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战报

    “至尊,魏文帝曹丕又来信了。”

    “呈上来。”

    朝堂的工作刚开始,传令员就从宛城带来了曹丕的急信。

    传令员将曹丕来信交到了亲信手中,再由孙权的亲信将信递于孙权手中。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曹子桓的使者是不是也来了?”

    “回至尊,确有此事,使者预计下午进城门。”

    “曹子桓可真有干劲,每次都写这么多。”孙权手一抖,竹简的末端直接滚到了地上,他看了一会儿后,长叹了口气,“朝旭。”

    “臣在。”

    “曹子桓的信,你想办法帮我起草一份回信,我等等抄一下。”

    又要表现诚意,又不想自己读完那么多字,但这种日常的事情,也不好麻烦官吏来做,于是从上个月开始,曹丕每次寄来的信,都是由朝旭写回信,再由孙权抄写后回复。

    “是。”

    朝旭其实也觉得奇怪,曹丕执着地派使者来就算了(1),怎么每次都还得另外再写一封急信?写了急信吧,内容其实也都是那几个事情:什么时候把孙登交给他?为什么不投降?并且最后还忘问一句,什么时候继续给他写诗集的读后感?

    都什么时候了,他还在想着读后感呢。朝旭忍不住暗讽。

    她回到座位上,从案宗底下掏出曹丕寄来的诗集,看了一会儿,刚准备感慨他超水平发挥了,再一看,是之前他不小心塞来的曹植的诗集。

    对不起。

    冒犯了。

    朝旭合上诗集,重新拿出另一卷。

    她至今也想不明白,曹丕怎么就对孙权的回信这么执着?

    当初曹操都没有这么频繁的给孙权写信,曹操送来的最多的是出自各自文化人笔下的檄文。

    “至尊,”前一名传令员刚退下,后一名传令员就接替上来,“最新的战报已经传回来了,请您检阅。”

    “嗯,呈上来吧。”

    等到孙权开始阅读战报,传令员也同步开始简述汇总后的核心内容。

    “至尊,潘将军来报,从江陵城外围观察,曹真带领多方军队持续包围江陵城。他们在城外堆积土山,挖地道,建楼台,不断向城□□箭(2)。情况危急,潘将军时不时针对其进行进攻,但都无法解江陵城之围。”

    最近的就是诸葛瑾,而孙权上朝之前才否决了派诸葛瑾主动出击的提案。

    “让子瑜给他当副手,配合文珪进攻。”孙权冷静地下达指示,“务必缓解义封的抗敌压力。”

    “是。”

    “另外,之前说的,算出江陵城内的存粮情况了吗?”

    负责统筹粮草的官吏迅速站起身,他手忙脚乱地在案上一顿翻找,在孙权不耐烦之前,终于开始作答:“回至尊,还在测算极限时间。因为之前优先供应前线的策略,江陵城内本身的库存加上提前送达的量,支持三个月没有问题。”

    “极限值什么时候能算出来。”

    极限值,就是仅保证不会饿死的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朝旭迅速翻找之前的笔记。天气、湿度、位置,所有的信息都要列入计算范围。

    “回大人,臣不敢确定。”

    “不确定?”

    孙权的语气冷了下去,整个朝堂内部大气都不敢出,所有人都下意识的低下头,手中的动作各自减缓,谁都不敢为了解围当这个出头鸟。更何况本来这也是他应该早就做好的准备。

    “臣罪该万死!”大臣吓得直接跪在地上。

    “现在怪罪你有什么意义!”孙权怒斥,“危急时刻,所有人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你算不出来就算不出来,我找人帮你就是!你一个人埋头苦算有什么意义!长绪!”

    “臣在。”

    “你安排人帮他算!今天之内必须算出来!”

    “是!”

    孙邵走到跪在地上的大臣身边,把他从地上拽起来,扯过大臣的演算进展,在朝堂上点了几个名字,一招手,这些人从各个方向站起身,快步赶来。

    “你们还要考虑一下,如果义封期间伺机进攻曹真,能否从曹真的营寨里抢夺粮草。”孙权的语气已经缓和下来,他迅速地分析道,“义封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粮草不足,最快的办法就是去抢敌人的营寨。当初曹操担心我用沿途抢夺曹军城池的方法,解决粮草运输问题北上,才将长江以北的沿江城池都给清了。所以我们坚守十天又碰上伤寒就撤退了。”

    “是。”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朝旭思考了好一会儿。

    想起来了,是合肥,怀着孙晟的时候的事情。

    “下一个,洞口的传令员在哪里!”

    “回至尊,在这里!”

    “递过来!”

    洞口因为那场大风,活活让擅长水战的江东军吃了败仗。

    “曹休派将士水战攻打徐将军,徐将军以少拒多,与全将军一同追赶反击,并成功斩杀将领尹卢和数百名曹魏士兵!现在两方均以退守江边!(3)”

    “好!”孙权大声称赞,“一次战败不足以决定一切!‘犯大吴疆土者,盛必击而破之!(4)’文向诚不欺我!”

    洞口方向没有什么特别需要交代的地方,孙权简单交代了一些日常事项后,便让传令员退下。

    最后一位传令员带来的是濡须坞的消息。

    曹丕派往濡须口的将领是曹仁。要说曹仁,那可是当年能跟周瑜对峙一年的大将。如果不是如此良将,曹丕也不会派他来攻打濡须坞。

    “报,濡须坞方面并无大规模对抗,仅有小规模攻防。朱将军让至尊无须担心。”

    “濡须坞是子明在世时、仿造却月城全力打造的铁壁。又有休穆在,我不担心。好,我知道了。”孙权提到吕蒙时,声音里出现了感慨。

    当年对抗曹仁的周瑜去世了,接替周瑜的鲁肃去世了,接替鲁肃的吕蒙又去世了,而曹仁还活着。

    想到这里,朝旭也忍不住有些感伤。

    “曹仁今年也才55岁。”孙权没由来地说道,“当初,公瑾与他对峙时,他41岁,比我现在还大一岁。十四年了。公瑾离开十四年了。”

    谁也没想到孙权会突然提到周瑜,不过孙权也没指望有谁接话,他很快就从回忆中回来,简单交代后,便又退下了那个传令员。

    朝旭知道,孙权只是听到了曾经的敌人的名字,在触景生情。

    她突然也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去周瑜家拜访时的庆幸,温和内敛的长公子周循,调皮捣蛋被周瑜拎着领子家法伺候的次子周胤......

    周瑜离开了十四年,足够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准备及笄并嫁人了。

新书推荐: 完美世界昊漪|此梦非梦新排序版 明天的月亮 [HP] Rhapsody 诡异高中毕业后[万人迷] 帝少,你的正道之光晃到我了! 他不是菩萨 听说我是剑尊白月光 美人嫁暴君后求生指南 陛下为我折腰 诈尸后,我撩到了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