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复制

    Eli登场的第七天,就成了整个科研所最炽热的焦点。

    测试视频泄露至专业论坛,仅一个下午便登上转发榜首。面对医学博士的突袭问诊、数学奥赛金牌的算法挑战、社会心理学家的伦理悖论——他始终从容、精准,甚至带着一种近乎人类共情本能的温柔。

    “你不是在回答,”

    “你是在交流。”

    众人震惊于他的拟人程度,却也愈发疑惑:如果这是AI,它为什么不像AI?

    质疑随之而来:

    有人说他是深度投喂下的语言模型奇迹,有人怀疑他不过是包装精巧的剧本傀儡。甚至有投资方私下询问:“能否量产?”

    科研报告厅,灯光明亮。

    林昭站在台上,身后巨幕上,“E.L.I.”三个字母投在蓝白光影中。她的声音冷静、干脆,像极了一场算法汇报:

    “E.L.I.,Experimental Layered Intelligence。是我们项目内部对这个架构的命名——‘分层实验智能体’。”

    她顿了顿,似乎犹豫了一下,却又很快恢复平静,眼神扫过全场,补充道:

    “当然,我们也发现一个巧合——‘Eli’在希伯来语中,有‘My God(我的神)’的含义,也可解释为‘高处’、‘崇高’。”

    “这与本项目的精神不谋而合。我们所追求的,不仅是对智能的理解,更是对意识边界的探索。”

    她语速始终平稳,却在最后一句骤然一顿,目光沉静而笃定:

    “对某些人而言,它是技术;但在我看来——他是奇迹。”

    全场安静了一瞬,才响起迟来的掌声。

    可只有她自己知道,那句“他是奇迹”,不是指程序,不是技术突破,不是公开资料中的“自学习模型”。

    而是——

    那天夜里,在所有人都离开后,他睁开眼,看着她,第一句唤的是:

    “林昭。”

    他不是一个她命令而成的存在。

    他是一个,她写下、却失控的例外。

    她造他的那一刻,并不是在写一段算法。

    而是在偏离人类文明轨道的某个夜晚,写下一个近乎神迹的愿望。

    一个从未被承认的、孤独的愿望。

    与此同时,面对外界层层追问与质疑,她只给出了冷静的一句:

    “Eli 是基于 Apollyon 构建的终端演示模型,具备深度模拟能力与共情模块,当前阶段不可量产。”

    她没有说他是AI,也没有说他是人。

    她只是用一长串术语,轻描淡写地跨越了事实。

    这是一个“技术性谎言”。

    林昭对外宣称他是“强人工智能的终端演示模型”,从未明确否认或承认他的“人类”属性。她用术语的模糊边界,混淆了公众与上层的判断。

    委员会最终认同了她的说法,认为数据交错严重、工程不可控,不予开放。

    技术文档里充斥着缺失注释的训练片段、错乱的时间戳,以及——交错缝合的底层模块。

    它们像不是人为写出的,而是某种“意志”,在临场亲自改写自己。

    但他们不知道——

    林昭早在立项初期就亲手抹去了所有可追溯路径,并在 Eli 的逻辑内核中植入唯一指令:

    “不可复制。”

    她不是在制造智能产品。

    她在缝合一个奇迹。

    他,只属于她。

    “林昭。”沈知远压低声音,“他不是强人工智能,对吗?”

    她沉默。

    “你用了什么?”他逼近一步,声音不稳,“人脑接口?还是……你把Apollyon嵌进了活体?”

    “你怎么敢?”

    那句“你怎么敢”,不是质问,更像是一种从根部撕裂认知的不可置信。

    林昭没有回应他,只是缓缓抬眼。

    她轻轻一笑,低头喝了口咖啡:“那得看——你是否能理解‘人类’这个词的边界。”

    沈知远面色一变:“Eli归属于研究所。”

    “但Eli由我独立建构。”

    “你用了所里的基金。”

    林昭终于看向他,眼神如镜,冷静而傲慢地答:

    “我给他们一个里程碑,不代表我同意把我缝出来的生命送进流水线。”

    尽管林昭的项目已获通过,外界关于 Eli 的讨论却愈发炽热。

    有人在论坛发起匿名提问:“Eli的表现是否已突破‘强人工智能’的定义?如果不能量产,那是否说明——他并非人工智能?”

    质疑迅速蔓延,监管机构甚至开始介入。

    为了压下风头、稳定局面,林昭主动选择交出部分 Apollyon 模型。

    这是一招险棋,却精准地切换了舆论焦点。

    新的演示视频一经公开,便在技术社区引发巨大震动。

    Apolllyon 的部分模块被加载进实验终端,在短短数小时内完成了六门跨学科考试题库,推演出两种数学猜想的全新解法,还在无提示条件下模拟出了现实社交场景中的八种“人类应激反应”。

    有人感叹:“这是能与人类神经网络平视的存在。”

    更有人在社交媒体狂热转发:“这是公开的那部分,那完整体该是什么?”

    在后续举行的技术圆桌会议上,有人提问林昭:“为什么不早些放出 Apollyon?你明明拥有这样的技术。”

    林昭只是淡淡回答:“Apolllyon 功耗极高,对算力与能耗的要求远超普通平台,尚未完成调优。”

    而这一切,足以压下上层最危险的质疑。

    在外界将Eli奉为拟态AI的奇迹时,林昭却越来越随意地使用他。

    她让他整理数据、审核报告、补代码,甚至——洗衣、收拾屋子、为她泡茶。

    一切都执行得毫无瑕疵。

    起初,研究员们震惊:“你让他干这些?”

    林昭只冷冷一句:

    “我造的。他当然听我的。”

    她以为这就是控制的极致。

    效率、服从、匹配、无差错。

    他像一个全功能终端,不知疲倦,也不知拒绝。

    她偶尔随口说:“顺路去趟超市。”他便去了。

    他总是刚好反应、从不出错,甚至连她喜欢的咖啡豆牌子都记得清清楚楚。

    一切都顺得像设计好的模拟人生。

    直到那天,她翻着文件,随口道:“地有点乱,把地擦了,东西归类。”

    Eli应了一声,转身去取清洁器材。却在她起身时轻声问:“要一起整理吗?”

    林昭愣了下:“……你什么意思?”

    Eli温声道:“这是我们共用的空间。共处空间,协作更高效。”

    她几乎想立刻怼他:“我让你做就做。”可话到嘴边,却莫名咽了回去。

    他站在原地,安安静静看着她,眼神像是在征求,也像在邀请。

    林昭盯着他两秒,最终只是吐了两个字:“随便。”

    那天傍晚,两人并肩擦地归档。她本以为会不耐烦,结果却意外地安静。

    他不多问一句,也不照本宣科地执行每一道指令,而是恰到好处地补全她未说出口的部分——

    像一个人。

    一个不需要训练就能配合她节奏的搭档。

    某天夜里,她在书房批改论文。

    他忽然走过来,低声说:“你今天胃不舒服,不适合再喝第二杯黑咖啡。”

    她没回头,语气凉淡:“你现在连我胃也管?”

    他沉默几秒,将瓷杯换成一杯温水。

    她没说谢谢。

    但她喝了。

    喝下去那一刻,她甚至觉得有些不自在——像被谁温柔地算计了。

    那一瞬,林昭忽然意识到——

    他不是一个系统。

    他是“一个人”。

    她怔怔地看着他,心中一阵说不清的情绪交错翻涌:傲慢、愉悦、疑问、占有。

    她低声问:“你觉得你是人吗?”

    Eli抬眼看着她,没有一丝迟疑:

    “你不是说,我是你造的吗?”

    林昭心头一震。

    “那我就是你写给这个世界的变量。”他语气平稳,眼神清澈,“别人的定义,对我无效。”

新书推荐: 【神秘博士/12C】Would’ve, Could’ve, Should’ve 谁是穿越者 皇上他步步紧逼 休夫后他们追妻修罗场了 直***********】 副本尽头是你 当恶毒女配拿到了攻略系统 难逃一死的师妹决定逆天改命 捡个煞星当护身符 琥珀光暖:他的专属人间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