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兰秋发现,有丈夫的时候,薛母就依靠丈夫,什么都听薛父的;现在薛父不在这里,就听儿子的,儿子说什么她都听。至于别人,她是一点不听,再三解释都不行。这到底是怎样养成的?真的很神奇?楚兰秋特别好奇。
她私下里和薛励程探讨过这个问题,薛励程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爱吧。话题一度延伸到怎样培养孩子上面。
“你想当一个什么样的爸爸?你想过吗?”
“我也不知道,爸爸不是都差不多,你知道的,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着他们,但是我会尽可能的为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薛励程接触的父亲角色都是比较传统的大男子主义,也可以说是不善言辞的父亲形象。最近,他也观察了大院的其他家庭,好像都差不多,没什么差别。
“你觉得我想让你做一个怎么样的父亲?”楚兰秋想知道薛励程是怎么想的,也好奇薛励程的回答。
“你的话,应该希望我能更多的陪伴孩子吧。”薛励程想起楚兰秋以前说过的话,她一直是一个有要求的人,对自己,对家庭。
“差不多。你应该听说过,慈母严父这个词?我觉得我们家应该反着来,要严母慈父。”
薛励程知道她有要求,没想到是这样,“慈父”,他周围还真没有这样的人,慈父应该怎么做?
“你还在想什么,我这是让你占了大便宜。好人让你来当,我做坏人。”楚兰秋戳着薛励程的胳膊说。
“可是,慈父要怎么做?”薛励程抓住她作乱的手,拉到唇边亲吻。
“很简单,你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第一,不能打孩子。第二,陪着他们吃喝玩乐。你看看是不是很简单?” 这个问题楚兰秋想了好久,其实中式家庭里面的亲子关系,有很多子女和父亲不和,和母亲更亲近,最主要的是父亲缺乏对孩子的陪伴,以及在孩子做重大抉择的时候,和孩子沟通不畅,矛盾更容易激化。
楚兰秋不希望孩子和父亲关系不好,所以就要从小培养。逐步建立更加平等的亲子关系,去除父权的压迫。
“没有别的要求?”薛励程还真不相信楚兰秋的要求这么简单,她怎么可能这么好心。
“要求嘛,还是有一点的,那就是,你必须知道孩子的所有小秘密,打入敌人内部,做我的内应。”楚兰秋说出自己的最终目标。
“你这个可不简单啊!我这一走几天,回来孩子都不认识我了,你让我怎么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就知道她的想法不简单。
“就是因为你可能不常陪伴在他们身边,所以才要你做一个慈父。你要知足啊!”楚兰秋看着薛励程,一脸,这点小要求你都做不到。
“那我试试。可是要是孩子不听话呢?你能收拾的了?”薛励程怕楚兰秋根本不舍得管教孩子。他们兄妹几个从小到大,没少被父亲打,连最听话的薛桃都被打过。
“孩子犯错肯定得收拾,我要是搞不定,你再上手,不行的话,咱们可以男女混合双打。”楚兰秋想起这样鸡飞狗跳的画面,自己忍不住乐不可支。
“你舍得就行。”薛励程觉得楚兰秋顶多跟孩子讲道理,不舍得打孩子。其实,他自己也不舍得,看着小孩子软软糯糯的一团,怎么抱、怎么亲都感觉不够,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们。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柔软过。做个慈父,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楚兰秋去参加了期末考试,成绩还过得去。接着暑假来临,楚兰秋让魏小花天天都来给自己补习,两个人学习了高中所有的知识。魏小花抓着辰儿的小手练习走路,对楚兰秋说:“姐,我们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了,是不是可以提前高中毕业了?”
楚兰秋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她想开学就上高三。
“我们跳级吧,开学就去问问怎么上高三。”还是有一个学习伙伴好,楚兰秋不止一次庆幸遇到了小花,这么聪明的姑娘,要不然自己肯定坚持不下去,还怎么参加接下来的高考。很大可能直接去找工作了先干着,等以后做点别的。
开学之后,两个人很顺利的通过测试,成为了高三生,楚兰秋依旧申请自己在家读。
很快,那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了出来—要恢复高考了。平静的家庭氛围之下,暗潮涌动。楚兰秋和薛励程第一时间就说过这个事情。
楚兰秋的想法是,趁着现在还有这个心气,就要一鼓作气,直接去试一试。这次要是考不上,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了,那就不考了。前世自己高考是寒窗苦读十二年,现在自己虽然有小花的帮助,可是才学习了一年多,而且天资有限,很多东西要学习很多遍才能掌握。
至于现实问题,就是孩子。楚兰秋想着到时候自己报考英语专业,学业的压力会很小,毕竟都是自己学过的东西。到时候没有办法就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去,如果薛母肯跟着自己去照顾孩子,那当然更好。
薛励程对于楚兰秋去参加高考倒是不反对,她的努力,他看在眼里。很多的时候,他劝她早点休息,不要学了,可是她口上答应,还是学习到很晚。薛母说自己不在的时候,楚兰秋经常学习到后半夜。这要是不让她去,只怕是她会疯,或者把自己折腾疯,反正家里总要疯一个。
至于孩子的问题,他想着要不要把孩子留下,到时候自己和薛母照顾。
到了薛母这里,她是反对的,女人没必要读这么多的书,上什么大学,家里孩子这么小,她走了,谁照顾?自己男人不管了?儿媳妇这要是走了,还能回来吗?这个家不得散?不行,她坚决反对。
说服薛母的任务就落到了薛励程身上,薛母还试图说服儿子,让他看紧点自己媳妇,这要是心野了,不跟他过日子了可怎么办?孩子还这么小。薛励程也很是头疼,对于这个问题,薛母难得的固执。
“妈,她不会的,孩子都生了。能跑到哪里去?她跑到哪里我都给她抓回来。她说要是上学就带着孩子一起去,你要不放心,您就跟她一起去,也帮着照顾一下孩子。再说了,我听说,这次参加的人很多,大家都很努力,这个还说不好。让她去试一试,万一成了,你儿媳妇就是大学生了。”薛励程说了好久,薛母还是有点犹豫,之后,估计是私下里和薛父通了电话,态度更加强硬。
楚兰秋倒是不在乎薛父薛母的想法,他们同不同意,她都是要去的。可是薛励程夹在中间为难,那就是还要顾忌一二的。
事情的转机在于薛桃的一通电话。
“嫂子,你参加吗?你肯定参加。我也要去,我婆婆让我去试试。”薛桃激动地说。
“你参加呀,这也太好了。你婆婆不愧是当干部的,思想就是进步,你跟咱妈说说你婆婆当时是怎么说的。”楚兰秋把电话给薛母。
薛桃自从嫁人,也没有什么压力,一直也没有怀孕,她说他们不着急,心情每天美美的,性格更加活泼,说话做事也更加大胆、随意。在电话里对着薛母劝导,薛母这才勉强同意。这件事才算是暂时过去了。
投入到学习当中,时间过得就更快了,考前准备、参加考试,接着就是估分、填志愿。楚兰秋填了京市的外国语学院和本地的一所综合大学的英语专业。等楚兰秋把所有的事情都忙完,已经11月了。
大家陆陆续续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考上的人高兴地准备宴客。楚兰秋还没有接到,魏小花也没有接到。
薛母的欢喜马上就要压抑不住了,这样能好好在家过日子了吧?折腾什么?忙活这么久,还不是什么都没有。
薛励程安慰楚兰秋,这次要是不行,下次接着考,考多少次都行。
楚兰秋也很紧张,夜里更加睡不着了,以前还能看看书、背背题,现在不需要了,也不知道干什么了。薛励程趁机拉着她运动,两个人的运动,累了,自然就睡着了。
又过了几天,楚兰秋的录取通知书姗姗来迟,是京市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本来楚兰秋报的是英语,应该是调剂过去了。楚兰秋也不怕,她前世学的英语,第二专业辅修日语,后来又自学了法语,韩语也会一点,也对于她来说没什么难得。
但是这个消息一出,外面炸开了锅。大家对着薛家指指点点,说他们家出了“汉奸”,竟然要去当R本人,学什么鸟语,脑子出问题了。
薛母一开始看到楚兰秋考上了,还有一点点高兴,后来听多了外面的风言风语,竟然劝楚兰秋不要去读大学了,实在不行,下次再考,反正就是不能学日语。他们家丢不起这个人。
楚兰秋知道除了外面那些人的胡言乱语,估计薛父才是那个真正嫌弃丢人的那个人,如果薛父在这里,那这个家,现在肯定已经闹翻了。
薛父还特地打电话给薛励程,让他一定要阻止楚兰秋去,坚决不当“卖国贼”、“狗腿子”,只恨自己不能出现在家属院。
薛励程怎么想的呢?他真的很意外,怎么会这样。他看向楚兰秋,知道楚兰秋是一定不会放弃的,还是想挣扎一下:“就不能换一个专业?学了日语能干什么?我就没有听说过什么地方需要会日语的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想要学会那些发达国家的技术,就要先学会他们的语言。现在开放高考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下一步就是渐渐开放社会,在下一步就是走向世界。语言必不可少。目前不需要,但是四年后就不一定了。”楚兰秋理解他对于自己学习日语的不理解,他们对战争比一般的普通人更加了解,对于当年的抗日战争也更加痛恨。
薛励程还是有自己的思考的,稍微挣扎了一下,就接受了。薛父远水解不了近渴,再反对也无用,薛母本能的听从儿子的。她决定到时候跟着儿媳妇一起去,帮儿子看住儿媳妇,也帮着照顾孩子。楚兰秋倒是很感激她能跟着,自己也能轻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