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娟“哪怕再恶劣的关系,你和一个很差劲的人在一起,很痛苦。但这种痛苦能让你保持某种冷静和某种清醒,这也是一种成长。”这句话有了共情,这句话其实是对的,即便再差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来得好,因为人都是要有出口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象去展现自己的情绪,这实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或许瓦尔登湖作者的那种状态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和世界的关系,他需要进货的。去小镇上进货。
人生真的是让人难过。
这两天刷到了加缪。
都说他是存在主义的人,确实能感受到。对待生活非常热情,可以说得上是热情的犬儒主义着。但是或多或少给人一种他还在世俗框架内的感觉。但是偶尔说出来的话又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观察的细致入微。
而且他也足够爱自己,相信一个人如果能全身心地审视自己,全身心地观察到自己的所有情绪,这个人无疑是十分强大的,因为他在已经抛弃了世俗的评价标准。
他的很多话真的是把爱自己做到了极致。甚至很多问题和我的困扰一模一样。
是一个很张扬的爱自己的人。
毕竟是唯一称得上伟大的爱情,其对象就是自己。
听起来真的很棒。
……
刚刚刷到一个视频,说学习能力的。
就是说,如果你在北京的一个无名大学,你会不会去北大旁听课程,这样你不会有北大的文凭,但是你学到了北大的知识。
如果让我选,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听课。
毕竟我的大学就是这样度过的,去旁听各种各样的公共课。即便我并没有选,而且我也会为了多学一点知识而多选课。
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个好处就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学到知识,你可以花最低的成本、几乎是免费来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说这种话实在是十分理性,但是没办法,我始终就是再用我的理性前进。
小时候我父母会忽视我的想法,忽视得多了,可能内心深处就想着还不如自己做,于是自己的行动能力杠杠的。
能动手就绝不解释。
在我一生的决策里,每个关键节点,都是自己做决定的,或多或少会有参考别人的意见,且每一个选择都是极为正确、合适的。
我在有限的信息里找出了那一条最适合我自己的路。
所以成就了现在的我。
一路往前,从没有后悔过,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往前冲。
我的人生有点像一部逆袭爽文。
……
我没有想到我还是一个人文主义情怀的人,因为我一向崇奉无知是恶的。
记得好像是苏格拉底的观点。
为什么呢?
有一个案例,病床上的儿子做手术之前医生说什么也不能吃,但是母亲带了一碗粥,儿子喝了,最后儿子死在了手术台上。
核心在什么地方呢?
在于现代社会太多人很傲慢,傲慢于自己的知识,于是居高临下地对不知道的人进行了知识霸凌,就是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对不知道的人进行精神霸凌。
但是不知道的人以为这只是一种霸凌,不知道是一种知识。
所以就自作主张忽视了这种霸凌,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如果拥有知识的人能够谦逊地告知家属吃了会死,就不会有生命的死去了。
这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
但是今天又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无知是恶。拥有知识的人刻意刻薄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无知,病人家属因为没有物理知识所以导致无法区分真话假话,这是实质上的无知。
都是无知,没什么区别。
所以就都是恶。
这实在是一个很本质的角度。
……
因为刚刚搜无知是恶是谁的观点,又看到了亚里士多德。
以下是他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灵魂二分的思想,认为德性是理性对灵魂欲望部分(非理性部分)的控制和正确引导,而恶就是由于理性失去了对非理性的欲望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论证了德性和恶都是出于意愿的行为,在这种行为实践中,人始终是自己行为的始因,所以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意思是理性的对立面是本能,如果你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本能,危害了别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多少人都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在这个世界上。
古代哲人已经把标准答案给出来了,轴心时代的大哲们,没一个尸位素餐的。
但是现代人照着答案抄都不会。
统治者根本没想抄。
被统治的人抄都不知道该抄谁,真的是让人唏嘘。
天下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