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云荼烦躁地掐灭了手机屏幕。

    可业务方小王那连珠炮似的、催命般的语音还在她脑子里嗡嗡回响:

    “云姐!到底能不能行啊?不是说好这周绝对能提测吗?运营那边海报都做出去了!你这边一delay,我们全盘皆崩啊!”

    她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旁边的研发负责人老方,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的恳求:“方总,你看这个排期……”

    老方没等她说完,把无线鼠标往桌上不耐烦地一扔,“云经理,又来?跟你说了多少遍,这个需求根本不是你画个原型那么简单!底层数据结构都要动,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多少工作量?多少风险?”

    他又嗤笑一声,“还真是你们产品动动嘴,我们技术跑断腿!下次提需求前,能不能先稍微了解一下技术可行性?”

    她张了张嘴,想解释这是上面的压力,想争取一点点理解,但最终,所有的话都哽在喉咙里,化成一片无声的废墟。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因为类似的冲突,被堵在研发部门的工位旁。

    更别谈这五年来,无数个像这样在业务和技术之间拉扯、磨得血肉模糊的瞬间。

    她曾经的理想和热情,就在这一次次的拉扯中,被磨得一点不剩,只剩下深深的无力感和自我怀疑。

    够了。真的够了。

    ……

    大巴刚驶离高速路的瞬间,云荼下意识攥紧了身侧那只装得鼓鼓囊囊的托特包。

    一个词随即在她脑海里蹦出:近乡情怯。

    车窗外,乡道蜿蜒向前,两侧散落着稀稀落落的平房与二三层小楼,样式各异。偶尔,有农用三轮车“突突突”地驶过,带起一阵尘土,又迅速消失在视野里。

    云荼的目光追随着那些车影,心里清楚,云栖镇就快到了。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从后排站起身,像小时候那般鼓足勇气,朝着司机的方向开口:“师傅,前面云栖镇有下。”她的声音带着几分干涩,话一出口,才惊觉自己已经太久没有说过方言了。

    大巴司机闻声在站台缓缓停稳。云荼左肩挎着托特包,右手拖着只与周遭格格不入的28寸黑色行李箱,费力地挪下这辆颇有年头的老旧巴士。

    车梯有些摇晃,她的脚步也跟着踉跄了一下,行李箱的滚轮磕在台阶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年少时那平整的青石板路,如今已变得坑洼不平。街上半数店铺门窗紧闭,冷冷清清。

    街角那家老杂货铺倒还开着,挂着的可口可乐招牌褪成了浅褐色,冰柜时不时发出嗡嗡的低鸣,模糊记忆里那个叫不出名字的老爷爷正趴在柜台上打盹,收音机里咿咿呀呀淌出几段京剧。

    这,便是她阔别了十二年的故乡。

    没有陆家嘴的摩天楼宇,没有互联网公司的996福报,没有一轮接一轮的绩效考核。有的只是漫无边际的平静,像一卷被遗忘多年的胶片,褪了色,也生了斑驳。

    为避开镇上可能遇到的熟人探询目光,云荼下意识拐进一条通往老宅的偏僻小巷。

    巷子要穿过一片早已废弃的旧茶厂区。红砖厂房的墙体斑驳脱落,空洞的窗棂爬满蛛网,爬山虎密密麻麻缠满了整面墙,在午后阳光里投下长长的、扭曲的影子。

    可就在她快要穿过这片废墟时,一阵奇异的声响突然打破了沉寂。

    “哒哒哒哒……哒哒哒……”

    不是麻将声,那声音更密集,更清脆,还裹着某种奇特的韵律感。

    键盘敲击声?

    云荼的脚步猛地顿住。她疑心是幻听。紧接着,一股浓郁的咖啡香漫过来,混着果香与焦糖的甜,慢悠悠钻进了她的鼻腔。

    她循着声音和香气,疑惑地绕过一堵半塌的砖墙。

    眼前的景象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

    一栋被精心改造成白色的厂房立在眼前,与周遭的破败形成鲜明的对比。原本的铁皮门窗换成了巨大的落地玻璃,阳光毫无阻碍地泼洒进去。奶白的墙面上,钉着块巨大的原木招牌,上面是遒劲的手写字:

    旷野社区:寻找工作与生活的第三种可能

    透过剔透的玻璃,内里的景象像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现代画卷,硬生生嵌进了这片凋敝的荒芜里:

    原本该堆满杂物的几处车间被改造成开放式空间。

    中间区域摆着几排宽敞的胡桃木长桌,几个年轻人散落在各处,都全神贯注盯着面前的电脑屏,指尖在键盘上飞快舞动。天花板悬着工业风吊灯,暖黄的光落在他们身上,静谧里透着高效。

    左手边那间像会议室,白墙上挂着巨大的投影幕布,上面投着PPT,一个年轻男人站在幕布侧前方,正握着马克笔在白板上写写画画,底下几个年轻人围坐在长桌旁讨论着什么。

    右手边该是休闲区。几台咖啡机整齐排列,岛台上摆着多种咖啡豆与茶,还放着几处书架和懒人沙发,有人捧着咖啡在书架前翻书,有人站在落地窗前讲电话。这儿还连着庭院,庭院里的竹编吊椅上,一个穿衬衫马甲的男人戴着耳机,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屏侃侃而谈。

    云荼呆立在原地,眼前这充满生机与现代的场景,让她恍惚间以为自己误入了某个乌托邦。在这片她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此刻的她竟像个来自异乡的孩子,满心都是无措与迷茫。

    “云荼?”

    一个带着不确定、却异常温厚的男声在她身后响起,瞬间打断了她的怔愣。

    她猛地转身。

    阳光有些晃眼。逆光之中,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几步开外。他身着一件白衬衫,袖子随意地卷到手肘处,手里捧着几盒办公用纸,双眸被阳光映衬得发亮。

    “陈澍?”云荼脱口而出,声音里满是不可置信。

    站在她面前的,是她高中时的班长。

    那时候的他优秀、温和、帅气、干净、还有着良好的家境。他就像一切美好的代名词,与云荼曾经的自卑、敏感、拧巴、贫瘠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说陈澍这两个字贯穿了班里或是校内许多女生的青春,她自然也不例外。

    那封未曾递出的情书,承载着她整个兵荒马乱的少女心事。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她有时庆幸自己没递出那封情书,怕唐突了少年;有时又遗憾自己没有勇气,让那段心事成了无人知晓的秘密。

    如今,那封情书的主人公就站在她面前。

    多年未见,他褪去了少年时的青涩,身姿挺拔如松,五官在时光里愈发俊朗分明,眼神中透着属于青年者的意气风发。

    不可否认,他依旧那么耀眼,在这略显黯淡的故乡里,像一盏突然亮起的灯,熠熠生辉。

    “你怎么在这儿?没在京市工作吗?”云荼的声音里,好奇之中夹杂着不解。

    当年他以状元之姿考上京大,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留在繁华的首都,或是回到他从小生长的省会城市,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愈发式微的小镇呢?

    陈澍先是点了点头,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意,目光落在她沾满灰尘的行李箱上:“我研究生毕业后,在这里创建了这个数字游民社区。”

    云荼知晓数字游民的概念,它最初兴起于欧美发达国家。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一些人能够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进行远程工作,在维持一线城市收入水平的同时,享受更低的物价和更为闲适的日常生活。

    她之前对接的一些外国客户,大多都在巴厘岛、清迈的一些数字游民社区工作生活,那些地方阳光充沛,物价低廉,设施齐全,是都市人的逃离圣地。

    可这里是云栖镇啊!她实在难以想象,在这个连奶茶店都没有的小镇里,竟出现了这般高大上的事物。

    “怎么想着落地云栖镇呢?”云荼琉璃般的眼眸里满是好奇。

    陈澍凝视着她的眼睛,那双曾不敢直视他的眸子里,此刻清晰地映着他的影子。有那么一瞬间,他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有什么话就要脱口而出,可最终还是化作一声轻咳,随即撇开头,望向远处笼罩着薄雾的山峦:“这里风景好,空气好……而且,租金便宜。”

    说完,陈澍便迈步来到她身侧,“要不要进去参观一下。”不等云荼回答,他已经腾出一只手轻轻接过行李箱的拉杆,向白楼走去。

    云荼跟在他身后穿过走廊,听着他介绍旷野社区的点点滴滴,哪里是工作区,哪里是休闲区,哪里是共享厨房,哪里是露台,哪里是住宿区……

    他的声音温和而充满热情,云荼的目光随着他的指引四处打量,墙上挂着的艺术画作、角落里摆放的绿植、桌上堆砌的精致摆件,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用心,与外面破败的世界截然不同,仿佛是两个平行时空。

    将手里的东西安顿好之后,陈澍带着云荼来到二楼露台。

    从这里可以眺望远处的青山,漫山遍野的茶树数十年如一日的在此停候,像是大地的守护者,又似岁月的记录者。微风吹过,茶树轻轻摇曳,泛起层层绿浪,仿佛岁月不曾流逝,仿佛奶奶还在山上采摘着茶叶,那熟悉的身影还能在茶园中寻见。

    从这里也可俯瞰整个小镇,她看到小溪在静静地流淌,蜿蜿蜒蜒汇成小河;杜鹃花过了花期,只剩下树叶,孤苦伶仃;还有她阔别十二年的老宅,如今只剩下断井残垣,荒草丛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原来什么都在变。

    陈澍靠在露台的玻璃栏杆上,他身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景,是寂寥又厚重的大地,也是生养她的家乡,他一字一句的开口:“云荼,你为什么会回来?”

    云荼迟疑了,她想说很多,诸如,受不了996,挤不了早高峰地铁,住不惯筒子楼,疲于应付各种工作……可一想,她全是为了逃避才回来,她难道没有真心实意想回来过?但确实是没有,至少在没有看见这个“乌托邦”之前。

    如今身处在这个充满现代化的建筑物之内,眼前就是陈澍,远眺就是茶山,还有童年的美好回忆……

    她突然改变了答案:“为了,更好的生活。”

    陈澍笑了,是那种欣慰的笑,像是老师等到了学生满意的答案,他的声音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带着几分温柔,又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云荼,欢迎回家。”

新书推荐: [海贼]伟大航路的职业体验 诅咒之王养成手札 双劫 [咒回/网王/火影/文野/排球]脑洞集合 不是谁都明白 【崩铁】种田才是征服寰宇的正确打开方式 摸鱼番外大合集 致自由[进巨/巨人] 人在星际,靠做游戏封神 被人鱼骗婚后[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