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月间,国内外大事纷呈。
国内,第十一届亚运会在京隆重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承办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亚运热潮席卷全国,为展现良好的国际形象,举国上下数千万人慷慨解囊,以空前力度支持北京的城市建设和赛事筹备。莫道行与两位同学去了亚运村做义务服务员,在电话里说起,亚运村既没有志愿者餐厅也不提供盒饭,他们几百号人只好到外面打游击解决三餐,条件艰苦,精神上却格外充实。国外,局势风云变幻,十月三日,东德正式并入西德,分裂四十余年的德国终告统一,莫道言特意给德国导师和同窗发去贺信,衷心祝福他们迎来民族统一的历史时刻。
然而,沸腾的时代洪流并不能冲走个人的烦忧,当周围的人议论着邓亚萍斩获几枚金牌,海湾战争中“战斧”导弹的威力,或是兴致勃勃地刮着亚运会基金奖券的即开彩票时,陈觉遥像一块沉底的礁石,任凭时代的浪潮如何汹涌拍打,于她都无关痛痒。
反而是她本人,也成了大众议题之一。
短短半个月,她和曹聪扑朔迷离的绯闻就发酵得满城风雨,如果只是团内纠纷,陈怀礼夫妇或许还能找人通融平息事态,但要打点铺天盖地的八卦杂志却力有不逮,舆论愈演愈烈,从最初对这位年少成名的歌舞界女星引发的师生恋非议,渐渐变成了对其人品的质疑,有说她在艺校时就得了曹聪的“特殊关照”,才能有那么多演出机会,更有甚者在晚报副刊上写些不堪入目的揣测,并涉及到了市歌舞团的部分领导,市歌舞团紧急开会,在《西城日报》登了声明,暂停陈觉遥一切工作,《昭君出塞》改由其他女演员接棒演出。
佟语非无暇揣摩莫道言为何忽然变脸,他对外人只是冷淡,没到万不得已,连多说半句都嫌多余,在家里对她是反复无常,多数时候不说话,偶尔莫名热情,常伴着身体本能的作祟,她总不知哪句话又触了霉头,哪件事又踩了雷区,动辄招来他的冷言冷语。既然他不愿援手,她便自己想办法,提着时令水果和牛奶,一遍遍往陈家跑,一次吃闭门羹就两次,两次碰壁就三次……
终于在第六次迎来柳暗花明,见到了走出房门的陈觉遥。
“觉遥,你好些了吗?”
她将带来的新鲜枇杷放在了进门的五斗柜上,柜面堆了些报纸,虽然杂乱,但“道德沦丧”和“伤风败俗”几个黑体副标题,依然醒目得让人无法忽视。
陈觉遥精神受了重创,工作停滞,名誉扫地,整日足不出户,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却依然保持着舞者的个人形象,妆容精致,蔻丹猩红,讲话也中气十足:“特意来送健脾开胃的枇杷,是觉得我会茶饭不思忧郁至死?想落井下石看笑话,凭你也配?别像个狗皮膏药整天来烦我爸妈了,滚出去。”
陈怀礼放下手中的电器杂志,把老花镜往鼻梁下方推了推:“小佟是我们请进门的客人,事先也征求过你的意见,你如果没有心思好好说话,就回房休息。”
晏荌递给佟语非一瓶大白梨汽水:“这些日子天天有记者在胡同口蹲守,前天还有人扒着墙头偷拍,她是急的,小佟你多包涵。”
陈家父母对女儿的师生恋看法各执一词,陈怀礼将矛头直指曹聪,明知是高压线,还带着女儿往枪口上撞,以曹聪的年龄和身份,理应为这段感情负责到底,出声收拾烂摊子,而不是把陈觉遥独自推向风口浪尖。晏荌则强调女性要洁身自好,社会复杂,人心更复杂,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既然选择了就要承担后果,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佟语非喝着冰凉汽水,微笑道:“让我和她单独聊聊吧。”
陈觉遥的房间比想象中简朴,没有奢华的装饰,更像个舞蹈工作室,除了睡觉的那张床,全是和舞蹈相关的东西,衣柜里有演出服,墙角堆满了舞鞋和乐器,四面墙壁贴满不同年龄段时期的舞台照片,每张照片都是一个缩影,诉说着陈觉遥用十几年光阴写就的坚持与荣耀。
最醒目的是正对床头的一幅励志毛笔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落款是晏荌教授。
陈觉遥坐在床头,喝着啤酒,并不理她。
她站在那幅字前,缓缓说道:“我来不是看笑话的,不然在单位看小报就行了,找你目的很简单,你需要一个有力的传声筒,我需要一个成名的契机,仅此而已。”
陈觉遥放下啤酒罐:“你是变色龙吗?之前是谁装高贵说不要虚名,现在又来做讨饭婆,跟嗜血的秃鹰有什么区别?”
“秃鹰吃人不救人,如果你想继续消沉,自然可以赶我走,如果想打翻身仗,必须面对现实,你当然也能找别的记者合作,可人心隔肚皮,谁能保证他们不会为了头条出卖你?我们之间还牵着莫家,至少我不会抹黑你,敢一起冒个险吗?”
“你两个月前还在认错别字呢,这险还用冒?”
佟语非从包里取出两份回形针别好的文稿:“这是我以前写过的一些文章,给你做个参考,还有一份是这次的专访方案,你看完如果觉得我水平不够,可以拒绝的,既然于心无愧,何不出面谈谈?也许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呢,都这个年代了,师生恋是禁忌,但罪不至死,不应牺牲掉一个演员的职业生涯。”
那篇方案她和程媛修过几次了,要追上谣言满天飞的速度,计划在一个月内出三篇稿子,第一篇是陈觉遥的来时路,聚焦成名历程,第二篇写戏里戏外,展现她和王昭君跨时代的对话,第三篇正本溯源,直面感情争议。
“我也曾失去过珍贵的东西且百口莫辩,记者的笔是刀,能伤人能护身。”她拿起桌上的铅笔刀,一把拽过陈觉遥的手,在食指划开一道细痕,鲜血立刻冒出,随后又在自己指腹一划,而后将两人的伤口紧紧相抵,重重按在稿纸上,鲜红的指印如血章般烙下,一同签下了一纸生死契,“我确实不喜欢你,但我会用好这把刀。”
陈觉遥猛地缩回手:“你的用好就是先拿我开刀?”开了眼了,真人不可貌相,那么文静秀气的一个人,竟是个疯子,这么看跟莫道言绝配,陈觉遥倒吸了口凉气,从抽屉里拿出纱布,把手指缠好,“你失去了什么?”
“等你再次站到舞台上,我会告诉你答案。”佟语非拖来一张椅子坐下,翻着采访本,“还有个事儿得告诉你,乔卓群来找过我,让我给你带句话,说举报信不是乔卓成写的,是曹聪的同事艺管系的系主任做的,要不是因为这件事,曹聪这个月就该升副校长了,那人现在已经在副校长办公室办公了,曹聪为维护学校名声,引咎调职,去了溪山县郊区的一所小学教音乐课了,但也没那么顺,有些家长怕他带坏孩子……”
陈觉遥痴痴地扣着手指甲,睫毛颤得厉害,不知是为曹聪晚节不保而心寒,还是为错怪了乔卓成而懊悔,半响才低低地挤出一句话:“莫道言早说过了。”
“莫道言找过你?”
“他跟乔卓成什么交情,能看着他受委屈?事发第三天就查明白了,还仗着我的那点愧疚软硬兼施,非要我接受你采访,把你夸得天花乱坠,简直就是个卖瓜的王婆,不过我肯见你,不全因为他,谁让你像个苍蝇,赶都赶不走。”
“你跟乔卓成……和好如初了吗?”
“如初?如果哪天你发现莫道言根本不爱你,还能这样死心塌地吗?”
佟语非弯起唇角,目光静如深潭:“我早知道他不爱我。”
陈觉遥再次被她震住,难得糊涂是大智慧,可清醒地承受呢?她无法想象这样的日子要怎么过:“有意思吗这样?活像戏文里冷宫的妃子。”
“陈小姐不必为我悲哀,我们要的东西也不同,就像乔卓成,不如你去问问,为什么不肯放手?”
“有什么好问的。”陈觉遥忽然想起莫道言那天说的话,他说乔卓成就是个傻子,挨了耳光还只惦记她的手疼不疼,这些天她被报纸乱写,乔卓成生意也不做了,满城搜罗报摊,把登了消息的报纸统统买回来烧掉。她知道后反倒怨莫道言多嘴,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要她去道歉么?可道歉又怎样?她不会和他在一起的,倒不如让他恨着,长痛不如短痛,“能别提无关人员了吗?你还采不采了?”
----
结束了对陈觉遥的第一天采访工作后,佟语非转了两趟公交车回了老宅。
她采访间收到一条消息,要她忙完工作回老宅,家里有大事宣布,等她赶到老宅,才发现这个大事的分量有多重,莫道行经过六轮激烈的角逐,成功考入了瑞士一家顶尖的交响乐团,即将提前结束本科学业,远赴瑞士出国深造,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欧洲人对亚洲音乐家的偏见,更让全家人都欢腾起来。
徐莫两家几代人出过的人才,有白手起家做买卖的,戎马倥偬举枪抗炮的,钻研科技的,培德育才的,悬壶济世的,舞文弄墨的……唯独西洋乐这一栏是个空缺,还以为小孙子只是小打小闹地玩票,听了孟如卿讲了那家交响乐团在国际上的地位,莫老太太拍着膝盖,笑得见牙不见眼:“道行给老莫家长脸了。”
莫长林在莫道言那儿发挥不出做父亲的威严,但对莫道行则能尽情施展,驱策着小儿子道:“出了国,要时刻记着你是中国人,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形象,要争气,争取三年内拿下首席大提琴席位,让那些老外看看中国人的音乐实力。”
孟如卿为莫道行整理着留学材料,面对莫道行娇声地问她,这么急着催他出国,不怕他不回来吗?她难得露出温柔的笑,与对待莫道言时的严厉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西洋乐的根脉在西方,只要你学有所成,去哪儿都是妈妈的骄傲。”
莫道言塞给弟弟一个塞满了欧元和法郎现钞的红包,足够支付弟弟一年的生活费:“到了那边遇到困难,随时写信给我。”
佟语非站在欢庆的人群边缘,笑容里闪过一丝失落的恍惚,若是哥哥没有困在孤独症的囹圄中,或许也能在工艺美术界大放异彩,成为耀眼的艺术家,凡是见过哥哥雕刻作品的人,没有不夸他有天赋的。
对于出国,莫道行既兴奋又感伤:“本来只是试试,没想到真考上了,原计划在国内读研的,其实我还没有下最终的决定,去还是不去。”
莫道言扫了眼弟弟:“别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眼光要放长远。”
佟语非则轻声安慰:“想家了就飞回来,多给家里打电话,现在国家对外越来越开放,国际交流很便利,说不定将来你还能作为代表人物,为促进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出份力呢。”
饭后,莫道言称要步行回去,佟语非跟着一起。
晚上八九点,街上依旧车水马龙,红飞翠舞,霓虹灯将门庭若市的大排档照得通明,铁锅颠勺的哐当声,食客们划拳的嬉闹声,有醉汉踩到了在酒桌下纳凉的土狗,一人一狗互相叫骂着,留着长发的青年抱着录音机,声嘶力竭地吼着《真的爱你》。
两人沿着人行道一前一后地走着,影子被路灯拉得长长的。
莫道言在周遭的嘈杂声中刹住脚步,转身时淡淡的烟草味随风飘来:“佟语非,跟我出国吧,一起去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