不要一起?”
付子昂的手指突然敲了下回车键,屏幕上的代码瞬间滚动起来,他盯着飞速闪过的字符,声音轻得像夜风:“我之前组的队……因为分工问题散了。”
房间里忽然安静下来。张子桥拆开鱿鱼丝包装的声音格外清晰,他忽然伸手拍了拍付子昂的肩膀:“我打游戏时遇到猪队友也想砸键盘,但你看——”
他晃了晃手机里刚赢的游戏界面,“换批队友照样能赢。”
陈文康跟着起哄:“就是,再说毅博脑子好使,我动手能力强,咱们互补啊!”
付子昂终于转过头,目光依次扫过三人:程毅博书桌上摆着的小玩偶,陈文康裤腿上沾着的烤冷面酱料,张子桥床头堆成小山的游戏手柄。
他忽然笑了,从抽屉里抽出本黑色笔记本扔给程毅博:“这是我之前写的算法优化方案,你看看能不能用。”
程毅博翻开笔记本,工整的字迹间夹着几张便签,其中一张用红笔圈着“团队协作效率公式”,旁边贴着半截断掉的数据线——显然是某次烦躁时的“战利品”。
他指尖划过纸页,忽然想起齐曦说的“脾气对不对得上”,抬头时正撞见陈文康往张子桥嘴里塞鱿鱼丝,两人笑闹着滚到床铺上,付子昂耳尖还红着,却已经在电脑上新建了名为“操作中心组队计划”的文档。
窗外,一片银杏叶悄然飘落在程毅博的笔记本上,恰好盖住“团队”两个字。他摸出手机给齐曦回复
【学姐,我好像找到对的人了。】
发送完毕,抬头看见陈文康正举着张子桥的游戏手柄比划:“以后咱们队就叫‘银杏骑士团’怎么样?”
付子昂敲键盘的手一顿,唇角却忍不住上扬,张子桥已经开始设计队徽,用的正是程毅博书里那片带金边的银杏叶。
夜更深了,宿舍里的灯光却依旧明亮。程毅博翻开《机械原理与自动化控制》,在笔记本扉页写下第一行字:“团队组建第一步:确定分工与目标。”
旁边是陈文康画的简笔画——三个歪歪扭扭的小人儿捧着齿轮、代码和扳手,头顶飘着片金色的银杏叶。
程毅博的笔尖在“目标”二字上停顿片刻,忽然听见张子桥的惊呼声:“哇!这叶子上的叶脉居然跟我设计的队徽纹路神似!”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片银杏叶的主脉从叶柄向边缘舒展,支脉如蛛网般细密,恰好与张子桥在草稿纸上勾勒的齿轮脉络形成奇妙呼应。
陈文康一把抢过叶子夹进计划书,嚷嚷着:“这就是咱们队的天然LOGO!”付子昂笑着摇头,却在电脑上新建了个图层,将叶脉纹路转化为数据流的可视化模型。
凌晨一点的宿舍里,空气里浮动着速溶咖啡的香气。
程毅博咬着笔杆看陈文康用晾衣架和回形针搭建简易机械臂模型,付子昂则对着张子桥手绘的操作中心平面图编写路径规划算法。
当陈文康的“机械臂”成功夹起张子桥的橡皮擦时,四人同时发出压低的欢呼,惊飞了窗外栖息的麻雀。
“分工的话……”程毅博忽然开口,在笔记本上画下四个象限,“子昂负责系统编程和算法优化,文康主攻机械结构搭建,张子桥做数据可视化和项目演示——”
他顿了顿,指尖落在自己名字的位置,“我来整合方案,对接教授的需求。”付子昂推了推眼镜:“团队会议每周三晚八点,怎么样?就用张子桥的游戏语音频道。”
这个提议让张子桥眼睛一亮,立刻开始调试频道权限。
窗外的银杏树在夜风里沙沙作响,月光透过纱窗在地面织出斑驳的银网。
程毅博起身倒水时,看见陈文康正趴在床上给机械臂模型涂银漆,张子桥凑在付子昂肩头辨认代码注释,三人的影子在墙上叠成一团跳动的光斑。
他忽然想起高中科创比赛时独自奋战的夜晚,此刻却有了并肩的伙伴,这种温暖的归属感比任何奖项都更让他心安。
手机忽然震动,齐曦发来一张往届操作中心的实验室照片,照片里的机械臂正在抓取一枚银杏叶标本。
【这是前年获奖团队的项目,】
她附言
【你们的“银杏骑士团”说不定能青出于蓝呢】
程毅博盯着照片里叶片的纹路,忽然发现与他们捡到的那片几乎一模一样。
陈文康探过来看了眼,忽然拍腿大笑:“这就是命运的指引啊!”张子桥则掏出游戏手柄,模拟机械臂抓取动作,嘴里还配着音效:“目标锁定,准备抓取——”
凌晨三点,付子昂的代码终于跑完最后一个测试案例,屏幕上跳出“优化完成”的绿色提示。
陈文康的机械臂模型已经初具雏形,银色的“关节”在灯光下泛着冷光,顶端夹着那片金色的银杏叶。
程毅博在计划书末尾写下:“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进入操作中心,更是用协作的力量,让每一片‘银杏叶’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脉络上发光。”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窗台时,四人歪在客厅里睡着了。
陈文康的头枕着机械臂模型,张子桥的手柄还握在手里,付子昂的眼镜滑到鼻尖,程毅博的笔记本摊开在胸口,书页间的银杏叶被晨风掀起一角,像一只想要振翅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