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序娶妻史氏,生子三人:苏澹、苏涣、苏洵。苏序《族谱后录下篇》载:“先子(序)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序)墓志铭》:“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疾,孜孜若不急。”苏序因苏涣登朝赠大理评事,后累赠职方员外郎,夫人史氏,赠蓬莱县太君。庆历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莹之侧。
眉山大理寺丞相程文应也是这一带出名的大户人家。
大理寺丞相的品级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在北齐时代,大理寺丞相为七品;隋朝时,大理寺丞相为正七品下,另外,根据某些资料,大理寺丞相是正三品,是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官位不低,可见此人也不是一般人物。
程文应,程夫人父亲、苏轼外祖父。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道:“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此句前一段交代:“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光固辞,不获命,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光拜受,退而次之曰”。
程夫人有一个哥哥叫程浚,也就是苏轼的舅舅、苏八娘的公公,据《眉山县志》(民国十二年版)记载,系北宋天圣年间眉山县上榜进士。
程之才(字正辅)是程浚之子、程夫人侄子、苏轼表兄,苏八娘丈夫, 据《眉山县志》(民国十二年版)记载,系北宋嘉祐年间眉山县上榜进士。
程老爷夫妇一儿一女,女儿即后来的苏洵之妻程夫人,儿子即是程浚,一家人日子也是其乐融融。
程小姐今年芳龄一十八岁,虽然说没有碧月羞花之貌,也无沉鱼落雁之容,但是长得眉清目秀,柳叶弯眉。经人介绍与苏家联姻,嫁给苏序老爷的第三个儿子苏洵。
程小姐早听说苏家三公子相貌堂堂,风流倜傥,不免心中阵阵窃喜。可是,这桩婚事并不十分称程老爷的心意,无奈女儿心意已决,也只好作罢。
到了出阁这一天,程小姐在闺房里被打扮得十分漂亮。烟粉腮红擦了脸,满头的金钗银饰闪闪发亮,压得自己抬头都难。红色小袄与长裙绣花绣凤,金丝线的码边亮晶晶、光闪闪。惊得丫环小翠直呼“小姐,你太美了!”
程母坐在一边,心里五味杂尘,女儿出嫁了,是既高兴又失落。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欢快的锣鼓、锁钠之声,接亲的队伍来了。
“女儿啊,收拾好了没有,接亲的花轿到了。”父亲程文应走了进来。
“好了,好了。”几个人答道,小翠急忙给程小姐蒙上了红盖头。
“女儿啊,今天就出嫁了,你当真不后悔选择苏洵明允吗?”程父还是十分担心的问。
“父亲,孩儿不后悔。”程小姐低声说道。
“为父听说他整日外出游玩,不喜读书写字,不思进取啊!”
“这些孩儿也听说了。”
“那他这样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不经营商铺也不为官的,以后可怎么办呀?为父甚是为你以后的生活担忧呀!”程父叹了口气,不知该怎么表达才好。
“女儿,你父说的有道理呀!”程母担心的也是此事。
“父亲母亲,孩儿明白你们的心思,我想明允娶了我以后,他会有所上进的,孩儿就此拜别父母啦!”程小姐说完双膝跪地谢恩,女儿执意要嫁,做父母的也只有从心里祝福了。
高头大马上的新郎官苏洵苏明允,果然是个帅小伙儿,在众人鼓乐宣天的簇拥下,高高兴兴地把程小姐娶回了家。
苏老爷与妻子史氏,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总是叮嘱自己的儿子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妻子。可是苏洵只在家老老实实地呆了三个多月,便就约上朋友一起游山玩水去了。这让新娘子程夫人很是失落,还好苏老爷一家人都十分热情,从主到仆都对程夫人十分恭敬,特别是兄长苏澹夫妇,对这个弟妹是言语柔和客客气气,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苏洵公子毫无上进之心,能娶到程家小姐已是福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