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前朝?呵……夜鹰阁如今销声匿迹,干净得令人发指。”宗政珩煜指尖敲击着桌面,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唯有眼底深处沉淀着一丝化不开的寒意。

    “我们在明,他们在暗。临安经此大乱,人口流散,百业凋敝,他们若成心隐匿,我们即便掘地三尺,短期内也难有收获。强行大索全城,只会徒增百姓恐慌,打草惊蛇。”

    宗政昭然眉头紧锁,他虽急于挖出夜鹰阁的秘密为自己再添一功,但也明白珩王所言确是实情。

    经过落雁坡并肩一战,尽管各怀心思,他不得不承认,在军务和对大局的判断上,自己这位九弟确实远胜于他。

    “九弟的意思是……暂缓清查?”宗政昭然试探着问。

    “不是暂缓,是改变策略。”宗政珩煜抬起眼,目光锐利,“夜鹰阁根须深远,绝非临安一隅。其真正的巢穴,恐怕早已不在临安。我们在此盲目搜寻,无异于大海捞针。当务之急,是稳定临安,恢复秩序。”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班师回朝。”

    “回朝?”宗政昭然一怔。

    “不错。”宗政珩煜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渐恢复生机的街市。

    “临安大捷,击退北狄主力,此乃大功。你我身为统帅,必须即刻回京向父皇复命,呈报战果,安定朝野人心。此其一。”

    “其二,”他转过身,目光幽深地看着宗政昭然,“夜鹰阁能如此猖獗,其触角未必只限于江湖与边陲。京师重地,或许才藏着更大的鱼。唯有回京,借助朝廷之力,方能调动更多资源,从上至下,彻查此案!”

    宗政昭然眼中精光一闪,瞬间明白了宗政珩煜的深意。

    回京不仅是叙功,更是将调查的矛头指向了更高的层面!

    “九弟高见!”宗政昭然立刻表示赞同,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热切,“正该如此!你我兄弟浴血奋战,终获大胜,理当回京禀明父皇,也让天下臣民知晓我大熵国威!至于夜鹰阁余孽,回到京师,严查深究,定能将其一网打尽!”

    目标既定,双王立刻行动。

    留下得力干将和部分军队继续驻守临安,负责善后与守卫。

    珩王与昭王则率领主力大军,踏上了凯旋归京之路。

    胜仗的消息早已传开,大军所过之处,景象与来时已是天壤之别。

    官道两旁,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百姓。

    他们不再是来时那些面黄肌瘦,仓皇逃难的流民,而是穿着虽不华丽却整洁的衣裳,挎着篮子,提着水壶,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与对王师的由衷感激。

    “来了!来了!大军回来了!”

    “快看!哇!是珩王殿下!”

    “还有昭王殿下的旗帜!”

    “殿下千岁!将军们辛苦了!”

    “多谢殿下救我临安!”

    “哎呀!昭王殿下在对我笑!”

    欢呼声,议论声,感激涕零的哭喊声,如同海啸般一波波涌来。

    道路两旁,楼阁之上,甚至树枝墙头,都爬满了兴奋的人群。

    孩童们追逐着队伍,模仿着将军骑马的样子,嘴里喊着“冲啊杀啊”。

    大姑娘小媳妇们则挤在一起,脸颊绯红,窃窃私语,目光不住地瞟向马背上那两位身份尊贵,英姿勃发的皇子,将精心准备的香囊,绣帕奋力掷出。

    宗政昭然骑在一匹通体雪白,神骏异常的西域宝马上,身着一套特制的亮银明光铠,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几乎令人无法直视。

    他面带那招牌式的温雅和煦笑容,如春风拂面,不时向道路两旁的百姓挥手致意,遇到跪拜的老人还会微微颔首,示意侍卫去搀扶。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完美契合了百姓心中一位仁德贤明皇子的形象,所过之处,引发的欢呼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阳光似乎格外偏爱他,为他周身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

    而在他稍前半個马身的位置,宗政珩煜依旧是一身玄色暗纹战甲,甲胄经过清洗,却依旧能看出多处深刻的斩痕与箭凿的印记,沉甸甸地诉说着战场的残酷。

    他骑着一匹神骏的黑马,马儿也如主人一般沉默而警惕。

    他脊背挺得笔直,如同永不弯曲的长枪,面容冷峻,线条紧绷,对周遭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与狂热并无太多表示,只偶尔极其轻微地颔首。

    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不动声色地扫过欢呼的人群,街道两旁的屋顶窗棂,仿佛在享受这荣光,又仿佛在无尽的喧嚣中冷静地甄别着一丝可能存在的危险。

    他那沉默而强大的存在感,如同定海神针,自带一种令人心安的铁血威严,反而让百姓在敬畏之余,觉得更加可靠,对他的呼声往往更加狂热和发自内心。

    倘若姜晚栀此刻也在随行的某辆马车中,她定会掀开车帘,看得目瞪口呆,内心刷过无数条弹幕:

    【好家伙!这顶流待遇!这粉丝狂热程度!堪比春运现场叠加巨星演唱会!】

    【珩王这气场……是刚屠完龙回来吗?帅是帅,就是太费冰块了!】

    【昭王殿下这表情管理,这亲和力,满分!奥斯卡欠你个小金人啊!】

    经过数日行程,雄伟的皇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离城十里长亭,以丞相为首,六部九卿、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着隆重的朝服,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到大军旌旗,礼乐顿时奏响,庄严肃穆。

    珩王与昭王并骑入城,身后是盔明甲亮,昂首挺胸的得胜之师。

    这一刻,他们是大熵王朝的英雄,是拯救了临安城危局的功臣。

    穿过欢呼的人群,直入皇城,至朝政殿前。

    巨大的殿门缓缓打开,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这两位风尘仆仆,却携着赫赫战功归来的皇子。

    龙椅之上,皇帝宗政弘早已等候多时。相比月前的震怒与憔悴,此刻的皇帝脸上多了几分红润,眼神中也带着难以掩饰的欣慰与激动。

    临安大捷,不仅挽回了皇家的颜面,更极大地稳固了他的统治。

    “儿臣宗政珩煜/宗政昭然,奉旨征北,幸不辱命,平定临安之乱,击退北狄敌军,今班师回朝,向父皇复命!” 两人同时跪倒,声音洪亮,回荡在肃穆的大殿之中。

    “好!好!好!”皇帝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地从龙椅上站起身,快步走下丹陛,亲手将两个儿子扶起。

    “吾儿辛苦了!快快起来!此战之功,彪炳史册!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他仔细端详着两个儿子,看到宗政珩煜甲胄上的破损和尚未完全消退的疲惫,眼中闪过一丝心疼;看到昭然虽然略显风尘却精神奕奕,亦感宽慰。

    “快,与朕和众卿说说,临安之战,具体情形如何?”皇帝重回龙椅,语气急切。

    宗政珩煜上前一步,言简意赅,沉稳有力地汇报了战事经过:从初至临安的局势判断,到分兵策略,再到强攻东门、奇袭南门、自己亲攻西门以及落雁坡被围、昭王及时救援、最终合力击溃呼延朔主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肯定了诸将之功,也客观陈述了战事的惨烈与艰难,对于昭王的救援之功,也给予了符合事实的描述,并未刻意贬低或夸大。

    随后,宗政昭然也补充发言,他更多描述了落雁坡救援的惊险以及之后安抚地方,稳定民心的工作,言辞慷慨,充分展现了其仁德的一面。

    百官听着,时而惊叹,时而振奋,时而唏嘘。无论派系如何,此刻都对这两位皇子,尤其是实际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的珩王,生出深深的敬佩之意。

    汇报完毕,皇帝抚掌大笑:“精彩!用兵如神,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此乃天佑我大熵!”

    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的时刻。

    皇帝目光扫过百官,最终落在宗政珩煜身上,声音庄严肃穆:“征北大元帅、珩王宗政珩煜,临危受命,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力挫强敌,扬我国威,功勋卓著!赐九珠冠冕,加封食邑万户,赏黄金万两,帛千匹!另赐朕之龙泉宝剑,允其御前佩剑!”

    九珠亲王!这是仅次于太子的尊荣!

    御前佩剑,更是无上的信任与殊荣!

    殿中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旋即化为潮水般的恭贺。宗政珩煜面色平静,叩首谢恩:“儿臣谢父皇隆恩!此乃将士用命之功,儿臣不敢独领。”

    皇帝点点头,又看向昭王,笑容和煦:“副帅、昭王宗政昭然,勇毅果敢,深明大义,及时救援主帅,合力破敌,并于战后妥善安抚地方,功不可没!赐七珠冠冕,加封食邑五千户,赏黄金五千两,帛五百匹!另赐紫金玉佩,可随时入宫奏对!”

    赏赐虽稍逊于珩王,但亦是极厚的封赏,尤其是“随时入宫奏对”的特权,意味着圣眷正浓。

    昭王心中狂喜,努力压下上扬的嘴角,恭敬叩首:“儿臣谢父皇恩赏!为国尽忠,乃儿臣本分!”

    其余有功将领,如李赞、张威、王猛等,也各有丰厚封赏,加官进爵,恩荫子孙,自不必细表。

    朝堂之上,一时间显得其乐融融,充满了胜利的喜悦。然而,在这份喜庆之下,敏锐之人却能察觉到一丝暗流。

    珩王受封九珠亲王,地位尊崇无比,已隐隐有超越诸皇子之势。

    而昭王虽赏赐稍逊,却得了随时面圣的特权,圣意难测。

    两位立下大功的皇子回归,原本就微妙的朝局,必将再起波澜。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皇帝还是珩王,昭王,都心照不宣地暂时没有在朝堂上深入提及“夜鹰阁”及其可能牵扯出的更大阴谋。

    那是一个需要更谨慎时机,更周密准备才能掀开的盖子。

    盛大的庆功宴在宫中举行,丝竹管弦,觥筹交错,一派歌舞升平。

    然而,宴席之上,珩王依旧沉稳少言,偶尔与前来敬酒的文武大臣应酬,目光却时常若有所思地扫过那些笑容满面的面孔。

    昭王则活跃许多,周旋于百官之间,谈笑风生,尽情享受着胜利带来的荣光与瞩目,仿佛已经完全沉浸在这盛世的欢宴之中。

    凯旋的荣耀之下,暗流的涌动,才刚刚开始。

    夜鹰阁的阴影,并未远离,只是暂时隐藏在了帝都的繁华与喧嚣之下,等待着下一个浮出水面的时机。

新书推荐: 抢来的夫人对我强夺了? 月满河山 口口对象是伪佛子 弃撩少师后他急了 [失忆投捕]失忆了,顺便忘记了 棋魂:萤火弈 满朝文武都想做我娇夫? 侯府白月光怎么还活着? 时差里的爱恋 重回老婆结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