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的贾府,梧桐叶簌簌飘落,在风中打着旋儿,宛如一只只枯蝶。
寒风裹挟着潮湿的气息,穿过雕梁画栋,钻进每一处角落,让整个贾府都笼上了一层萧索。
这日午后,黛玉正坐在沁芳亭畔的石凳上,手中握着一卷诗书,却无心阅读。
她望着水中的残荷,那枯萎的荷叶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忽然,一阵奇异的风掠过,风中似有低语呢喃,扰得她心神不宁。
抬眼间,只见远处小径上,贾瑞正鬼鬼祟祟地朝着王熙凤的院落走去,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
黛玉心中猛地一紧,一股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了她的心。
待贾瑞的身影消失不见,黛玉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眼前的景物瞬间模糊。
再睁眼时,竟置身于一间阴森昏暗的屋子。屋内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烛火摇曳不定,在墙上投下诡异的影子。
贾瑞面色惨白,躺在床上,形如槁木。他的手死死抓着一面镜子,口中念念有词,脸上时而露出痴迷的笑容,时而又充满惊恐。
周围的丫鬟婆子们神色慌张,却又束手无策,整个房间笼罩在一片绝望的氛围之中。
黛玉想要呼喊,想要冲上前去阻止这一切,却发现自己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束缚住,无法动弹分毫。
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贾瑞在虚幻的情欲中越陷越深,直至气绝身亡。
一阵寒意从脚底窜上头顶,黛玉猛地惊醒,才发现自己还坐在沁芳亭畔,手中的书卷早已滑落。
她的额头布满冷汗,心还在胸腔中剧烈跳动,方才的场景历历在目,如此真实,仿佛已经发生。
“这究竟是梦,还是……”黛玉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疑惑与恐惧。
她深知这绝非普通的梦境,定是冥冥之中有某种力量在向她预示着什么。
想到贾瑞那悲惨的结局,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不能坐视不管,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改变这一切。”黛玉咬了咬牙,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黛玉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却又不能贸然行事。她在园中徘徊许久,苦思冥想对策。
忽然,她想到了平儿,平儿素来聪慧机敏,且对王熙凤忠心耿耿,若能得到她的帮助,或许能找到化解之法。
主意已定,黛玉便朝着王熙凤的院落走去。一路上,她的脚步急促而又沉稳,心中不断盘算着该如何说服平儿。
来到院门前,黛玉整理了一下衣装,深吸一口气,缓步走了进去。
平儿正在屋内忙碌,见黛玉前来,连忙迎上前去,笑道:“林姑娘怎么有空过来了?快坐下歇歇。”
黛玉在桌边坐下,目光紧紧盯着平儿,神情严肃地说道:“平儿姐姐,我有一件极为要紧的事与你商议,此事关乎人命,还望姐姐务必相信我。”
平儿见黛玉神色凝重,心中也不禁一紧,连忙在她身旁坐下,说道:“林姑娘但说无妨,我自然信你。”
黛玉将自己方才所见的异象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平儿,末了,恳切地说道:“姐姐,那风月宝鉴乃是不祥之物,会将人引入万劫不复之地。我虽不知那跛足道人是何来历,但想必他定有办法收服此镜,化解这孽债。还望姐姐能设法将镜子提前送予那道人,救救贾瑞。”
平儿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她眉头紧皱,沉思良久才说道:“林姑娘,此事太过离奇,我一时也难以相信。但看你这般神情,又不像是在说谎。只是这风月宝鉴在奶奶手中,若要取来,谈何容易?且不说奶奶会不会相信这番说辞,若是被她知晓我擅自行动,只怕……”
平儿说到此处,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忧虑。
黛玉握住平儿的手,认真地说道:“姐姐,如今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我们可以先瞒着奶奶,暗中寻找那跛足道人。只要能找到他,将镜子交给他,或许就能改变这一切。至于奶奶那边,若是问起,我们再从长计议。姐姐,人命关天,还请你务必帮忙。”
平儿望着黛玉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她咬了咬牙,说道:“好!林姑娘,既然你这般坚持,我便信你一回。只是寻找那跛足道人并非易事,这偌大的贾府,我们该从何处找起?”
黛玉沉思片刻,说道:“我虽不知那道人踪迹,但他既与风月宝鉴有关,想必会在贾府附近徘徊。我们可以派人在府中及周边留意,一旦发现跛足道人,立刻告知我们。”
平儿点头称是,随后二人便开始商议具体的行动方案。
她们挑选了几个信得过的丫鬟,让她们分散在贾府各处,暗中寻找跛足道人的踪迹。
几日后,一个丫鬟匆匆跑来禀报,说在贾府后门附近看到一个跛足道人,正喃喃自语,行为举止颇为怪异。
黛玉和平儿听闻,心中大喜,连忙朝着后门赶去。
远远地,她们便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跛足道人,正拄着拐杖,在墙角处徘徊。
他口中念念有词,声音低沉而又神秘:“风月宝鉴,孽债难消,唯有归位,方能解脱……”
黛玉和平儿对视一眼,快步走上前去。黛玉福了福身,说道:“道长留步,小女子有一事相求。”
跛足道人缓缓转过身来,浑浊的目光在黛玉和平儿身上扫过,似笑非笑地说道:“两位姑娘拦住贫道,所为何事?”
平儿上前一步,说道:“道长,我们知晓您与风月宝鉴有关。如今那镜子在贾府,恐会生出许多祸事。我们愿将镜子提前交予道长,还望道长能化解这孽债。”
跛足道人闻言,微微一怔,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有意思,有意思!没想到这贾府之中,竟有如此聪慧之人。罢了罢了,既然你们有此善心,贫道自当相助。只是那镜子得来不易,你们当真能拿到手?”
黛玉坚定地说道:“还请道长放心,我们定会想尽办法。只是还望道长在此等候,待我们取来镜子,还望道长能妥善处理。”
跛足道人点了点头,说道:“好!贫道就在此处等候。但你们需速速前来,否则,时机一过,便回天乏术了。”
黛玉和平儿不敢耽搁,连忙回到府中。此时,贾瑞因多次骚扰王熙凤,被她设局整治,早已病入膏肓。王熙凤正为风月宝鉴之事烦恼,不知如何处置。
平儿趁王熙凤不注意,偷偷将风月宝鉴取出。她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被人发现,但一想到贾瑞的性命,还是咬牙将镜子带出了屋子。
黛玉和平儿拿着风月宝鉴,急匆匆地赶到贾府后门。
跛足道人见她们拿来镜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伸手接过镜子,口中念念有词,一道金光闪过,镜子瞬间消失不见。
跛足道人望着黛玉和平儿,说道:“多谢两位姑娘,这风月孽债如今已化解。贾瑞虽受了些磨难,但性命无忧。日后他定会改过自新。你们此番善举,也会有福报的。”
说罢,跛足道人转身离去,很快便消失在了街角。
黛玉和平儿望着道人离去的方向,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她们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
几日后,传来消息,贾瑞的病情竟奇迹般地开始好转。他清醒过来后,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懊悔不已,并发誓要痛改前非。
贾府众人听闻此事,都觉得不可思议,却不知这背后,是黛玉和平儿的一番善举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
经此一事,黛玉和平儿的情谊更加深厚。而那一段关于风月宝鉴的惊险故事,也在贾府中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佳话 。
一日午后,黛玉在潇湘馆中研墨,忽见平儿带着个小匣子匆匆而来。
“林姑娘快瞧!”平儿掀开锦缎,匣中躺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前日收拾奶奶的首饰盒,发现这是那跛足道人悄悄留下的。”
玉佩在阳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似有雾气在其中氤氲,隐隐映出“善缘”二字。
消息不胫而走,府中婆子们聚在廊下窃窃私语。“听说那镜子本是勾魂索命的,偏生被林姑娘拦下了。”
“可不是,先前祠堂的烛火半夜自己亮起来,保不准是祖宗显灵护着善人。”
这些议论传到王夫人耳中,她望着供桌上摇曳的香烛,终是命人往潇湘馆送了两匹蜀锦。
贾瑞康复后,每日天不亮就到学堂读书,还主动帮族中子弟誊抄课业。
一日他捧着自己新写的文章来谢黛玉,未语先红了眼眶:“若不是姑娘,我早已成了枯骨。”
黛玉望着他褪去阴霾的面容,轻轻将案头的桂花糕推过去,窗外的秋阳恰好落在糕上,洒下点点碎金。
此后,每到夜深人静,潇湘馆的窗棂总会透出若有若无的墨香。
黛玉执笔写下这段经历时,烛火突然窜起半尺高,恍惚间似又听见那道人沙哑的笑声。
她望着窗外明月,将墨迹未干的纸笺小心收好——这世间因果,终究是落在了有心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