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珩走了,桌上还留着未喝完的半碗粥。
临走前,他答应她不再追究那两个宫女,也答应她会找太医医治莞嫔脸上的伤。
莞嫔已经被打入了冷宫,得到应有的报应,她只是不希望有人再因为她而受罚。
她不明白究竟是哪里出了错,自己怎么就卷入到了这漩涡中。
那日过后,萧珩没有再来过,顾惜脸上的伤也基本好了。
她每日呆在未央宫里并未出去,只有花月每天从御膳房回来时给她带来宫里的各种消息。
“娘娘,听说皇上这阵子每日都去璃嫔娘娘那儿,宫里都说皇上现在最宠爱的就是她。”
“娘娘,听说莞嫔脸上的伤好了不少,天天吵着要见皇上呢。”
“娘娘,听说太后娘娘马上就要回来了,宫里都在忙着准备接风宴。”
这日,花月又在给顾惜讲起了她在宫里听到的消息,如今宫里关于莞嫔被打入冷宫的原因,众说纷纭,而最让人信服的就是,莞嫔因嫉妒璃嫔,闹到了皇上跟前,惹得皇上厌弃,才被打入了冷宫。
而如今璃嫔备受恩宠的事实也坐实了这个传言。
这个说法也彻底地将顾惜从这件事中摘了出去,没有人会将她与莞嫔之事联系起来。
花月这头刚说完,彩莲就来通传。
“娘娘,赵总管来了。”
赵福全?他怎么会来?
顾惜往他的身后望去,却并未见到萧珩。
他是一个人来的。
“奴才参见娘娘,娘娘万福。”
“赵总管平身,”顾惜疑惑,“赵总管今日过来,所为何事?”
“启禀娘娘,两日后太后娘娘回宫,后妃及百官需在神武门接驾,奴才今日特意来禀告。”
“好的,本宫知道了,有劳赵总管了。”顾惜客气地说道。
赵福全交待完事情后,并未立刻离去,他杵在原地半晌,也不见顾惜问话,终于还是按耐不住问道:“娘娘可有话要问奴才的?”
顾惜摇了摇头。
像是怕顾惜没听懂,赵福全又问了一句:“那娘娘可有话要问皇上的?”
顾惜闻言一怔。
她有话要问萧珩吗?好像有,又好像没有。
此刻她的心里就像是塞进了一团棉花,明明似有什么要涌上心头,可浮浮沉沉地,想要抓却怎么也抓不住。
顾惜张了张口,终究还是什么也没说。
赵福全不由得叹了口气,随即躬身退下。
彩莲在一旁见状,心里只能干着急。
她们娘娘怎么就不知道跟皇上服服软,关心关心皇上呢。
太后回宫确实是大事,只是此等事情,何须劳驾皇上身边的御前大总管特来告知。谁都看得出来,皇上此举是何深意,想必赵福全也是猜到了皇上的意思,才多问了一句。
偏偏她们娘娘一句话都不说。
*
两日后,薛贵妃陪同太后从万佛寺回宫。
后宫的嫔妃及一众官员一早便到神武门迎接。
“参见皇上!”
“恭迎太后娘娘!”
“恭迎贵妃娘娘!”
顾惜离远看着,只见薛贵妃手挽着太后,动作亲昵。而萧珩,许是男子的关系,和太后看起来反而没那么亲近。
这两人站在一起,让她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可怕的传言,传言当今圣上少年天才,却心狠手辣,弑父杀弟。而这个弟……正是太后的另一个儿子,九王爷。
先皇共育有四子,三皇子萧珩,六皇子萧澈,九皇子萧昊和十一皇子萧宸。其中,三皇子,也就是当今圣上,他与九皇子萧昊都是太后所生。
按理说这一母同胞的兄弟,本应是相互扶持的,可这两人的关系却势同水火,甚至有人说,萧珩是杀了萧昊,才稳住了太子之位,最终登上帝位。
如果传言是真的,那太后这位母亲,在兄弟相争的战争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萧昊死后,太后与皇上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有说太后经常出宫礼佛就是因为不想见到皇帝,也是为了给皇帝赎清业障。也有说皇帝为了求得太后的原谅,日日都到她的膝前尽孝,哪怕是太后不在宫中的时候,也会每日派人到万佛寺侍奉太后左右。
顾惜这边还沉溺在自己的思绪中,那边皇上及薛贵妃已经将太后迎进了保和殿。
今日的“家宴”设在了保和殿。
顾惜自那日后便再也没见过萧珩,今日得见,他看起来与往日无异。刚刚两人视线交汇的时候,他也没有片刻停留,仿佛她与他之间并不想熟。
待所有人都依例落座后,顾惜才悄悄打量起太后来。
太后虽上了年岁,但却保养得宜,两鬓的发丝染得乌黑。她此刻正端坐在座椅上,双手轻搭着扶手,手上还戴着精致的护甲,身上有一种久居高位者的气势。她的眼睛扫视着众人的时候,看似无意,却仿佛能将人看穿,让人不敢与之直视。
像是发现了她的打量,太后的眼神转向了她这边,顾惜吓得赶紧低头,生怕被发现。
“儿臣恭迎皇额娘回宫,皇额娘在宫外一切可好?”萧珩语带关切地问道。
太后含笑道:“皇帝有心了,哀家一切都好。”
萧珩如释重负地说道:“如此儿子便放心了。”话说完,他端起桌上的茶盏喝了一口。
“哀家却有一事颇为忧心……”太后话锋一转,说道:“听闻前几日宫里闯进了刺客,可有此事?”说完一脸担忧地看着皇帝。
萧珩放下茶盏,正色道:“确有此事,不过现下人已经抓到了,不过就是些偷盗财物的鼠辈,皇额娘无需担心。”
太后一脸讶异地说道:“皇帝此言差矣,贼人能如此轻易进得了宫,想必是那御林军行事懈怠,视王室安全于不顾,如此怎能护得住天子安危?”太后一脸严肃地看着萧珩,接着说道:“依哀家看,这御林军统领是该换了!”
萧珩虚心受教:“额娘说得是,白爱卿已经替朕物色好了人选,不日便可上任。”
白爱卿说的应该是左相白行之,说起来自碧荷苑那一面以后,她再也没见过他了,如今从萧珩口中听到这个名字,竟觉得有些恍惚。
太后闻言蹙眉,一脸不赞同:“白相?他一文官哪里懂得这些,”说到此处,太后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此事还是交给你舅舅处理妥当些。”
萧珩似乎早有预料一般,并未与太后做过多争执,他神色平静地说道:“那就有劳皇额娘和舅舅费心了”。
太后本以为还要和皇帝周旋一番,没想到他这次这么爽快就答应了。
顾惜在一旁听着这母子俩的对话,只觉得古怪。
宫中遇刺,太后不应该是先担心皇上的安危吗?可她仿佛并不在意,只一心关心御林军的情况,似乎是想借此机会将人安插进御林军。
太后刚刚所说的舅舅,应该就是她的胞弟秦见山秦将军。秦见山封号怀化大将军,曾为先帝打下西部的一小片疆域,也算是立下过汗马功劳。她曾听哥哥说过此人,勇猛有余,却谋略不足,但其也算是知人善用,身边的谋士出众,所以行军打仗还算是稳妥。
顾惜好奇的是,太后将人安插进御林军是何用意?是真的在考虑宫里的安危吗,还是在为谁谋划?
如果是为人谋划,那又是为了谁?
九皇子已然不在了,如今她唯一的儿子萧珩也已经继位了,而她也已经是太后之尊。
莫非只是为了帮扶自己兄弟的势力?
顾惜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太后的声音适时响起。
“哀家瞧着这宫里多了许多新面孔,都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
御林军统领之事敲定后,太后的心情看起来愉悦了不少,转而将目光看向了后宫的嫔妃们。
嫔妃们低头相互看了一眼,都相继抬起了头。
太后的双眼往座席上扫视了一番说道:“嗯,看着确是个个娇美,往后你们可都要好生伺候皇上,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
嫔妃们听到这话,都羞怯地低下了头。
说来也是奇怪,皇上登基三年,却无一子嗣,听说就连之前潜邸时跟过来的旧人,都不曾有过。皇上虽不纵情于美色,可也并非没有喜爱的嫔妃,按理说是应该有几个子嗣了。
太后说完望向薛贵妃,继续说道:“也莫要忘了好好辅佐贵妃治理后宫之事。”
“是,太后娘娘。”众妃嫔恭敬地答道。
接着,太后又对贵妃抚慰道:“薛丫头,哀家不在宫中的日子,辛苦你了。”说完一脸慈爱地看着薛贵妃。
“太后娘娘,这是臣妾应该做的。”
薛贵妃眼神微微一动,嘴角皆是藏不住的笑意,刚刚太后的一番话给足了她面子,也表明了太后对自己的态度,日后她管理起后宫之事也会越发的得心应手。
太后对薛贵妃满意地点了点头,像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转头郑重其事地对着萧珩说道:“皇帝,你登基已有三年,如今后宫也充盈了,是时候该考虑立后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