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绒

    仲春,莺飞草长之季。

    风也不似从前那般如刀裹刺了,偶尔午后阳光正盛时的还如杨柳拂面一般轻缓、和煦,学堂里的迎春花也在这暖阳柔风中绽放。

    林瑛找人买了些青砖、糯米灰浆,准备了石块、石子和干稻草。

    又准备了花椒,捣碎后和泥土和在了一起。

    折腾了许多时日,自己在学堂造了一个面包窑。

    那面包窑的图纸也是她画了许久才画成的。

    趁着一个春和景明日,林瑛约了栗名佳和柳鹂一起来学堂。

    她准备上完课后,用这个面包窑烤一个她已经心心念念了很久的蒜香面包来吃。

    林瑛曾经是那种做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食谱来执行的人,可以说是一个如果凑不齐原料就宁可不做的人,哪怕是少了一克盐少了半勺醋都不行。

    但是如今眼看着很多材料确实找不到,可她又馋得不行时,她终于学会了稍微敷衍一点。

    寻找代替品,或者干脆不放……

    做面包要用的蒜蓉酱本来该拿黄油来炒,可黄油她也确实无能为力,就试了厨房的菜籽油,炒出来的也还不错。

    栗名佳和柳鹂到学堂时,看见林瑛正守着一个奇形怪状的看上去像灶台一样的东西,可这个灶台上面又没有灶孔。

    “这个是什么?”

    “面包窑。”

    栗名佳还是第一次听到和见到这个叫做面包窑的东西,而且根据林瑛所说,这个东西可以用来烤鸡烤鱼烤面包。

    鸡和鱼她都知道,可面包却是她在这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听林瑛说那是一种松松软软、香香甜甜的食物,有些烤出来外皮是脆脆的,吃起来要更好吃一些。

    “这里有面包么?”柳鹂已经闻到了香味。

    “有,蒜香面包。”

    “蒜香面包?”之前闻所未闻,柳鹂实在想象不出加了蒜的糕点是什么样子什么味道的,但林瑛一脸期待的样子,搞得她对这个面包也充满了幻想。

    渐渐地,面包的香气越来越浓郁,学堂里的学生全都围了过来守在面包窑前面,等着看也等着吃。

    就连做了几十年糕点的陈氏也觉得稀罕,这么多年,她从没见过这种样式的灶台,也从没听说过用蒜做的什么叫做面包的东西。

    面包刚一烤好,林瑛就拿出了自己缝好的隔热手套把窑洞打开,用早就准备好的木板将里面的面包取了出来。

    一闻到香气也就顾不得烫了,她迫不及待地拧下了一小块送进了自己的嘴里。

    念了很久的东西如今终于吃进了嘴里,外壳焦脆,内里暄软,面香、蒜香、咸香和焦香互相成就,就是这个味道啊……

    林瑛把面包分给了旁边早就已经馋得不行的人,看着他们赞不绝口吃得一脸满足,她满意极了,觉得自己总算没有白忙活一场。

    她还差人将另一个蒜香面包趁热送回了府里,想让家里人也尝尝看。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林瑛开始换着花样做各种东西,什么烤鱼烤包子都不在话下。

    还做了暄暄软软的戚风蛋糕,打发蛋白时,林瑛是找了茶筅来用手打发的,累得她第二天胳膊都差点抬不起来。

    在后面,还做起了改良版的披萨和饼干。

    甚至做了烤鸡带着去踏青了……

    几个人在城外一条开满了桃花的湖边,铺席藉草,围坐一圈。

    天气好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很漂亮。心情好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更漂亮了。

    蓝天似画,春山如黛,远处山腰间一大片杏花盛放,宛如一团粉色的云落在了半山腰。

    林瑛看着春风一点一点将面前的那一湖水吹皱,水纹在这春日阳光下柔柔地发着光,像一条蓝色的丝绒,铺在春天的绿草地上。

    这么美丽的景色映入眼中,竟让人不觉湿了眼眶。

    她曾经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事物都是漠不关心的。都是偶然间一抬头,才发现树叶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落光了。再偶然一抬头,又不知什么时候,那些树竟然又都郁郁芊芊了。

    这般对这个世界漠不关心,已经好多年了。

    “真是惬意啊!”她由衷地幸福地感慨着……

    整个仲春,林瑛几乎都是在学堂里面待着,很久都没见祖母了。

    这日,她在学堂烤了些面包,带了些去了祖母的院子里。

    “这是我孙女自己做的?”

    林老夫人一脸自豪地笑着,把那面包一口气吃了许多。

    “瑛儿,前几日出门踏青,玩儿得可开心?”

    “开心。”

    “祖母,您不知道,那湖可好看了,还有那山,半山腰开着的杏花,远远地望过去,跟朵儿云似的。”

    现在想起那日泛着光的湖面,林瑛还是忍不住嘴角挂笑。

    “瑛儿,你平日得了闲,就记得多出去走走,常把自己放在这天地之间,视野宽了心也就广了,以后啊就不会被周围那三寸的烦心事给困住了。”

    “祖母,下次孙女陪您一起出去走走。”

    “好,好!”

    天气越来越暖,学堂里头好几个学生都长高了些,去年春天的衫子眼瞧着就有些小了。

    林瑛放了课后就带他们直接朝着成衣铺子去了,给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衣服。

    看着他们一个个喜笑颜开的样子,林瑛决定锦上添花一次,于是带了他们去程记吃饭。

    “大月,你如今这点心也学了些时日了,怎么样,你可还喜欢?”

    自上次知道陈氏选了江大月做学徒之后,林瑛便每日都让她来这程记酒楼里跟着学做糕点。

    “喜欢。”

    江大月之前从没想过自己能进学堂认字,能学手艺,能凭着手艺找件差事。

    她和妹妹江小月时常觉得如今的生活简直像在做梦似的,每次有这种想法时,俩人就会互相轻轻地掐对方一下,疼得皱起眉头了,才敢确定如今的生活是真的。

    开始来程记学糕点时,陈婆婆就告诉过她了,不出两年,她便可在这里独当一面拿工钱了。

    之前在家时她和哥哥妹妹从来不敢对以后有所期待,如今她竟也期待起两年后可以拿工钱的日子了。

    她早早地就计划好了,要拿着钱在这城中租一处小院子,和哥哥妹妹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嫣红的绣工也越来越好了,绣出的料子有的都可以送进林瑜的铺子里做衣服了,她把钱都攒了起来,打算日后妹妹锦红成亲时用来给她压箱底。

    帏帽卖得不错,但她一个人有些做不过来。

    看见惠娘无事,心也细,嫣红就开始教她学做帏帽,生了一双巧手的潘惠娘早早地就学会了,做得竟比嫣红还要好些,一放进铺子里就能卖出去,好多人排着队等着买。

    江小月自打见过夏山砌的雪狮子后,就成了夏山铺子里的常客,不过她不是去定做家具的,而是去学手艺的。

    林瑛见她实在是喜欢做那些木工活,就找夏山商量了一番,让江小月做了夏山的徒弟。

    周松就更不必说了,邱箴帮着周鹤周松的祖父在城里支了个摊子卖肉油饼,周松只要一有时间就要去给他祖父帮忙,做起饼来很是娴熟。

    小荷日后是要回黛州报社里去的,因此每日里最常做的就是读书还有练字,最近甚至研究起了林瑛为了印刷教材专门制的版字。

    江一跃为全穆上课时源安公主也跟在旁边一起学,时间久了,发现江一跃果如林瑛所说,细致又有耐性,很是难得,于是一个月给他五十两银子,说是算作酬劳。

    江一跃盘算着留了一部分攒了起来,用剩下的钱请学堂里的同窗吃了云英面,还给每一位都买了新的毛笔。

    而梁小妹早就已经知道了林瑛想让她日后留在这学堂里教学,她自然是乐意的,私下里将自己的教材翻了一遍一遍又一遍。

    年幼之时,村子里只有郎中的女儿不会取笑她不会说话,还会陪她一起玩,不仅如此,梁小妹所会的简单的医术和药材的功效也都是她教的。

    “小妹,这手艺得学到自己手里,自己能靠它挣钱才行。”郎中的女儿成日跟着自己做郎中的父亲出诊,盯着他写方子,跟着他去采药、晒药材,现在也能一个人出诊了。

    如今梁小妹自己也能学到些可以倚仗着生存的本事,她自是开心的。

    这样日后哥哥也能少为她操些心,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了。

    陈氏最近都特别开心,因为她给自己起了个名字,陈杏花。

    她那日坐在湖边,看着山腰间盛开的粉色杏花竟比自己做的糕点都漂亮,漂亮到她自己都生了贪心……

    想着自己死了以后不要回到那个十三岁时就定下的坟墓里,而是要埋在那大山上,埋在那片杏花下。

    “为什么是这个名字?”林瑛听见陈氏给自己起了新名字后又惊又喜。

    “因为杏花好看啊,那一大片粉艳艳的,看起来跟天边儿的晚霞似的。”

    年纪最小的黄团圆一如既往地只考虑吃食,他正开心地抱着一只鸡腿啃得满嘴油光。

    整座程记酒楼里,数林瑛他们这间厢房最静,静得出奇。

    可实际上,却是他们这间厢房最热闹,每一个人都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感情要表达。

    有在筹划以后的人,有在为自己有了名字而喜悦的人,有在庆幸拥有了新生活的人,也有只是在感慨手里的鸡腿真不错的人。

    林瑛坐在这间又寂静又热闹的房间里,如同那日坐在像蓝丝绒一样漂亮的湖前……

新书推荐: [清穿+红楼]黛玉长姐爱说点瞎话 天幕剧透逼我抽卡造反[唐] 路人甲小师妹过分有戏! 阴湿天才少女坐拥美人和天下 我修的可是无情道啊! 大师姐改修剑道后杀疯了 宿敌师弟你不要过来啊 如何教养一个白切黑 青山志(二) 一万一卦,保佑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