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喻的素描本上,铅笔的线条逐渐勾勒出一个简洁而有力的画面——
一条绳索缠绕手腕,却不是束缚的象征,而是像植物的藤蔓,既给予支撑,又允许生长。
她在右下角签上笔名: “荆棘鸟” 。
这是她的新账号,与温喻的官方认证绘本作家身份完全切割——纯粹为科普而存在。
青崖的回复来得很快:
“工作室同意合作,但有两个条件。”
温喻屏息往下看——
1. “所有内容需经专业审校。”
2. “不美化,不猎奇,只呈现真实。”
她立刻回复: “这正是我想做的。”
青崖发来一个文档,里面是绳结安全准则的要点:
“绳结必须留有容纳两根手指的空间。”
“被缚者需随时能说出身体感受。”
“解绳时需按步骤,避免血液循环突然恢复的刺痛。”
温喻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将这些冰冷的文字转化为温暖的画面——
一根绳索在皮肤上留下的不是伤痕,而是短暂的红痕,像夕阳的余晖,终会褪去。
第一组科普绘本发布在工作室官网的那天,温喻收到了意料之外的私信——
“谢谢你没有把我们画成变态。”
“原来绳结可以这么美。”
“我妈妈是医生,她看完后终于不再担心我受伤了。”
但最让她怔住的,是周叙白发来的消息:
“画得很好。”
附带的照片里,他的办公桌上摊开着打印出来的绘本,旁边放着一杯黑咖啡。
——和上次一样的位置,一样的构图。
——但这次,是她主动走进他的世界,又用自己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
母亲打来电话时,温喻正在画新的一期—— “安全词为什么重要” 。
“小喻,你最近是不是接了什么医学插画?”林平兰的声音带着刻意的轻松,“刘太太说她侄女在诊所看到你的画风……”
温喻的笔尖一顿:“嗯,一个医疗科普项目。”
“真不错。”母亲的笑声像银铃,“周律师知道吗?他肯定欣赏你这样积极拓展事业。”
温喻看着画面上交织的绳索与玫瑰,轻声回答:
“他知道。”
——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画的意义。
三个月后,“荆棘鸟”的账号粉丝破万,绳结工作室甚至为她开设了专栏。
最新一期绘本的标题是: 《认知先于服从》 。
画面中,一只鸟站在敞开的笼门前,翅膀半展,眼神清澈——
不是被迫逃离,也不是盲目留下,而是清醒地选择。
青崖在评论区留言:
“这或许是最好的科普——不是解释‘是什么’,而是展示‘为什么’。”
周叙白没有评论,但温喻收到一条短信:
“今晚8点,工作室。你可以亲自体验你画过的所有安全措施。”
温喻的指尖悬在回复框上,最终只打了一个字: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