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周末,这周超级忙超级累。一边忙交接,一边也在不断的顶上去处理一些工作中的突发事项。相当于一个人干两份活,坦白讲,在交接期还要忙得晕头转向,疲惫到状态不佳,很难没情绪。
有时候也想抱怨,如果不是交接工作进展缓慢,也不至于在这期间还有这样程度的疲惫。
但其实,整个交接要持续整整二十天,下周五是最后一个工作日,也正是在交接的这段日子里,我更加明确,我一定要离开,我一定要习得一些更好、更全面的思维和技能。
我在身边同事的身上,看到了一些我初入公司时的影子。然后,反观我自己,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其实也可以当作是我这两年的成长。无论是从工作技能还是心态上,我对我这一阶段的成长其实还算认可。
我接受不了的是,日复一日没有改变,永远被事物催促着往前走,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想法。但索性,我发现应该是从今年年初开始,我的主观意识已经有了一些显现。比如,我记得很深的一次,我去奶茶店买奶茶,最后出餐的时候,店员问我现喝还是打包,我其实都行,但我当时还是思考了一下,因为想到一会要打车去高铁站,所以还是选择打包。然后店员小姐姐跟我说,打包带走会影响口感,再加上奶油堆得比较高,后面也还有顾客在排队,我想着就算了,本来都接过奶茶离开吧台了,可想到一会坐车不方便,我还是返回去,跟店员小姐姐重新提了打包的需求。当时那个小姐姐依旧还在给我建议说,打包的话奶油会变少等等,可我还是坚定的选择打包。
其实也不是件特别大的事,但我后来意识到,这是我为数不多的,在别人劝说了好几轮的情况下,仍旧坚持自己所想的一次“倔强”。
后来陆续在别的情景中也出现了几次,而我不管别人怎么劝说,或者当下情景如何“焦急”,我都依旧可以坚持我自己所想,不被轻易动摇。
我才惊喜的发现,从未有过的“主观意识”开始在我的生活中工作中冒芽。而更惊喜的是,我不是刻意为之,每一次“坚持”它都是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
我特别高兴我拥有的这些改变和成长,这让我觉得,我这两年不是在浑水摸鱼,而是真的有在专注自己,滋养自己。尤其当我在别人身上找到曾经的我的影子时,那种剧烈的直观的对比之下,我真的为我庆幸,也为我自己骄傲。
或许有人觉得一成不变意味着至少是生活里没有大的波动,所以,也就接受了它所带来的麻木,但我不行,安稳会让我丧失对世界的探索与好奇,会让我丧失对学习的冲动。当有一天,平静不再时,你又靠什么去面对突如其来的动荡?
靠委屈自己依附在他人身后?靠抱怨?靠摆烂?
所以我不允许我自己沉于安稳,我必须借由风暴成长。
这是我在近期最大的感悟。
也因为我渴望成长,我好像对于工作和写作有了一些改观。
在过去的这两年里,我非常的抗拒工作,因为从学校到职场,这个过渡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而也是从今年开始,或许是这个适应期终于快要结束,我发现我没有最初那么抗拒工作。
之前我觉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前者是我立足于社会的工具,后者才是我的主战场。我认为工作收获不了我想要的成长,而生活可以给我想要成长。
不可否认,工作和生活都可以带来成长,但,这两者的成长是不一样的。
工作里的成长,偏功能性,更注重一些实践技能,更具体。比如,处理excel表格的能力;而生活里的成长更偏向情感,更注重一些精神层面。
我在过去这两年,太注重追求精神上的成长,反而忽略了现实技能层面的成长,所以我经常痛苦,经常焦虑。我苦于精神上的匮乏,殊不知精神认知的丰富和人的经历与年岁挂钩,反而把其归咎于工作浪费我太多精力与时间。
人,不仅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
而我,光顾着抬头,却忘了踏实大地。
所以我现在觉得工作也是拓宽我成长的一个途径,当我看到,这两年工作给我带来的这些改变之后,我竟然会有一些成就感,我好像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好像没那么抗拒工作。
我之前之所以开始写作,尤其在刚毕业那年,就是因为不想工作,想靠写作实现经济独立。后来意识到,这样太过功利,反而会因为写不出东西更加焦虑,所以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把写作当做是一个纾解痛苦和困惑的工具。而现在,一方面是因为对工作的改观,另一方面是我发现,即便是实现了经济自由也还是会有别的焦虑和痛苦,我没有办法只靠写作就能消解人生的所有痛苦,所以我希望,写作可以成为鞭策我自己的一种手段,我希望它促使我成长,我只有成长了,我才能去面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痛苦。
我不满足于仅仅只写随笔,就像我不满足于我的成长停留在某一个阶段。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写出让我真正认可的故事和人物,因为那意味着,我的人生经历与成长足够丰富,足够让我自己满意。
这些东西好像都串在一起,工作、生活、写作和成长,他们似乎分不开了,因为他们都是构成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最终都指向我。
而他们始终都是同步的,我不断的在更新着对他们的认知,但其实这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改变即意味着成长。
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看到的一个心理学效应:达克效应。
说的是人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会经历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我一直以此为依据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成长,这些年来,我看着自己从第一个阶段里的无知自大,走到第一二阶段交接处的愧疚迷茫,再到第二阶段中期的谦卑谨慎,然后到今天,终于快要触达第三个阶段。这种改变让我很踏实,虽然慢,但一直都在前进的这种感觉,是我人生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