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试爱[九零] >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七章

    佟语非没有与童兆阳同行,既有避嫌的考虑,更因要去的地方不便让他送,从娘娘山回来后,她去了市委宣传部,三楼是几位部长的办公区,最里侧那间门前摆着两盆郁郁葱葱的绿萝,就是孟如卿的办公室了。孟如卿只要不出差,总会在结束下午的工作后,回到这里泡上一大杯洋甘菊蒲公英茶,慢慢喝完再去用晚餐,这是她安神静脑的固定习惯,也是难得允许自己放松的私人时刻。

    来找孟如卿报告考试成功的消息,这个时间最恰当。

    孟如卿是她的恩人,也是贵人,六年前她为养母的冤案四处奔走求助无门,恍惚之际失足跌入了冰冷的河水中,是孟如卿将她救起捡回了家,给了她暖和的衣服,还在衣服口袋里塞满了钱,足够她吃几个月的饱饭,租个向阳的单间暂度难关,并承诺会将她的上诉信递交给检察院的领导,给她推荐一个报社的招工指标。

    那时的孟如卿以为她是无处申冤投河自尽,而她凭着对方的谈吐和房间的布置,觉出孟如卿不会是普通人,为取得孟如卿的怜爱,并未出言否认。

    这份恩情本该让她感恩戴德铭记终生,可她初见的恩人的儿子,那个倚在香樟树旁看书的矜贵少年,心底盘算的却是如何通过他,搭上孟如卿那条能将她拉出生活泥潭的船。尽管莫道言归国未必与她有关,但在那个命运的转折点,她确实成了绊住他翱翔的名义上的枷锁,倘若他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摆脱道德牵绊,或许就能留在海外,追逐更广阔的前程,又或是遇上一个知心着意的伴侣,总比现在要快乐一些。

    欠莫道言的她尚能慢慢偿还,可对孟如卿,能做的只有不让对方失望。

    她推门走进办公室时,孟如卿正俯身斟茶,随之斟了第二杯,蒲公英茶特有的苦香浸入佟语非的鼻间,这味道她始终喝不惯,便任由那杯茶渐渐冷却,将半路买的哈密瓜放在桌上,肃然危在旁边的凳子坐下,用最简练的语言报告了两次考试的结果。

    “妈,我初试复试都是第一,今天拿到了记者证。”

    孟如卿一如往昔的平静:“只是拿到了入场券,人还是要有点危机意识,不定哪天满大街挂着相机跑新闻的多如牛毛,重要的是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出像样的成绩。”

    “报社有很多优秀的前辈值得我学习,我会奋起直追向他们看齐。”

    “工作方向定了吗?”

    “我们主任记者说我有些文艺的基础,想让我先做文化类的报道,不过我是从基层转过来的,以前跟几位老记者跑过一些社区街道的新闻,更想做社会调查,但不管做哪方面,把基础功练扎实了,都是我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她顺着话题,详细介绍了报社记者部的组织架构和日常工作流程,条理分明地将话题引向西城文化蓬勃发展的现状,特别强调这与文化管理部门的卓越领导密不可分,言辞间满是对孟如卿等领导班子的诚挚赞誉。

    孟如卿在她的赞誉声中喝完茶,神色依旧淡然:“我晚上还有个会,就不留你在这儿吃晚饭了。”

    这正合她意,和婆婆相处太有压力,而频繁出入这里影响又不好,她立即起身告辞:“您忙,我回去了。”

    孟如卿转身看向旁边的资料架:“你不和语非一起?”

    佟语非这才发现架子后面的老红木酸枝躺椅上躺了个人,松了的领带斜搭在胸前,修长的四肢缩在窄小的躺椅上,胸口随着呼吸轻轻起伏,脸上盖着一本经济杂志。

    等那本杂志被拿开,她又看到了那张清俊的脸。

    原来宣传部有意向采购新立电器的产品,陈怀礼很重视这单生意,本来嘛,这种级别的客户,其重要性远不是几台空调冰箱能够衡量的,因此特意带着莫道言亲自登门洽谈。合作会议结束后,莫道言被孟如卿唤到办公室,聊了些国企改革的见解,这是莫长林和红联机械厂未来几年要面临的课题,兼听则明,孟如卿很希望莫长林能多听听儿子的想法,但父子俩很难平心静气地畅谈,便只能由她做这个中间桥梁。

    不曾想聊着聊着,莫道言在满是文件墨香的资料架下打了盹。

    莫道言从躺椅上起来,慵懒地捏着眉骨,并未即刻回答。

    孟如卿让他们慢慢商量,随即出了门,室内骤然陷入沉寂,静得落针可闻。

    佟语非拿出崭新的记者证,走到莫道言身边屈膝蹲下:“刚领到的,看看。”

    莫道言没接记者证,只是定定地看着她,眼底并无惺忪的倦意,显然醒来有一会儿了,早已将她们的对话尽收耳中。她考出好成绩,第一个想要分享的不是他这个做丈夫且兼补习老师的,而是先来巴结他的母亲,得亏爷爷不在了,叔叔走得早,父亲去了广州考察要引进的新设备,不然按这套官衔排位法,母亲怕是前三难入,他更不知会排到哪个犄角旮旯,上回初试成绩能先告诉他,多半是因为恰巧被他请去送报告的缘故。

    见他半天不说话,她直接把记者证塞进他手里,亮闪闪的眼睛里盛满了期待,像在讨要他的夸奖:“你老婆厉害吗?”

    他垂眸轻笑,笑声里带着满满的讥诮:“这得看从哪个维度评判,论专业层面,你不过刚拿了张记者证,又不是普利策奖,有什么好沾沾自喜的?但若论曲意逢迎的功夫,假以时日必能独步天下,够格编纂成教科书案例,你考记者是屈才了,找孟部长讨个文书工作做,保证前途无量。”

    “瞧你说的,婆婆对我有恩,我不把她放在首位,岂不成忘恩负义之徒了?你自然顶顶重要,我本想着回去时买瓶好酒,今晚与你一醉方休,偏巧在这里遇见了,我们这就回去吧,好好喝一杯。”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看你一个人也能喝尽兴。”

    “一个人喝不成闷酒了?”她依然带着笑,指尖在他掌心轻轻挠了一下,“结婚那晚的交杯酒,我们还没喝呢。”

    “公司有事,不同路。”

    莫道言整了整袖口,抚顺裤间被她压出的褶皱,起身走了出去。

    -------

    新立实验室。

    下午离开的时候,大丁就有个节能装置的系数测不准,,此刻眉心的愁绪仍未解开,莫道言回来介入后,没有就电路本身入手,而是另辟蹊径,提醒大丁加组风扇,大丁猛地拍了下脑门,风扇与压缩机联动的画面在脑子里转了好几个圈,当压缩机温升达到预设值,电风扇送风辅助散热,既能防止频繁启动,又能显著提升能效。

    解决了技术难题,大丁终于得空问道:“都下班时间了,怎么又折回来了?”

    “为你解忧。”

    “荣幸之至啊,不过等着你指点迷津的不止我一个,兆阳找过你两回了。”

    新立冰箱走出国门的首选地,终究花落西德,这个夏天,国内迈入了快速工业化阶段,地球另一端的两德则先后在波恩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条约,随着东德引入西德马克,两个分裂四十余年的经济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或许当新立的产品在德国市场崭露头角之时,世人会亲眼见证柏林墙倒塌后的又一历史创举。

    童兆阳深谙国内外市场在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背景上的显著差异,便做了两套双轨策略,在国内主打平价温情牌,以亲民价格和情感营销取胜,在海外主推品质王牌,计划在马克西米里安街摆擂台,欲用一场别开生面的“品质挑战赛”来证明实力,莫道言是半个“德国通”,由他来对海外这套方案提修改意见最为合适。

    莫道言刚回办公室,童兆阳第三次找了过来,他接过童兆阳递来的精心方案,撂在了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承诺会尽快看。

    童兆阳没有立刻挪步出去,犹豫片刻道:“道言,能进一步说话吗?”

    莫道言从烟盒里弹出一支烟:“这么急着定下来?”

    “不是方案,几句私话。”

    莫道言抬了抬下巴,做了个“请君自便”的手势。

    童兆阳摘下眼镜,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素白的手帕,慢慢擦拭着镜片,记忆飞向多年前的那个雪夜,她说着决绝的话,斩断了和他的所有往来,他知道她是为他好,不想他夹在母亲与她之间为难,却无力回报那份好,只能看着她孤单的身影被巷口的夜吞噬。这些年他总想,若她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该多好,入职那晚,得知她嫁的是莫道言,他竟先松了口气,这至少说明,她在物质上没受太多苦。

    重新戴上时,童兆阳高度近视的眼睛清亮了许多:“以你这些天对我的态度,想必是知道了一些旧事,我并非存心隐瞒,而是你们夫妻好端端的,我忽然说些有的没的,显得多嘴多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早无他念,只当语非是自家的妹妹,‘分寸’二字我懂,也请你别误会她。”

    莫道言“嗤”地划亮火柴,橙红的火光映着他锋利的眉,他深吸了口烟,手指轻弹烟尾,一小截灰白烟轻轻落入了青瓷烟缸:“兆阳,你在香港读书的时候,交过三任女朋友吧?别见怪,我是做了些调查,我们不是同学,说朋友勉强,我总得知道太太的旧相识什么来路,既然有过那么多女人了,对她是不该有念了。所以还有什么好说的,难道想说要从邻家哥哥晋升为义兄,请我为你的大爱无疆鼓掌?自家妹妹我看就免了吧,她已经有两个娘家了,还要给你做妹妹,那不就是学吕布,做三姓家的女儿了?”

    “我没有恶意,本意是说多个人照应总是好的,她要是遇上难处……”

    “她有什么难处是我解决不了,必须由你搭把手不可的?分寸你真的懂?真懂她在你的故事里就不会落得个不清不白的名声了,五年前护不住人,如今倒来谈照应?你的方案也像说话这么幽默吗?若真如此,倒没有必要去做修改了,何况我已经有个小舅子了,护起姐姐命都可以不要,没必要再多一个大舅子。”莫道言忽而笑道,将烟摁灭在灰堆里,“我们还是做单纯的同事更好。”

新书推荐: 耳机里的心跳声 【排球少年】不正经姻缘神与别无选择的我 清穿之格格万福 我让穆桂英魂穿林黛玉后【红楼】 我就回一下档,怎么了? 成为宿敌徒弟的我能听到他的心声 修仙文女配拒当炮灰,只想干架 假纨绔 只对你耳软 关于我把债主变成老公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