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京阙雪 > 恨悠悠

恨悠悠

    她忍不住打了个激灵,一抬头对上了兄长那满是鲜血的面。

    天光乍现于梦中惊醒,似有人掐在她的颈间使她难以呼吸,身覆的一层薄衫也已全然湿透。不由得一声高喊:“哥哥!”

    奉画与璞娘端着铜盆推门而入,见她的模样心下一惊,暗道不好。立时放下手中的物什疾步跑来。

    “小姐,可是又魇着了?又做噩梦了?”奉画见她面色惨白焦急地问。

    她只觉牙齿打着颤,喉咙干涩,说不出话来。

    璞娘又去温水盆里拧了巾帕给她擦面。

    奉画见她两脚踩在地毯上,又去一旁拿来绣鞋,去衣橱拿来斗篷披在她的身上。

    “地上凉,小姐快穿好。”

    随即璞娘在后拢起她的头发欲挽发,一面拿起梳子梳着她乌黑的发,一面道:“公子在书房......”璞娘的话还没说完,只见榻上的人“蹭”地起了身。

    她猩红着一双眼,望向窗棂边搁置的一八角瓶里插着的数枝白玉兰花。而后赤着一双足疾奔过去,不假思索地用那被犹如抽了骨的一臂,一手提起墙壁上悬挂的一柄长剑挥了过去。

    瓶碎为片,花落成泥。

    奉画吓得心一下紧缩起来,“啊”了一声,随即使了一个眼色给璞娘。

    她对上面前的铜镜,铜镜里的人青丝尽散,镜中的面容仿佛有着高高的眉弓、目若悬珠、高挺的鼻梁、削薄的嘴唇、和尖尖的带着一些圆的下颏。

    昔年,母亲曾爱怜地赞她:“我儿,英气中不失柔美。”

    额间浸上一层薄汗,她怔怔地望着镜中面无血色的自己,呢喃道:“我是谁?”

    奉画心砰砰地猛跳,已然泪盈于睫,安慰道:“小姐,总会好起来的。您是这府中的大小姐啊!”

    镜中的她凄然一笑,冷然道:“先皇说我是父与母珍贵的明珠且生在明媚的七月仲夏,唯愿我亦能如七月的灿阳般,光明明亮。”

    “是以赐名——秦家惟熙。”

    她有多久不曾听到过这个名字了。

    “他看着我们出生,看着我们长大,以亲植玉兰花树盟誓于为他打江山的秦、罗、褚三宗族。可是他可会想到有一天,也是同为他看着长大的子侄接二连三的长眠于他一生倾力奉献的这片土地?”

    她一手握拳,一手牢牢握住手中的剑柄,眸色骤冷。

    随即提剑推门。

    奉画再后惊呼道:“小姐!”

    她想去那万重门问一问那些权门贵胄,秦家何来谋逆之罪?可再也换不回生死白肉。

    一院子飘落的木槿花,罗聆在花树下孤身而立,清瘦如竹。

    还是和煦的微笑、清澈的眼眸、同哥哥一样。

    犹记得,当年有一封密信从京师送往江南,信上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笔锋似欲力透纸背。

    “名虽各姓,前同生一片土地,后风雨同舟。小熙,我就是你的兄长,长兄如父,罗家永远是你能躲避风浪的家。”

    康乐三年冬,她投入赴京的江河下,认为势必魂断于此。

    不想老天是不是也有一丝悲悯的垂怜,听得她的祷告,有人将她救起。还是一身青衣翩翩公子,倾力将她从江下托举起,船上自有他带来的人与敌人抵抗。

    她却再也无力支撑,眼泪像断了线的风筝,与他道:“快走!”

    陶青筠眼眶发青,唇上已然长出一圈黑黑的胡茬。显然是快马加鞭奔波又改乘了船走了水路,也不知他竟隔了多少重障碍到了这里。

    他咬着牙,红着眼,厉声道:“今日就是你我都被射成了筛子,我拖也要将你拖走。”

    当她于浑浑噩噩,醒了又睡,睡了又醒的大梦中醒来,已然身在江南水乡。远方的京城也将新年来临,除夕将至。

    可秦家所有一夕间已荡然无存。

    彼时,罗氏一族离京,罗家小星不过六岁之龄。姜元珺因伤梁胥一事,仍被软禁于东宫不得令不得出。只有罗聆与陶青筠二人策马南下相送了一段路。

    此一别即是山长水远,陶青筠什么也没有说,只送给罗昭星一惠山泥人,一个梳着双鬓着粉罗裙的女娃娃,大大的眼睛胖嘟嘟的脸,形态生动传神。

    泥人底部书写着六个小字——小星,岁岁无虞。

    一队人马一路南下,他才对罗聆说:“走了也好,至少能平平安安的长大。”

    然,天不遂人愿,人还未到江南,罗昭星就已病得气若游丝。

    有时从梦中惊醒,会依在秦惟熙的肩上,哭着道:“阿姐,我好怕死!”

    清醒时又会对她甜甜地笑,说:“阿姐,你别怕,我会在天上保护你。”

    混沌时,也会对她低声长谈,她们头挨着头躺在碧纱橱里,听小院一树蝉鸣。

    “阿姐,我怎会这般?倘若我此生能健康过活,会不会也能得六七十年的日子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婆婆?阿姐,那我今年年有六岁,待我离去,我向神明祈求,愿阿姐你能长命百岁,替我看看这世间万物,活过一百余载。”罗昭星垂着眸,手中握着泥娃娃,一遍又一遍爱怜地抚摸个不停。

    秦惟熙极力地克制,扯起嘴角一笑,翻了个身背对着她,只觉眼泪在嘴里又苦又咸,她说:“那我岂不是变成了老妖怪?”

    罗昭星咯咯地笑:“也是。可是阿姐,倘若我在奈何桥畔不饮孟婆递来的忘尘茶,等你这世间寿命殆尽、寿终正寝时,我在奈何桥畔等你,等下一世我们还要做真真好地姐妹。”

    泪夺眶而出,不断线地一滴又一滴,心似被人生生地撕裂了一个大口子。她回道:“好啊!小星姑娘,我们一言为定!”

    可是傻丫头,人世间的至亲与友又怎能看着你不饮那孟婆茶,不去忘记这一世的烦恼忧愁,让你一日复一日的站在那奈何桥畔,惦念还在尘世间的种种与这些人。

    直到最后,罗家小星一声稚言,附在她的耳边,小声的对她说:“阿姐,你要替我好好的活下去!我去替你好好瞧一瞧他们,我们都会在天上保护你。”

    她知道,她说的是将她视为珍宝的父与母,还有呵护她长大最疼爱她的兄长。

    从此后,忘秦家之姓、先皇赐予之名,苟活于世。

    看着梁家加官进爵,看着当年以风言风语置秦家于水深火热中的权臣贵胄春风得意。

    看着长兄罗聆在京孑然一身的这十年。

    这十年间她凭借少时的记忆,以及身在江南后,罗家祖母将当年京城事悉数说与她听后,她开始将秦家宗族及旁支与外界的关系,不论是上到七十岁的叔祖父,下到族叔及旁支未成年的幼童也好,乃至父亲生前所识得的同僚,试图抽丝剥茧理端绪和行迹,寻找到秦家被灭亡的真相。

    然,无一所获。

    父亲身边的幕僚庄世俊也不知所踪,音讯全无。

    直到她依靠祖父辈积累的庇护与人脉,让身在京师的长兄罗聆有意无意的去拜访那些官宦、商贾、耕读之家。

    直到听人说起,十四年前大年初一,宫里设御宴赐膳,宴会毕,众臣酒酣耳热,不知谁说了一句:“秦家现如北斗之尊!”

    有人附和:“非也,他秦家还能一直如日中天?”

    那是万泰二十五年,先皇已僻居蓬莱小顶,朝堂已由还是太子的今帝代为处理国事和朝政。

    过了这个年,再新一年的春天来临时,玉兰花也开了,开国太祖驾崩。

    而秦家的一切都在悄然间蒸蒸日上,皇帝屡屡留宿父亲在宫中对弈因人之怨。

    原来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覆灭的种子。她不知道秦家与褚家的覆灭,今帝到底从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因“证据确凿”引帝王之怒,还是忌惮秦家与褚家的势力,顺水推舟,将两大家族推向了无尽深渊。

    而这十年间,长兄罗聆也凭借着这些人脉,渐渐地在京城内,在罗氏一族举家离开京师后,站稳了脚跟。

    罗家祖母说:“再等等,等过一整个十年,待到所有人都将往事忘却,待到有心人变成了无心人,觉得人生顺风顺水,再没有了任何威胁。你便出其不备,卷土重归,算旧账!”

    “可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啊?我们家的小孙女儿已年方十八岁了。”

    罗家祖母在一声皆一声的长叹中,将她送回了京师,曾经生于此八载的故乡。

    罗家阿母又在这十年间,将最好的画容术全数教给了她的心腹—璞娘。

    待到归程之日将近,璞娘已经学会了将她的模样化成小星的模样,将罗家阿母的模样画得老了几十岁般,也可将罗家祖母得模样画得似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离家的前一夜,罗家阿父对她说:“这些年我不敢想,更不敢提。当年的事就如一团疑云,那个时候前朝残余势力并未清理干净,在先皇驾崩后便开始肆无忌惮地侵扰我朝边部。你应晓得皇上派使者与你父亲前往敌方招抚过,然而并未成功,你父亲为此伤了一条腿带着残兵回了京,那使者也被残杀在了异乡。你褚伯父最后一次出征时,一切都无异常,他还说等他回来,我们一同约了你父亲喝酒。”

    “事发前一段时间皇上召我入宫,他说边关似乎出了些问题,你褚伯父应需要增援。我当时出了宫正想与你父亲商量对策,可翌日你父亲就被召进了宫,我这才知道那些躲在富贵乡的老顽固是想让你父亲去带兵增援,但皇上他斥了那些朝臣并未应允。最后去的人是定远将军陈传松。”

    “事发前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未曾见过你父亲,你父亲那个时候时常被召入宫中。直到那一日你父亲彻夜未归,阿聆他也被留在了宫中。原先也有这种情况,直到晚间我查觉有异,发现很多兵都出了城。而后诚意伯家的小孙子,就是青筠,我见他骑着马提了一把脱鞘的剑从街市一路向城外奔,为此撞伤了很多百姓。”

    “我当时便知道出事了。于是命家中妇孺都居在后院,府中家丁护卫守在前院。安顿好这一切,本想随着青筠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何事。却见锦衣卫的人马已到了罗府前,将我罗府一干人等悉数软禁了几日。”

    而在陶青筠的眼中看到的是,尸横遍野,哥哥跪在冰冷的雪地上,长矛入背,满嘴的鲜血。而梁家二子梁柏,面目全非、血肉模糊、衣不蔽体,以一种极其奇怪的姿势跪伏于地,头紧紧贴着地面朝向哥哥,似在跪拜。

    当年,也让梁家失全了脸面。成了全京城中与梁家素来不合之人的笑柄。

    辘辘的马车驶离如罗聆所说可避风避雨的家,罗家阿父又将一柄宝剑递到她的面前。

    他说:“小女儿,此为你兄宝剑,当年阿聆命人带回江南,怕引睹物思人之故,亦怕当年引起事端。”

    “今愿你同兄一起归家,此番路途定不会孤寂。”

    她轻抚上剑身,恍若还有当年执剑人手中的温暖,再用指腹轻轻地抚摩向剑柄所刻的两个细小的字。

    烁光。

新书推荐: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纯爱”文里的炮灰小师妹 拐了个将军当老婆 倾烧 我重生在和前夫离婚后 亲爱的审核员 怎么遇见个人就说我是故人之子? 致爱风暴 重生复仇,将军来抢亲了 向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