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太子府朱红的大门上,宇文朝身着一袭低调的常服,站在府门前,微微皱眉,似在思索着什么。
身旁的文官萧笙亦是一脸凝重,他深知此事棘手,那些官员皆是些见风使舵之人,想要他们帮忙,难如登天,可太子心意已决,他也只能陪同前往,盼着能出些绵薄之力。
“萧笙啊,此次定要再努力一番,那兴修水利的议案,关乎万千百姓的生计,断不能就这般被那些皇室宗亲与权臣给压下去。”宇文朝目光中透着坚定,语气里却难掩一丝无奈。
萧笙赶忙躬身应道:“殿下心怀天下,实乃百姓之福,只是那些官员……微臣担心他们未必肯相助。但殿下既有此决心,微臣定当全力以赴,陪殿下走这一遭。”
两人说着,便抬脚迈出了太子府,朝着御史大夫王大人的府邸而去。一路上,宇文朝看着街边熙熙攘攘的百姓,心中愈发觉得这水利之事迫在眉睫,而那些朝堂上的阻碍,就如同眼前这道路上的石块,虽硌脚,却必须想法子搬开。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王大人的府邸。宇文朝递上拜帖后,便被请进了府中花厅。王大人迎出来,脸上堆满了看似热情的笑容,那笑容仿佛能将这花厅都映得亮堂几分,他上前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今日大驾光临,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呀,不知殿下有何事吩咐?”
宇文朝也不兜圈子,径直说道:“王大人,您也知晓本太子在朝堂上所提那兴修水利的议案,本是桩利国利民的好事,却被那些皇室宗亲与权臣横加阻拦。本太子想着,您一向公正廉明,在朝中颇有威望,若您能帮忙在诸位同僚间说上几句好话,那这议案或许还有转机啊。”
王大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有些僵硬,就像那冬日里被冻住的湖面,泛起了丝丝尴尬的纹路。他赶忙摆手道:“殿下啊,您这可真是抬举老臣了,只是那议案牵扯甚广,各方势力都盯着呢,老臣实在是不敢贸然插手呀,还望殿下恕罪。”
宇文朝皱了皱眉,向前迈了一步,恳切地说道:“王大人,我明白您的顾虑,可您也该想想,这水利若修成,受益的可是咱璇渊的万千子民啊。届时,洪水能得以防治,旱灾亦能有所缓解,百姓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您身为臣子所期望看到的吗?”
一旁的萧笙也附和着说道:“王大人,太子殿下一心为百姓谋福祉,您若此时相助,日后百姓定会铭记您的功德呀。您在朝中素有清名,此刻站出来,也是顺应民意之举啊。”
王大人却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眼神闪躲,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些许细密的汗珠,他擦了擦汗,苦着脸说道:“哎呀,萧大人,您就莫要再劝了,老臣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这朝堂上的风云变幻,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啊。老臣实在是有心无力,还请太子殿□□谅老臣的难处啊。”
宇文朝见状,心中涌起一股失落,却仍强压着情绪,说道:“罢了,王大人既然有难处,本太子也不便强求,只是希望大人日后若有机会,能多为百姓考量一二。”说罢,便带着萧笙告辞离开。
接下来,他们又接连拜访了几位官员。每到一处,宇文朝皆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那些人要么如王大人一般婉拒,要么就是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显然都是惧怕得罪那些皇室宗亲与权臣,不敢站出来表明立场。
萧笙无奈地叹了口气,看着街边渐渐黯淡下去的天色,轻声对宇文朝说:“殿下,看来这些官员是指望不上了,不过臣倒是想起几个人,或许他们有办法能助殿下一臂之力。”
宇文朝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急忙问道:“哦?萧笙,你快说说,是哪几位?”
萧笙微微一顿,缓缓说道:“殿下,这几人中,沈大人和曾大人,臣觉得可堪大用。沈大人在朝廷中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而闻名,且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而曾大人擅长在幕后出谋划策,凭借着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独到的分析能力,为您在朝堂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提供了诸多良策啊。最关键是,沈大人擅长阴阳怪气,曾大人擅长怼人与无形,若是让他们二人一唱一和,在那些官员面前巧妙周旋,说不定能让局势有所转机呀。而且,他们几位也都知晓您提议的水利工程之事,想必会愿意帮忙的。”
宇文朝微微皱眉,思索片刻道:“这二人我自然知晓,只是不知你说的办法是否可行,毕竟这事儿牵扯诸多势力,稍有不慎,也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啊。”
萧笙赶忙回道:“殿下放心,沈大人和曾大人在朝廷上相互扶持,向来坚守正义。他们对朝廷的稳定都极为上心,又对殿下您的遭遇颇为同情,想必会愿意出手相助的。”
宇文朝微微点头,目光中重新燃起了希望,说道:“既如此,那咱们明日便先去拜访沈大人,看看他意下如何。”
萧笙躬身应道:“是,殿下,微臣这就去安排。”
第二日,阳光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宇文朝与萧笙一同来到了沈君的府邸前。递上拜帖后,不多时,门房便引着二人进了府,径直来到正厅。
刚踏入正厅,便见沈君正与凌谨寒坐在厅中品茶闲聊。沈君一袭青衫,身姿挺拔,面容透着清正之气,举手投足间尽显文人的儒雅风范;凌谨寒则身着武官常服,身姿魁梧,剑眉星目间透着一股英武之气,眼神始终温柔地落在沈君身上。
见宇文朝等人进来,沈君与凌谨寒赶忙起身相迎,沈君微微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亲临寒舍,真是令沈某受宠若惊啊,快请坐。”
众人依次落座后,宇文朝先是恭敬地朝沈君拱了拱手,诚挚地说道:“沈大人,今日特来拜谢。那日在朝堂之上,在诸多复杂局面,多得沈大人秉持正义,仗义执言,才让本太子不至于太过孤立无援,本太子一直铭记于心呐。”
沈君赶忙摆手,谦逊地回应道:“殿下客气了,身为朝廷臣子,自当为朝廷稳定、为正义发声,只是沈某能力有限,能做的也不多呀。不知殿下和萧大人今日前来,可是还有何事?”
宇文朝微微皱眉,叹了口气后说道:“沈大人,还是因为在朝堂上所提那兴修水利的议案,如今遭诸多阻碍,本太子四处碰壁,实在是无奈之举,听闻大人您一向心系朝廷,刚正不阿,特来恳请大人相助啊。”
沈君手轻轻摩挲着茶杯,微微皱眉道:“殿下的议案,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是这朝堂上的水太深,那些皇室宗亲与权臣相互勾结,想要推动此事,难啊。”
萧笙在一旁适时地说道:“沈大人,正因为难,所以才需要像您这般有能力、有魄力之人出手啊。我与殿下都觉得,您若能与曾大人携手,凭借二位的本事,说不定能打破这僵局呢。”
沈君微微一挑眉,似笑非笑地看向萧笙,问道:“哦?萧大人这话怎讲?”
萧笙便将那让沈君与曾沐贤一唱一和的想法详细说了出来,沈君听后,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厅中回荡,连一旁的凌谨寒都不禁微微勾了勾嘴角。
“萧大人这主意倒是新奇,不过,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沈君笑着看向宇文朝,“那曾沐贤的嘴皮子功夫,我可是见识过的,若是我俩配合,想来那些个老狐狸也得被气得跳脚。”
凌谨寒在旁轻轻拍了拍沈君的肩膀,开口道:“君儿,太子殿下既来相求,又是关乎朝廷与百姓的大事,咱们能帮就帮一把吧。况且这水利工程若能修成,对咱璇渊朝可是大有益处啊,也能让朝堂少些纷争,多些安稳。”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着对沈君的支持。
沈君点头应道:“殿下放心,此事包在沈某身上,只是还需与曾沐贤那小子通通气,看看他意下如何。不过,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应当不会拒绝才是。”
宇文朝赶忙起身,朝沈君躬身行礼道:“那便多谢沈大人了,若能得您与曾沐贤大人相助,此事实乃百姓之福啊。还望大人多多费心,本太子感激不尽。”
沈君连忙起身扶起宇文朝,说道:“殿下客气了,都是为了朝廷安稳,百姓安居乐业,沈某自当尽力。您且先回府等候消息,我这便去寻曾沐贤,与他好好商议一番,定要让那些妄图阻拦水利工程的人,无话可说。”
又寒暄了几句后,宇文朝与萧笙便告辞离开,回去静候沈君与曾沐贤商议的结果。
几日后,收到沈君传来的消息,说是已与曾沐贤说妥,曾沐贤也愿意帮忙,宇文朝与萧笙便再次出门,前往曾沐贤的住处。
曾沐贤的住所相较于沈君府邸,少了几分庄重,多了些清幽雅致。宇文朝等人刚到门口,便见曾沐贤与张梓乘站在门前相迎。曾沐贤年纪尚轻,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灵动与聪慧,一看便是满肚子智谋的模样;张梓乘则身姿矫健,腰间佩剑彰显着不凡的武艺,目光始终不离曾沐贤左右,满是关切与深情。
众人见面,相互行礼问候后,进了屋子。宇文朝看着曾沐贤,再次诚恳地说道:“曾大人,本太子今日又来叨扰了,实不相瞒,那日在朝堂之上,多亏了你在幕后出谋划策,诸多复杂局面方能化险为夷,本太子方能稳住阵脚,扩充势力,一直想找机会好好谢你,今日总算是能当面言谢了。”
曾沐贤微微欠身,微笑着回应道:“殿下言重了,这些都是微臣分内之事,能为殿下分忧,为朝廷效力,也是沐贤的荣幸。况且,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哪能单靠一人之力,也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呀。就像张梓乘兄,每次在外出追查线索或是面临武力威胁时,都不顾自身安危,护我周全,我才能安心为殿下出谋划策呢。”
张梓乘在一旁听着,挠了挠头,豪爽地笑道:“哈哈,曾大人说哪里话,保护你本就是我分内之事,只要你平安无事,我做什么都值得。再说了,太子殿下的事就是大事,关乎咱璇渊朝的未来,我肯定得尽心尽力啊。”
萧笙在旁笑着说:“曾大人,咱们之前商量的,让您与沈君大人一唱一和那法子,您觉得可行否?”
曾沐贤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说道:“萧大人这主意妙得很呀,沈君大人擅长以那阴阳怪气的言语点出问题关键,我呢,再顺着话茬,不动声色地怼上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保管让他们有苦说不出,却又挑不出咱们的错处来。不过,咱们还得提前预想一下朝堂上那些人可能的反应,想好应对之策才好。”
众人皆是点头称是,随后便围坐下来,细细商讨起具体的应对之策。从朝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那些皇室宗亲与权臣会抛出何种刁钻理由,到如何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地出击,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宇文朝看着众人这般齐心,心中满是感慨,说道:“有诸位相助,本太子又多了几分信心。此次定要与那些妄图阻拦的势力好好周旋一番,务必让这兴修水利的议案得以通过。待他日水利修成,百姓受益,诸位皆是大功之人啊,本太子定当铭记诸位的功劳,朝廷也不会亏待大家。”
曾沐贤目光坚定地看着宇文朝,说道:“殿下放心,咱们齐心协力,定能破此困局,让那些皇室宗亲与权臣明白,这天下大事,终究是要以百姓为本的。咱们这就做好万全准备,只待朝堂再议之时,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看他们还如何阻拦这利国利民的好事。”
商讨完毕,宇文朝带着满满的希望与众人告别,只待朝堂再议之时,看这一计能否奏效,扭转如今这艰难的局势,而这场围绕着朝堂权力与百姓福祉的争斗,也即将迎来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