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国和徐春花当晚回去后,就第一时间去了大哥陈爱党家。
陈家大房到现在依旧没有分家,诺大的四四方方正院依旧挤满了人,如今大家正在抓紧时间布置用仓房改造的新房呢。
陈爱国夫妇过去凑在一起帮忙了一下,又在大哥家吃完了晚饭。之后他们才找了一个时机跟自己哥哥说了自家在六平买了一个房子,想在那边建公司和销售部,也想在这边跟两个哥哥一起开粮油厂的事情。
“不是,你想在这边开厂子,这个我理解,这个我之前其实跟你二哥也商量过。但你那边又买房子又开公司又是为什么?有这个钱,你全部都投到新厂子不好吗?为什么又搞那个,开两个这样的,不就是给国家交两份钱吗?”
给三房供了这么久面粉和菜籽油,其实陈家的所有人都已经有了他们既然能给三房供面粉和菜籽油,那他们可不可以也想办法给其他饼店餐厅供货的想法。甚至有心事活络的,也早就跟他们说要不试着开个厂子的事情。但开厂子毕竟不是嘴上说说就行,要找一个开厂子的地方,要简单的收拾一下那个地方,要把大家都聚集再一起弄一个章程出来,要有人一直专门算账,还要办很多手续。最后等赚了钱了,还要交税,还要给村子和国家交一部分钱。
因为感觉这样比较麻烦,加上感觉时机还差一点点。有这个心思的陈爱党和陈爱民,就一直都没有跟自己的兄弟说过这个。
如今见老三,突然自己提起了这个。
此刻陈爱党除了心里有些高兴和兴奋外,剩下的就是疑惑他们为什么又要在六平开公司。要知道如果只是方便在六平放货,到时可以直接租一个地方就完全可以了。如果单纯想买一个房子,其实也不用弄这么复杂。
“是为了给盼盼把那个房子买下来,也是盼盼自己懂事之前赚了七千多。她把所有的钱都给我们了,我们就想着用那个钱在六平给她买个房子。但那边政策不允许普通人根本就买不了房子,就算买了也像我们之前那个店面一样办不了手续。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了如果在那边买房办公司,手续就能办下来。所以没有办法,我们就用这种名义买房了。
房子买了,我们也不能欺骗政府肯定要开公司建厂子。但建厂子那点地方肯定不够,我们也不想在外面建厂子,而且没有你们这个厂子也建不了。所以到了最后,我们就决定把厂子和销售分开——”
关于建厂,怎么建厂的事情,陈爱国之后跟很多人都说了一遍。
跟自己大哥大嫂说一遍,跟自己二哥二嫂说一遍。
后续第二天再给孩子筹办婚礼时,他又偷偷摸摸跟村里的族长说了一遍。
后来陈二宝婚礼那天,等村长过来了,陈爱国又偷偷摸摸拉着村长专门说了一下。
陈家是最近这大半年,大家天天给陈盼家送东西,其实都已经起这个心思了。
现在见这件事情被三叔真的提出来了,大家只感觉到隐隐约约的兴奋和高兴。
虽然大家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在开厂的同时,还在六平开了一个公司。但等被陈爱国解释一番,大家也逐渐明白了。
而这件事情到了村长这边,他在震惊的同时,心里也忍不住的高兴兴奋。
“来,来,三叔我们去那边聊,你好好跟我说一下。”
现在清水村的村长已经不是以前的老村子了,是之前从书记升上来杨高山。他今年才三十七八岁,之前陈盼奶奶差一点被李成才撞到,当时就是他最先赶过来处理的。后来陈爱国要在六平买房开公司,来村里开各种手续,他当时虽然感觉憋屈闹心,但他保持一贯的体面和长久的职业素养,还是好好给他办了。并没有多说一句话,也没有把他们在外面买房子开公司的事情随便的乱传给村子的其他人。
他以为陈爱国如今赚到钱了,就会在外面长久的发展了,以后来他们村子的次数肯定会越来越少。他甚至暗中猜测也许用不了几年,他们一家就会把所有人的户口都迁到外面,变成所谓的外村人。却没有想到,他却不声不响的憋着一个大的。
“村长今天我二侄孙结婚,你看要不我明天再——”
今天他们作为长辈都是被安排好活的,领着招待女方亲戚任务的陈爱国立马搓着手左右为难起来。对方毕竟是他们村子的村长,他本能的不想佛了对方的面子。但让他在今天这样日子耽误侄孙的婚礼,他也不想的。
“没事,村长叫你过去,你就过去。玲玲那边的亲戚还没有过来,你先跟村长聊着。等他们人到了,我再让小辈叫你过去。”
越偏僻越穷困的地方,村长族长的权利就越大。如今他们村子的村长是杨高山,属于跟他们李家没有关系的人。所以对待对方,陈爱党就越发尊重和谨慎。
从小辈嘴里知道对方过来了后,他就立马从屋子出来专门跟对方打招呼了。出来刚好看到自己傻弟弟在拒绝对方后,他立马大笑着替自己弟弟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并且立马又把不远处忙着的自家大儿子大声的叫了过来:“永一你去屋子里,给村长和你三叔找个安静的桌子,让他们说说话!”
“不用,不用,里面太闷了,我们去角落的那个桌子稍微聊一下就行。”杨高山虽然早就习惯了大家对他的尊重和恭敬,但他也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知道里面的桌子都是给等会过来的女方亲戚准备的,他立马摆手拒绝了进里面,直接指向了角落的一个空桌子。
“行,那我们就先坐那个桌子,来,村长请——”
陈爱国不是那种上不了台面的人,立马伸手招呼对方向角落走去,并且迅速交代自己大侄子赶紧上茶上菜。
任何时候,只要一群长辈们认认真真的坐在一起了,那绝对是有事情了。
所以从陈爱国和杨村长坐在角落起,现场所有年龄小的,几乎都有不去那边打扰的意识。
所有妇女孩子,也隐隐约约的看出他们在谈正事,也不会像平时那样贸然的走过去打招呼。
在他们交谈了一会后,中间的时候陈爱国又把自己的两个哥哥叫了过去。
这大喜的日子,他们还这么坐在一起,现场所有陈家人,还有其他邻居亲戚们,几乎都有了陈家是不是要出什么大事的感觉。
有些从自己丈夫哥哥嘴里知道情况的陈家媳妇和姑娘们,都跟自己熟悉的妯娌和姐妹们,小声又高兴的咬着耳朵。
那些平时有点大小事情,都习惯找家里长辈。这个时候,也习惯性盯着自家的叔叔伯伯,看他们有没有在自家事情上尽心尽力的晚辈们。这个时候也不敢再小心眼里,都一边注意着那边,一边尽心尽力的招待着家里来的其他亲朋好友们。
而一些不知道情况又八卦的,则是直接大大咧咧问起厨房的徐春花,刘招娣和陈家大媳妇薛荷花。
今天这样的日子,厨房是最重要的。
薛荷花今天穿的特别喜庆,作为陈家大房辈分最大的女性长辈。她今天的主要责任就是盯着厨房和外面,主要做协调的作用。
而会厨艺的徐春花和吃苦耐劳的刘招弟,今天一个负责给主厨当下手,一个负责给厨房提供源源不断的盘子和碟子。
当然她们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辈了,徐春华是只做帮忙摆盘帮忙切菜的事情,不会做洗菜端盘子的事情,这些有其他人负责的。
个子瘦瘦小小的刘招弟,也是重点负责催人准备那一种盘子碟子、偶尔着急了亲自去洗碗区拿盘子碟子的人。她并不是坐在外面专门洗碗的,对于这样的重活,现在已经有他们这一门媳妇孙媳妇们负责了。
总之在厨房的大家,开玩笑的向她们询问,外面他们的丈夫们怎么跟村子坐了那么久,是不是有什么喜事时。
她们三个明里暗里斗了一辈子,比了一辈子,早年因为分家等事情,还干过仗的三妯娌。此刻就是特别团结的全部笑着说没事,也都互相默契的看了彼此一眼。
今年,因为陈盼家的烧饼生意。
陈爱党家和陈爱民家,都算是有了一份特别不错的特殊进项。
进项多了,家里的吃穿用度就相应的全部都好了起来。
像陈家大房这边,他们第一次娶新媳妇没有找外面借钱。
也是第一次给儿孙娶媳妇,家里没有因为钱的事情打架骂账。
而陈家老二家,他们是家里困难,两个老的好几年都不敢买新衣服,过年吃个肉都扣扣搜搜的那种。而今年他们家的桌子上,就是常年出现了荤腥。
刘招弟自己赚钱了,她终于不用看别人脸色了,她自己给自己买了新衣服和新裤子,也给自己老爹和老妈买了两身。甚至连自己的两个儿媳妇,她也偷偷的给她们买了两匹新布料,让他们给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做点什么。就因为这个,她家也比以前和睦了不少。
此刻刘招弟即便看着依旧瘦瘦小小的,但现在在她的脸上真的看不到那种很明显的病气和特别明显的营养不良了。现在的她穿着崭新没有打补丁的衣服,看着也是一个特别精神的五十岁中年妇女了。
她们都这样,那陈盼奶奶徐春花就看着更加不一样了。
徐春花的情况有点复杂,她其实从以前就是大大咧咧特别开朗健谈的存在。
因为他们家原本只有一个儿子,丈夫又是勤奋能干的。所以在原本陈家三妯娌里面,她其实一直都是最没有经济压力,条件最好,经常能吃到肉,也活的最轻松的人。
但十五年前的那场意外发生后,她虽然表面上看着没有太大的改变。但熟悉她的人,其实都能看出她真正的改变。
至少从那次意外后,她再来这样的场合,都是不愿意多待的。就算过来跟大家一起干活了,她也是赶快给大家帮完忙,尽完自己作为长辈的责任就立马离开的。那个时候,众人看着她的脸都是不敢跟她开玩笑的,也不敢在她面前随便说话。而现在众人看着她的脸,却敢提以前了,也从她的脸上看见真正看见放下和坦然了。
反正这一刻,大家只是看到她的脸,只是注意到她微微上翘的嘴角,就知道她是真的改变了。就明白,她在外面的日子是真的很不错了。
“婶子,这么一看你去外面换换环境也挺好的。”
陈家大部分的媳妇们,都在开玩笑的跟陈大奶奶和她家的大媳妇说着话,都在说着恭喜她们今天又做新婆婆新奶奶的话。而跟徐春花以前关系很不错的一个小媳妇,则是站在她身边小声对她这样感慨着。
“是啊,换个环境,确实很不错。”
以前待在这个地方,这里的所有人看到她几乎都会小心翼翼的观察她的表情。都会在跟她独处时,小心翼翼的问她年纪轻轻没了唯一的儿子,会不会感觉很痛苦。有些知道盼盼身世的,还会暗戳戳问她当年执意收养盼盼一个女娃子以后会不会后悔。
也会有人在人多的场合问他们,盼盼不是女孩子。那等以后他们是要给盼盼找个上门女婿还是要让盼盼出嫁?也有人看到他们就一脸的感慨和同情。
天天面对这样的表情,她就算想自己走出来,也没有办法真正的走出来。而且待在农村里,农忙的时候她忙起来还不会多想。但等到了寒冷的冬天了,等盼盼去学校,自己丈夫去山上放牛放羊了。她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却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难过,一次又一次的想起以前。
但现在换了新环境,周围所有人,就再也不会贸然的向他们问东问西了。就算遇到跟秦家一样关系好的,他们知道了她儿子早早没了,现在只有一个孙女后。都只会安慰他们说,幸好他们还有一个孙女,却不会暗戳戳怀疑盼盼的身份,或者直接把疑问问到他们面前。
反正现在远离了清水村,只是偶尔在这样的日子回来一下,徐春花真的感觉挺好的。
陈爱党老大家的二儿子,终于在十八岁时顺利娶到媳妇了。
等办完喜事没两天,村子里便传出了陈家要在村子里开厂子的传闻。
陈家在清水村算是大家族,应该说他们清水村陈家、李家和杨家王家是最多的。李家出了一个开水泥厂的李德成,王家老师多从二十年出了一个老师王青山后,后续的时间他们这一门的年轻人都在立志做老师。杨家各个会做人,好像从以前就喜欢做村干部,以前的老村长和现在的村长都是杨家的。
至于老陈家以前就是男孩子多,家族从以前起各个都是种田小能手。后来改革开放了,他们的孩子算是普遍都读书多,以前陈爱国的儿子就是高中毕业。到陈家孙辈了,大部分孩子无论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大家普遍都在读书。虽然到现在考上大学的还没有,但年轻一辈里,愿意让家里男孩和女孩都去学校进行义务教育的,陈家是最多的。
说起清水村的陈家,以前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家族男丁多,每次抢水打仗最厉害的那一门。现在是家里孩子大部分都在读书,有一户还在外面开店了,现在大部分都在收面粉收菜籽油的陈家。
是的,经过大半年的收面粉收菜籽行动,陈家一门都在做这个生意的事情,已经在附近传开了。
所以现在外面有了陈家要开粮油厂的传闻后,整个清水村甚至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是一听就明白到底是陈家那一门具体开要厂子了。
而且对于这个结果,外面的人似乎也不惊讶了,大部分人都有了果然的感觉。
在大家的各种猜测和各种议论下,陈爱国在村长的帮助下,迅速又开起了他们的陈家粮油厂。
他已经有一个陈记烧饼店了,新开的陈记粮油公司也在他名下。对于老家的陈家粮油厂,他就想登记在自己大哥二哥名下。
但听说办这个厂子,后续要负责,要去镇子派出所和工商局注册。还要每年纳税,开厂子还要交一定的保证金后。最后陈爱民和陈爱党,都一致让陈爱国继续做厂长了。
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三兄弟陈爱国是唯一识很多字,唯一会算数,唯一办过各种手续,唯一出去见过世面的。加上既然要把他家老院子弄成新厂子的办公地点,那肯定要让他做厂长了。
反正在大家一致“推荐”下,本来只是想做个股东的陈爱国,这次又成为了这边新厂子的新厂长。
其实这事情陈盼的几个叔叔伯伯们心里还是有其他的想法,但他们都是没有分家的,所有的一切都听父亲的。即便心里不甘,等家里长辈做出这样的决定后,他们就不得不听从了。而且说实话,整个秦家三十岁以上的男丁里,现在确实是陈爱国认识的字最多,他也是唯一真正会用算盘,真正会乘法口诀的。至于陈家现在读书人多的说法,说的其实是陈盼这一辈了,不是中间永字一辈。
所以在这样的原因下,听说开厂子要承担责任,要办手续,要交税要开会,要出去跑。原本起心思的几个人,最后都静悄悄的听话了。
至于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在陈家还是处于像陈盼一样,大家有时候习惯听听他们说说。但在真正做决策时,大家都下意识的无视他们的那种状态。最起码在陈家的大房,事情一直都是这样的。而二房的孙辈,到现在都还没有的长大呢,完全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
这个年代,国家在大力鼓动大家创业和再就业。所有创业的,尤其是农村创业的,镇上村上是一听到就大力支持的。
上面不但在鼓励大家勇敢创业,不但在手续上大力支持,甚至镇上还有专门的创业培训班,还有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反正陈爱国这次办开厂手续,依旧办的特别顺利。
手续递上去的第二天,他就被组织着参加了陈家镇的一次农村企业家培训班。等稀里糊涂听了一节课后,他就知道了像他们这样开厂的,如果缺资金了,还可以拿营业执照来镇上信用社办贷款。到时只要有营业执照,有真正的厂子,这边给他们办贷款就是办的特别快,到时贷款的利息也特别低。
稀里糊涂的,陈爱国在几天之内就把开厂子的所有手续都办下来了。
他跟着村长办开厂的各种手续,忙着参加莫名其妙的培训会议时。
他的两个哥哥,还有这次跟着他过来徐春花,大家则是忙着交这次的公粮,忙着联系大家收粮食收菜籽,忙着收拾陈盼家的院子,努力把那个院子做成一个暂时的小厂子。
之后陈爱党和陈爱民一起花钱做了一个刻着《陈家粮油厂》白色大牌匾,他们又花钱买了一个特别大的工厂大铁门。
这天等他们三兄弟和十几个陈家年轻晚辈一起把大铁门换好,一起把那个白色木质牌匾高高挂上后。
不管里面是怎么样的,至少在外面陈盼家原本临街的三进大院子,现在在外面看着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厂子了。
“恭喜,恭喜!!”
“生意兴隆啊!”
“大伯,二伯,恭喜!”
“三叔听说你们手续已经下来了,厉害啊!”
陈家人原本的打算是简单的换上大门和牌匾,然后私下庆祝一下就好了。
但从他们开始换大门起,外面很多他们在村子相熟的人家就已经等着了。
等他们把大门弄好,牌匾刚刚挂上,自己的红和喜糖鞭炮都没有拿出来呢。
附近原本空着手的乡亲们朋友们,就像是约好了一样,全部都变戏法从怀里、从提着包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和红绸缎。迅速给他们,给他们的大门和他们的门牌迅速挂上了红缎带。然后在一声声的恭喜中,大家就一起点起了早就准备的红鞭炮。
等陈盼在店里守了七八天,终于接到自家爷爷奶奶的电话赶来时。刚刚下班车,她就看到了她家的厂子已经开起来了。此刻她爷爷奶奶,还有大爷爷大奶奶,二爷爷二奶奶全部都被大家围住,在身上绑了很多的红绸带。大家围着他们绑红,围着他们放鞭炮,围着他们说恭喜。大家全部都笑嘻嘻,全部都乐呵呵的画面。
而望着这个喜庆的画面,陈盼在反应过来时,也已经忍不住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