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政昭然猛地站起身,脸上血色瞬间褪尽,又被一种极其复杂的潮红所取代。在震惊与错愕中,下意识里的一丝慌乱下,难以抑制地翻涌上来的一股狂喜。
天助我也!机会!天赐良机!
九弟陷入重围!
那个一向算无遗策,战神般的宗政珩煜,居然中了埋伏!
此刻,能救他的,只有自己!
只要他挥师救援,成功解围,那么这份救元帅之功,足以抵消甚至超越珩王之前所有的斩将夺旗之功!
在父皇心中,在朝臣眼中,他宗政昭然将是力挽狂澜,顾全大局,拯救主帅的英雄!
至于风险……落雁坡地势险要,呼延朔既然设伏,必有重兵。
但正因如此,一旦他成功击破伏兵,功劳才更大!
而且,他手中有一万五千生力军,并非没有胜算!
无数念头在宗政昭然脑中飞速闪过,最终化为眼中一抹决绝而炽热的光芒。
他猛地一拍桌案,声音因激动而略显尖利,却努力维持着镇定和忧急。
“什么?!元帅中了埋伏?!岂有此理!呼延朔奸诈至此!”
他环视帐中神色各异的将领,尤其是那些明显更倾向于珩王的将领,语气变得慷慨激昂:“诸位!元帅危在旦夕!临安战局乃至大熵国威系于元帅一身!我等岂能坐视不管?!”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一个无比艰难又无比正确的决定,朗声道:“传令!”
“左军统领周将军!”他点向一名心腹将领。
“末将在!”
“本王予你五千精锐步卒,并调拨所有弩箭,火速驰援北门李赞将军!务必击溃缠斗之敌,接应李将军部,然后与李将军合兵一处,从侧翼威胁落雁坡敌军,分散其兵力!”
“得令!”周将军抱拳领命,立刻转身点兵而去。
“其余诸将,随本王亲率一万精锐骑兵!”
宗政昭然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剑锋指向西方,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目标,落雁坡!不惜一切代价,凿穿敌阵,救出元帅!”
“救出元帅!”帐内将领无论心思如何,此刻救主帅乃是天经地义,纷纷轰然应诺。
宗政昭然翻身上马,一万骑兵如同决堤洪流,轰然启动,朝着城西落雁坡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声如雷鸣,宗政昭然骑在马上,心中热血沸腾,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冲破敌阵,救出狼狈的珩王,接受万众敬仰的画面。
此刻的落雁坡,已真正成了一处修罗屠场。
地势果然险要,两处缓坡夹着一道狭窄的谷地。宗政珩煜追击呼延朔“败军”至此,两侧高坡上突然万箭齐发,滚木礌石如雨而下,瞬间将他的先锋部队砸得人仰马翻!
紧接着,埋伏在此的超过八千北狄精锐骑兵从两侧坡后如同鬼魅般杀出,将宗政珩煜所部拦腰截断,分割包围!
呼延朔根本未曾真正败退,一切都是诱敌深入的毒计!
宗政珩煜身陷重围,却临危不乱。他迅速收拢残兵,结成一个圆阵,长枪如龙,左冲右突,死死抵住狄兵如同潮水般的攻势。
玄甲已被鲜血彻底浸透,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他身边亲卫不断倒下,战马也被射杀,他索性步战,一杆长枪舞得水泼不进,所过之处,狄兵人仰马翻。
但敌军数量远超预期,且占据地利,攻势一波猛过一波。
圆阵在不断缩小,伤亡急剧增加。宗政珩煜眉头紧锁,他知道,若再无援军,今日恐怕真要葬身于此。
“元帅!撑住!昭王殿下……昭王殿下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一名受伤的偏将嘶吼道,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确定。
宗政珩煜挥枪格开一支冷箭,眼神冰冷如铁,没有回答。他会来吗?他不敢细想,此刻唯有死战!
就在圆阵即将被压缩到极限,防线岌岌可危之际,突然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和如同奔雷般的马蹄声!
一面“昭”字王旗和无数大熵战旗出现在坡地边缘!
“援军!是援军!昭王殿下来了!” 绝境中的珩王部卒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士气大振!
宗政昭然一马当先,看到谷地中惨烈的景象和那面仍在苦苦支撑的“珩”字帅旗,心中那股建功立业的豪情更是达到了顶点。
他长剑前指,声音穿透战场:“大熵的将士们!随本王杀进去!救出元帅!诛杀狄寇!”
“杀!”
一万生力骑兵,如同猛虎下山,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地撞入了北狄伏兵的外围阵地!
狄兵显然没料到后方会突然杀出如此规模的援军,阵脚顿时大乱。
昭王部队以逸待劳,又是抱着必救之心,攻势极其凶猛,瞬间就撕开了一道口子!
宗政珩煜在阵中看得分明,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波动,但瞬间便被冰冷的杀意取代。
他长枪一举,厉声喝道:“援军已至!全军听令!向内反击!里应外合,击溃敌军!”
“里应外合!击溃敌军!” 原本濒临崩溃的圆阵瞬间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向外猛冲!
内外的压力同时作用在北狄伏兵身上。呼延朔在高坡上看得又惊又怒。
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这位看似毫无战场经验的昭王,竟然真的敢亲自率主力来救,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战场形势瞬间逆转!
昭王骑兵不断向内突进,珩王残军向外拼杀。
两支军队如同两把巨大的铁钳,不断压缩着狄军的生存空间。
混战之中,宗政昭然终于看到了浴血奋战的宗政珩煜。
他立刻大声喊道:“九弟!坚持住!” 声音中充满了“关切”和“英勇”。
宗政珩煜一枪挑飞一个狄兵百夫长,抬头望去,正好看到昭王在亲卫簇拥下砍杀敌人,虽然勇猛,但明显缺乏阵战经验,更多的是凭一股血勇。
他眼神微眯,没有回应昭王的呼喊,而是冷静地观察着战场,突然厉声对身旁传令兵道:“告诉昭王!不要只顾冲杀!让他分兵抢占左侧高坡!压制敌军弓箭手!不然我们全是活靶子!”
命令很快被传达到昭王耳中。昭王正杀得兴起,听到珩王这近乎命令的语气,心中闪过一丝不快,但抬眼望去,左侧高坡上的狄兵弓箭手确实还在不断放箭,给内外大军都造成了持续伤亡。
他咬了咬牙,虽然不爽被指挥,但也知道这是正确的战术。
“分一队人马!去占了左边那个坡!把那些放冷箭的北狄狗给本王宰了!”他大声下令。
一支骑兵立刻分离出去,冲向左侧高坡,很快与坡上的狄兵厮杀在一起,箭矢的威胁大减。
压力稍减,宗政珩煜再次组织兵力,与昭王部形成了更有效的配合,一步步清剿分割被包围的狄兵。
呼延朔见大势已去,伏兵反被包围,再打下去恐怕要全军覆没,只得恨恨地看了一眼谷地中那两道并肩作战的皇子身影,下令鸣金收兵,带着残部向西溃逃。
落雁坡之战,以大熵惨胜告终。
夕阳如血,映照着尸横遍野的战场。硝烟未散,血腥味浓得令人作呕。
宗政珩煜拄着长枪,站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中间,微微喘息着,玄甲破损多处,脸上溅满了血污,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扫视着战场,清点着伤亡。
宗政昭然在亲卫的簇拥下走了过来,他的战袍上也沾了不少血迹,但明显比珩王整洁许多。
他脸上带着关切和胜利的喜悦,快步上前:“九弟!你没事吧?可曾受伤?真是万幸!幸好本王来得及时!”
宗政珩煜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昭王那张混合着真诚与兴奋的脸上,沉默了一瞬,才开口,声音因疲惫和厮杀而沙哑:“多谢二皇兄及时来援。此战,你功不可没。”
他的语气平静,听不出太多情绪,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宗政昭然心中得意,面上却摆摆手,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诶,你我兄弟,何须言谢?铲除国贼,护卫社稷,本就是分内之事!九弟无恙便好!”
他环顾四周惨状,又感叹道,“只是可惜,让呼延朔那老贼跑了!”
宗政珩煜没有接话,只是目光深沉地看向呼延朔溃逃的方向,又缓缓收回,落在正在打扫战场的士兵身上。
落雁坡一役,重创北狄左贤王呼延朔主力,其残部溃退百里,短时间内再难组织起对临安成的威胁。
硝烟渐散,满目疮痍的临安城开始了艰难的复苏。废墟需要清理,流离失所的百姓需要安置,被焚毁的粮仓需要调剂补充,千头万绪,百废待兴。
然而,宗政珩煜在短暂胜利的喜悦中渐渐恢复平静。
他深知,临安之乱的根源,除了北狄这个外患,还有一个深深的内患,夜鹰阁。
不将这毒瘤连根拔起,查明其最终目的,今日的临安城惨剧,他日必将在别处重演。
营帐内,巨大的临安城防图旁,如今又挂上了一张密密麻麻标注着夜鹰阁已知据点,人员关联的脉络图。
宗政珩煜指尖点着图上“夜鹰阁”三个字,声音冷澈:“呼延朔虽退,然夜鹰阁主力在城破前后便似有计划地化整为零,隐匿无踪。其在临安经营多年,根须必然极深。”
宗政昭然此刻也收敛了战后那点沾沾自喜,眉头紧锁:“九弟所言极是。仅是勾结北狄,祸乱边疆,虽是大罪,但似乎……总觉得欠缺一个能让这群江湖势力如此疯狂,甚至不惜赌上一切的‘动力’。”
他沉吟片刻,看向宗政珩煜,“我记得九弟之前提过,夜鹰阁……似乎与前朝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