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好像有谁来了,变得有点吵……
楼上,婉言抱着书,在房间里不停打圈,嘴里不断念叨定义。她自认为这是一种劳逸结合的学习法,既能让大脑里空气流通,又能让知识活跃。整个备考期间,她都是这么做,不过效果不佳,她依旧是个背书困难户。
背着背着,她开始对着那几行字指指点点,抱怨编者把好好的一本书写得那么生涩难懂,但又在下一秒,低头自言自语:“当然,不懂是我的问题,你这么写是应该的,要不然怎么是我要考这个研究生呢?”
她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精神状态,因为她认为这样也是应该的。
一阵脚步声从楼梯那边传来,婉言以为是奶奶到点来收衣服了,没太在意。
但是,“咳咳”的清嗓打断了她。
婉言自作多情地想:“还有谁会来看我吗?”
“奶奶说你在楼上,我就来看看你。”,好久不见的弟弟说道。
婉言“嗯”了一下,拨弄起了书页,假装很忙的样子,但其实根本不用假装的。
这时,“我真的很不理解你……”弟弟突然起调。
婉言不解地抬头,“什么?”
“我真的很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考研,考研有什么好的,还不如我考xxx。”一种疑惑又骄傲的语气,弟弟不加修饰地说了出来。婉言也没想过,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会用这种语气,来和自己说话。
突如其来的评价让婉言微微蹙眉,现在她确定自己并没有自作多情,反倒是自作少情了,才会被这样的话弄得一愣。她还没明白弟弟说这话的含义,就马上收起自己的迷茫,拿出惯用的客观那套,平和地说:“那就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嘛!只是我们选择不一样啦!”
弟弟继续自己的想法,“今年竞争那么激烈,你考上还不是得找工作,像我这样,考个好工作多好!”
一下子,这句话好像是从很远地方传来的声音,弟弟的样子在眼前慢慢模糊,开始变形,变化成爸爸,变化成妈妈,变化成阿姨,变化成叔叔,变化成了任何一个长辈,他和他们一样不支持婉言的决定。
“都一样激烈啦!都一样。”婉言依旧是那套客观的说词,但不知道还能继续和弟弟说什么,只想他听不出什么来,就能快点结束对话。她暂时把弟弟的想法归为备考常见的精神状态之一——寻求认同感,她想,还是体谅体谅同是备考人的弟弟吧!
这时候,弟弟还想说什么,“回家啦!”楼下弟弟的妈妈在喊弟弟。这声打断太过及时,及时到正好能让婉言和弟弟不欢而散。
弟弟离开之后,婉言轻轻说了一句“有毛病?”,收拾收拾情绪,继续背书。
时间就像婉言转的圈,一天天过着,每天背书、复盘、写题、发疯,一下子就来到了考前的一周。
那天晚上,婉言在吃饭,脑子里转着那些怎么也记不住的知识点。突然一阵敲门声,透过猫眼,弟弟一个人出现在家门口。
“你随便坐,我先把饭吃完。”婉言打开门,让弟弟进来。
“那我随便转转,可以看看你的桌子吗?”弟弟说。婉言很随意:“可以,你看吧。”,继续回去吃饭了。
刚吃了几口,也才把菜吃进嘴里,弟弟就已经回来了,拉开椅子,坐到了婉言的对面。
弟弟开口,“我真的不理解你干嘛考研,考研又不好,性价比没我考的高。”
此时,婉言隐隐开始生气,一怒这口饭只嚼了两下,还没咽下去,二怒这个话题存档后又开档,三怒考前给人找晦气。婉言咽下这口饭,盯着筷子把散饭往边上推了推,仍然在保持平和说:“都是个人选择。”
弟弟依旧重复之前的那些话,但是婉言已经听不见他在说什么,一瞬间刚自我安抚好的考前焦虑和家人对自己的怀疑、不支持通通交织在一起,让她喘不过气,她开始怀疑为什么大家都要这么对她。因为这样的事情,好多考试之前,她都经历过类似的,只不过当时不是弟弟,而是别人。
婉言也不知道自己和弟弟都说了写什么,她只想他赶快离开自己的生活界限。没多久,弟弟就准备回家了,但是临走之前,他突然和婉言说:“你这身高,是不是去初中接放学,保安都不会拦你啊?”一瞬间,婉言被气笑了。
这种看似不经意间的玩笑,婉言以为一般是只存在于初中还不成熟的男生们的脑袋里,但她低估了有些成年男生的脑袋可能就停留在了初中。之前,婉言会认为大家社会经验还不多,所以说话不太成熟,才会导致弟弟言语不当,但在这一刻,她正式确诊弟弟为发育迟缓儿,主要症状就是大脑、言语能力尚未达到成年标准。
不与傻子论短长,婉言保持礼貌的微笑,目送他离开,并没有给弟弟任何回应。
礼貌在关门之后瞬间消失,婉言破口大喊:“xing!ging!biang!哦!mua,我要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