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爱梁遇春爱得不行。
即便是现在,也还是在爱着的。他的语言真的是让人欲生欲死。
但是他的文学地位真的很低,如果我没有在现当代文学的课上把他发掘出来的话,他大概也就真的在无人注意的角落蒙尘了,但是即便现在,他还在蒙尘,因为我也没什么影响力。
曲高和寡。
这个词是真的存在。
这两天在看二战的相关书籍,有时候真的会被一些感情触动。很多人在评价一些文人做的历史解读的时候,总是高高在上地说,果然这是文学家的解读。大概是因为站在历史人物的处境上上体会他们的心境,然后表达出来。
我不知道那些人在高傲什么。
你觉得人类的感情是一种低等物品吗?历史没有感情吗?你自己没有感情吗?
从历史中读出感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是我在追求的一种技能。
谁让你看电视剧了,看原著去啊!
有些人觉得无情才是高级吧大概,似乎这个世界总体的倡导方向就是这个鬼样子的,压抑情绪,压抑不了就是修炼不够,草你爹,好好爱自己、看到自己才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被社会观念洗脑。
娱乐至死的时代,谁还能静下心来好好考虑自己的人生要往何处走。
……
在写文。
为什么偏生活类的我总觉得写出来的东西哪哪都怪。但是过几天再看的时候那种怪又消失了。感觉这个和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关,因为温暖有爱的生活我没体验过,所以总觉得很不舒服。我的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我的心理很成问题。
问了AI,关于我的心理问题。
有点好笑。
有的作者写贫穷写得很具体,但是写富有就稍逊一筹,一看就不是有钱人。
但是我,写各种变态的性格可以写得很具体,但是要我写一个温馨的场景,那简直是要我死。
完蛋了真的。
我完蛋了。
我从没想到我的父母还有小时候经历的一段友谊破裂会给我造成这么深刻的影响,导致我对温馨场景的回避。这大概也可以解释我为什么老是无法做很多事情。
我的父母让我对亲情没有幻想,我的朋友让我对友情不再抱有幻想。
两个伤我至深的感情的破裂堵死了我所有的人生路,人生综合起来不过是亲情和友情,爱情其实是在友情基础上的。
所以我的心理状态跟一个沼泽一样。
上高中的时候我朋友问起我的父母,那时候我回答说我妈在我回去之后会问我最近过得开心否。当时我很想流泪,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想来,是因为我没有看到自己的内心,我的嘴上挺温馨,但是我的内心伤痕累累,所以我的内心在哭泣,因为我没有看到自己。
太沉重了。
所以实打实的几次测出来都是恐惧型依恋。
小时候害怕被父母抛弃,后来怕被朋友抛弃。越害怕越会发生什么,所以我无一例外都被抛弃了。
起初当然是我本来没什么心理问题,但是我在家庭里被屡次抛弃,在朋友关系里,也被抛弃。于是我的心理问题就出现了。
但谁有错呢?
我有错,我不该被降生到这个世界上。
理智一点的话就是,我爸妈没钱没本事的错,心理问题首先的起源是这个,导致我对友情赋予了太多权重,我的友情对象承受不来,所以我再一次被抛弃。
于是对所有的关系都不再信任,再也没有人能进入我的心,就算我想要接受别人,我创伤后的本能也不会允许。
防御机制已经进入了本能领域即潜意识层面。
不再受我的理智调动更改。
它给了我这样一句话。
“对自己的防御机制表达感激:它们曾经是保护你免受伤害的一部分,现在你有能力去接触它们。”
让我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