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一下程夫人被称为“程夫人”而不是“苏夫人”的原因,在于她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行为,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或许当时她结婚以后,大家都是这么称呼的,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有人说苏老爷偏心这个老儿子,惯着他,任着他的性子来,不舍得他吃读书的苦,苏老爷并不生气,而是笑而不语,他的表情告诉人们:我的儿子是会有出息的,只是还没到时候而已。
经过在苏家几个月的生活,程夫人了解到苏家有许多地,除了自留一部分耕种,剩下的都以适中的价格租给了村里人,每年下来收入也是不少,支持全家人生活没有问题。
可是程夫人就是与众不同,一向好强的她想:家里的收入虽说不少,可那也是固定的呀!自己的丈夫如此游手好闲,花钱无度,将再有了孩子,这些钱恐怕也会捉襟见肘。丈夫不挣钱也就算了,自己可不能整天闲着,得行动起来做点什么才是。
程夫人把自己的想法与丫环小翠说了一遍,主仆二人一拍即合,并许诺,此事未成功之前一定要保密,不要让家里人知道。
过了半个月有余,小翠高高兴兴地从镇子上跑了回来,直接就奔向了程夫人的房间。
“小姐,好消息!好消息!”小翠进了门,连忙转身关上,生怕被外面的人听到。
“什么好消息,看把你高兴成这样?”程夫人正准备出门。
“小姐,刚才我在镇上碰见了陈氏布庄的小二,他和我说陈老板急着要把布庄盘出去,我们去看看呀!”
“陈氏布庄?就是镇上最大的那家布庄吗?他家生意好的很,陈老板怎么可能不干呢?”程夫人知道这家布庄,因为父亲与陈老板关系很好,家里人身上穿戴的布料基本都是在他家选购的。
“听小二说,陈老板的父亲病重,他准备回江苏老家重新开店,这样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赚点钱,他也是没有办法,忍痛割爱呀!”
“那要真是这样,盘过来倒是好事,他家的生意好得很呢!”
“是啊是啊,小二说每天都会赚上十几两银子呢!”
“那是肯定的啦,听母亲说,每次到他家买布料,都要提前预约的,这样吧,今日天也不早了,明天我们吃过早饭就去看看,如何?”
“行啊,我听小姐的。”小翠是个好姑娘,对程夫人的话言听计从。
眉山镇是一个大镇,依山傍水,东西长十几里,南北也有六七里。河水从镇中缓缓流过,小桥流水人家,鹅鹅鸭鸭……
镇中有一条商出街,肉铺、菜铺、米店、酒馆等等一应俱全。
天刚蒙蒙亮,街上便传来你家我开门的声响,大家左邻右舍互相打招呼问候。太阳渐渐地升高了,街上的人便多了起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小翠搀着程夫人穿过人群,来到了陈氏布店的门口,有人陆续出入,有人正在挑选布料,小二和几个店员忙得很。生意确实不错,程夫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哎呀,这不是大理寺丞相家的程小姐吗?”陈老板从后屋走了出来,一眼便认出了程夫人。
“陈老板,生意不错吗?”程夫人微笑着说。陈老板五十出头,身材不高不胖,胸前花白的胡须,看上去是有些憔悴。
“还可以了,承蒙眉山的父老乡亲关照,特别是老夫人,总是照顾我的生意,陈某人不胜感激。”说完微微俯身致敬。
“陈老爷客气了,都在镇上住着,大家互相关照是应该的。”
“夫人今日来是想……”
“哦,我来是听说陈老板打算离开眉山要回老家?要把这店面盘出去?”
“夫人既是为这事而来,那里面坐吧!”陈老板是何等精明之人,一句话就听出了程夫人的来意,急忙把她让到了屋里。
进了后院,有两间房,一间是库房,里面整齐地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布料,另一间是客厅,紧挨着是个小卧室。陈老客气地请程夫人落座,仆人送上来两杯热茶。程夫人环顾四周,院子是小了些,但是就这个布庄而言已经足够了。
两个人基本上互相了解,程夫人表明来意,陈老板也爽快的很,最后的成交价是三百五十两银子。
“那就这样吧,这是看在我与你父有交情的份上,不然我是不会让步的。”陈老板微笑着说道:“这个店里的小二等几人都是镇上人,我也不能带走,就留下来为夫人所用,他们都很能干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