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两辆车一前一后去进行土地实地查验勘测。
土地草图和界线这些,贺柠看的不是很明白。因此,国土部门的车辆在前,贺柠开车载着两位安律师跟在后面。
在春风的吹拂下,沿途的草木比之前几日又繁茂了些。
一路行进的路线和贺柠游玩的路线没有重合,但肉眼可见的是,这边有不少耕地。
随着距离的缩近,贺柠对“契约”土地的感应倒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
“看来真是同一方土地了。”
“这该怎么说。与时俱进?玄幻现实主义?”
在自个儿脑子里发弹幕发的不亦乐乎,贺柠差点儿没忍住笑出声儿来。
***
乡道和土路交接的路口,“车队”新加入了一辆车,安律师说是乡镇国土部门的。
十来分钟后,领头的车子停在了一个小村庄的居民院子门口。
贺柠印象中的村庄都是聚集而居,这里却不一样,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散装”。
零零落落的十来户人家,稀稀拉拉地扯出了二三里地远。
在门口等了一小会儿,院子里走出来一男一女,约摸四十来岁的年纪,看起来精神奕奕的。
两人上了车,车辆重新启动。贺柠轻点一下油门,一溜烟儿跟了上去。
***
越往前开,山岭的压迫感越重,体感温度也降低了些。
沿着山脚拐了一道弯,众人眼前豁然一亮,视野陡然开阔了起来。
“好大一片山谷啊。”
“嚯,怎么有点桃花源的感觉。”
两位律师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就是这里了。”贺柠很笃定。
果然,车队的速度明显地慢下来了。
头车一停,后面的车自然跟着停。
说是山谷,其实更像是个山脉中间突然断开,然后形成了一个山间小盆地。一眼望过去,地势虽有起伏,但坡度十分平缓。
一行人下了车,围在歪七扭八的木栅栏前面。
一人多高的围栏,这一段儿散了架,那一段儿缺了口。凑近了再看,木头上斑斑点点的,赫然是发霉腐坏了。
栅栏里面围起来的土地,早已分不清哪是耕地哪是草原,全都长满荒草。
说好的宅基地,真的就是字面意思,只有地,没有宅。
国土部门的人员各有分工,有的拿着电子设备,有的看着图纸,凑在一块儿对着面前的大片土地比比划划。
不一会儿,地上跑的,天上飞的,都发动了起来。
***
专业人士在那儿忙,剩下的两拨人无所事事,凑在一块儿聊了起来。
贺柠主动作了介绍,“我是贺柠,这两位都是安律师。”
“我是咱们西林村的村长林天明,这是我老婆王慧芳。”
贺柠:“以后大家就是邻居了。”
林天明夫妇十分惊讶,异口同声问道:“你打算常住在这儿?”
“对。”
“挺好的。有啥需要帮忙的,你就招呼一声。”
林哥王姐一看就知道是爽快人,以后住在附近,打交道的时候多着呢,于是贺柠也不扭捏,应声道:“好,先谢过两位了。”
三个人交换了联系方式,话题慢慢转移到农事上来。
贺柠:“马上就5月份了,这几天把地收拾出来,正好能赶上种玉米。”
王慧芳诧异道:“老妹儿你还懂这些?”
贺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现学的。”
林天明望着眼前的杂草,神色莫名,“你这里有耕地?”
贺柠不明所以,“呃,一百多亩吧。”
“有就行。”林天明松了口气儿,解释道:“现在土地用途不能随意更改,我原先以为这片儿都是草原,怕你不知道这些……”,声音越说越弱。
王慧芳无语地瞪了丈夫一眼,“想啥呢?跟前儿还有俩律师在呢,那政策不比你懂得多。”
林天明嘿嘿一笑,继续说道:“一百多亩地,可以直接进大机器,一两天就能把地整好,再晾晒个几天,不耽误播种。”
贺柠趁机讨教,“这草是不是得先碎一下?”
“碎一下更好,翻进土里分解的会快些。”
……
***
土地测验好,国土的工作人员喊贺柠过去,指着平板上新鲜出炉的俯瞰图给她看。
“这条红线里面的都是,和木栅栏圈出来的范围一致,我们就不重新划线了。”
“山地的话,是北边这一座山,恰好是一整个儿。”
“离咱们最近的这一块儿是耕地。耕地左上角这一小块是宅基地。其它的都是草原了。界石都在,等会儿我们过去洒上石灰粉,你这几天沿着痕迹开一条沟出来,当做地面上的分界线。”
……
“地上共有三条水道。我们按水1、水2和水3 标记。”
贺柠顺着工作人员的笔尖看过去。
水1是从北边那座山上下来的,细细窄窄的一条水沟,估计等草长起来后,一不留神就注意不到它。
水2和水3是从南边挨着的几座山上下来的,水面儿要宽上不少。水2在西,姑且可以称为小河,弯弯绕绕着往北流到草原中部又拐向东去。水3算是一条小溪,盘踞在东南角,也是往北再往东的走向,接连从宅基地和耕地中间穿流而过。
***
忙忙碌碌到中午,一行人原路返回。
婉拒了夫妻两人的留饭,贺柠三人跟着国土的人来到西原镇,蹭了一顿单位食堂餐。
下午拉拉杂杂填了一堆资料,中间涉及的税费,安瑞律师直接付了,没让贺柠插手,说这也是委托的一部分。
手续齐备,官方的办事效率也快。
五一假期的前一天,贺柠的土地证到手了。
***
送走两位律师,贺柠去H市租了一辆房车。
其实暂时在扎通县城住一段时间,然后每天开车往返酒店和西林村也可以。
但贺柠的直觉告诉她,住在契约土地上,会更有利于修行。
而且,耕地得翻,栅栏得修,房子也该尽快建起来。
事情一件摞一件,时间能节省一点儿是一点儿。
租了两天农机,割草碎草,深翻旋耕,175亩地大变样。
等土地证下发的时候,贺柠粗略列了下土地使用规划,然后挑挑选选,花了将近一万元,从种子公司订购了300斤玉米种和300斤黄豆种。
晒好地,种子也到了。
贺柠划出了50亩地种黄豆,70亩地种玉米。其中,20亩紫糯玉米、20亩水果玉米、30亩普通玉米。
土地荒芜多年,植物不断腐烂分解,经年累月下来,形成了深厚的腐殖质层。地力十分肥沃,完全不需要再施肥。
大块田地的播种,机械化操作更划算。
把黄豆和玉米都种进地里,虽然账户余额又少了点儿,贺柠却长舒了口气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谷不可胜食的前提,是不违农时。
*
175亩地,种完黄豆和玉米,还剩下55亩地。
贺柠计划种30亩牧草,20亩药材,还有5亩地,则留给了蔬菜。
燕麦草和紫花苜蓿草,贺柠各种了15亩。这两种牧草,一年都能收割好几茬,收割后制成干草储备起来,是喂牛喂羊的优质饲料。
对于药材,贺柠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搜集了一大堆资料,还是似懂非懂的,索性暂时放到一边儿,把蔬菜先给种上。
*
“想好农牧场的名字了吗?”
五一七天假刚结束,安晴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想好了,就叫北柠农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