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四五天前就想到了要寻芦花做过冬的夹衣,无奈村民不大理我们,找了半天机会才有人肯告诉我们这处有芦苇荡。”
“我爹精明,知道芦苇荡旁有处浅水滩,当即带我们入深山寻木头、砍竹子,编造出来了这几样物件。”舒婷宜骄傲地点了点竹地笼、捕鱼叉以及带盖的竹篾篮。
至于那两个木桶,一个是自家置办的,一个是和村民谈好条件借来的。
舒婉秀可算想对了一件事——大伯父有了生钱的法子,捕鱼卖钱。
这处浅水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属于无主之地,里头的鱼野生野长,谁捕到算谁的。
由于此处水域宽阔,虽常常有人来捕鱼,却从未捕尽。
双方谈天叙旧过了不少长时间,再耽搁下去不知要浪费多少功夫。
舒婉秀赶紧站起来道:“大伯父,您开始捕鱼吧,我帮婷宜一起摘芦花。”
舒延荣说好,“等捕到鱼,你拿些回家。”
大伯父一家十二口人,一麻袋芦花是不够用的,最少摘五六麻袋。
不过他们仅有两个袋子,下次少不得再来两趟,今日舒延荣带了地笼,想先寻位置放下,明天再来摘芦花时顺道检验有无收获。
有舒婉秀帮着,两只麻袋大半个时辰也就采摘满了,堂姐妹二人对视一眼,一齐跑去水边看捕鱼的情况。
两个木桶有一个装了水,里面放了两三尾巴掌大的小鱼。
浅水滩中间位置,大伯父光脚站在那儿一手拿鱼叉,一手提竹篮,看那鱼篮隔一会儿便被撞动,应该是里头还有货。
舒婷宜踮脚眺望一番后,浑身上下都写着跃跃欲试。
“你去吧,我留在岸上守东西。”
等舒婷宜挽起裤脚迫不及待走到水中帮忙后,百无聊赖留守在水边的舒婉秀逐渐被眼前一群游来游去的小鱼吸引了注意力。
它们身长大多数仅比一个指节稍稍长一点点,体型扁圆,鱼鳞的颜色五彩斑斓,是水中很常见的鳑鲏鱼。
鳑鲏不去掉内脏的话吃起来会有些苦味,而去掉内脏后,加些紫苏、秦椒、百辣云、胡蒜炒一炒,滋味是很不错的。
小鱼游动起来格外灵活,舒婉秀知道用手很难将它们捉住,倒是拿竹篮之类的物件去捞很容易将它们一网打尽,因此只恨此时手头没个趁手工具。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家里山下溪中就有小鱼小虾,只是她每日取水要么一大早,要么傍晚,总之都是天光不太亮的时候,之前没往这上头想,也就没留心过。
那边父女合力逮了半个时辰鱼,冷天出了一身汗,最终收获了大大小小十几尾鱼。
“来,鲊鱼最补身子,这两条大的你提回去。”
鱼才运上岸,舒延荣便捞出两条最大的鲊鱼,以草为绳穿过鱼鳃给舒婉秀绑了起来。
舒婉秀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大伯父,你们留着去县里换钱。”
“你没瞧见?”舒延荣指指鱼身上的洞,那是鱼叉刺穿鱼身体留下的痕迹。
“此处去县城要走半日,这种有伤的鱼路上便翻了肚皮,拿过去没人会买的。”
“今日来捕鱼本就没打算拿去卖,不过是捕一些存下来做为过冬口粮,一部分拿去跟村里人换些菜或物件。”
原是如此。
舒婉秀道:“那我也不能收这么大的,您把好的都给了我,得少换多少东西?”
这幅怎么都不肯收的样子看得舒婷宜着急,“婉秀姐,我爹下了决心给你,你就收下吧!”
舒延荣递鱼的手也一直不曾收回,可见态度很坚决。
“那……”只能恭敬不如从命。
五牌村和五里村在一个方向,回程三人搭伴走了好长一段路,直至不得不分道扬镳。
临别前,舒婉秀悄悄把在芦苇荡里掏的五颗野鸭蛋全给了婷宜。
就这,自然是不够换两条大鲊鱼的。
舒婉秀也没把这当成交换,不过是想着她家中村人们送的鸡蛋没有吃完,这几颗鸭蛋刚好可以留给大伯父他们补一补。
她乐颠颠地提着鱼、扛着麻袋走到了村口,不曾想刚一现身便被一个小小人冲来抱住了。
“姑姑!”
原来是陈婶娘带着舒守义在此等她归家。
“怎么了?”声音里怎么还带着哭腔?
“谢天谢地、谢谢菩萨!你啊你,可算平安回来了!”陈三禾道。
“早在两个时辰前我跟阿莲便觉得你快回来了,结果一等再等始终不见你归家。”
“我们两个心里也没底,一时猜想你是不是走岔路了,一时猜想是不是没找到地方。不知不觉间被守义这孩子听到了,他不肯再待在村里跟其他孩子玩了,孤身跑到村口说要出去找你。”
“我知道信儿赶忙跟过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好不容易才把他稳在这儿等你。”
舒婉秀瞧瞧天色,心虚得不行。
出门时半上午,如今已快到昏时。
“对不住,让您跟着担心了。”
愧疚是真的,看到陈三禾时,舒婉秀突然想到了帮助大伯父他们的办法也是真的。
她安抚住舒守义,然后边走边解释为何去了这么长时间。
“……掏到野鸭蛋我便打算归家了,结果不是遇到了我大伯父和堂妹吗?他们……”
大伯父一家在五里村苦于刘家人的拖累而一时无法立足,倘若有本村的人了解他们的秉性、愿意帮他们说说话,想必很快能融入村中。
陈婶娘与庞大嫂都是五里村嫁出来的,若下次回娘家肯帮大伯父他们说两句好话,那问题可就迎刃而解了。
舒婉秀分出一条鱼来,道:“婶娘,婉秀有个不情之请。”
她打开天窗说亮话,把大伯父一家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说了。
“婉秀明白请婶娘帮这样的忙很是冒昧,可我实在是想不到其他办法。马上入冬了,我和守义承蒙里长做主、村中人帮助,如今房子修好只待过冬了。大伯父一家虽分到了地,但没有同村之人帮助的话,房子建不起来,冬天无处可居啊!”
“我敢对天发誓,我大伯父全家十二口人,绝对没有一个难缠、爱惹事生非的。不求您立刻应下帮他们说话的事,只求您收了这条鱼,下次回五里村探亲时给我大伯父他们一个机会,把他们当做正常人交谈往来一番,若是未发现不对,再请您为他们正名。”
陈三禾道:“何须收你一条好鱼?我此前便知你大伯父对你颇为照顾,想来愿意照拂弱小的人,品行不会太差。”
“我也是许久没回娘家了,不知村里生了这些事。帮你大伯父说两句话,不过上下嘴皮子一碰的事儿,这样,明后日你哪天有空?一道去五里村走一趟。”
自然是越快越好。
约定了日期,鱼,陈三禾无论如何不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