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期期艾艾的向王氏表达了担忧,“我们是要搬家去黄州了么,京城里的店铺和屋舍怎么办呀?”
王氏不愧是能撑起门面的实际当家人,听了儿子的担忧,只轻轻挥了挥手“本就是提前置办预备着的,跟以前一样找牙行租出去就好了,脚店你若还想继续练手,定好章程让李叔帮忙管着。”
苏过乖巧点头。
王氏见他的样子,一下子从得知丈夫释放的欣喜中犯上点心酸来,摸了摸苏过的头。
“黄州地处偏僻,我儿要跟着吃苦了。你朝云姐姐他们也只能从湖州过去,路上没办法照应。”
苏过一下子耳朵竖起来,难道是他老爹的知音,不合时宜王朝云。
也对,他们家原本是在湖州当官的,老爹被关押回京城,肯定还有人留在湖州呢。
见母亲面露忧色,苏小郎连忙插科打诨,问起远行的各项准备,务必让王氏振作起来。
也是这时才知道,原来留在湖州的大部队有十几人,除了名为侍女,实则被王氏当半个女儿疼的王朝云外,他大嫂带着年幼的侄儿并许多老仆都在。
等老苏去了黄州,他们也会直接从湖州出发,在黄州会师。
大哥竟然成亲了,他还有个一岁的侄儿。
苏过已经被各种新信息塞满了头脑。
这么小的孩子,长途跋涉,难怪母亲会担忧。
苏过能怎么办,他只能装乖卖傻蹭了蹭王氏的手,“那我去研究下有什么方便携带的吃食,到时候给嫂嫂他们也捎过去一些。”
王氏心底那点小伤感一下子就散了,“去吧。”
她也还有好多事情要安排准备呢。
苏过于是直奔厨房,顺便拉上在旁边一起伤感的二哥去帮忙打下手。
要说旅行居家的必备物品,那肯定是方便面自热锅了。
自热锅比较复杂暂时放弃,可以弄一些火锅底料,方便调料。到时候有啥煮啥,吃啥都香。
京城的食肆要继续开下去的话,火锅底料要趁早准备起来,定好配方和章程,到时候他就算不在京城,也一样能运作顺利。
计划通!
当天中午,苏家就吃上了香喷喷的方便面。
获得来自王氏和苏迈的一致好评。
苏迨生无可恋坐在一旁,不是不想给好评,而是苏过一上午试了好多版本,最后都进了他和张叔张婶的肚子,硬生生撑的他都不想说话,甚至还有点困乏。
下午,精力充沛苏小郎准备去忙自己的食肆。
留二哥在家休息,苏过带上计划书,揣了几包方便面便去找李掌柜。
成功征服李掌柜味蕾。
在尝过方便面后,李掌柜甚至建议直接卖这个就好,保准生意兴隆。
这才哪儿到哪儿,苏过表示等他的火锅底料出来,指定香的整个巷子都是食客。
李掌柜很是信服,在看到苏过带来的详细计划书后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苏小郎小小年纪就能安排这么周密,还厨艺惊人,幸好之前自己没有轻视了去。
人家这孩子都怎么长的,不愧是苏子瞻的儿子,他日必然又是一个神童。
看着李掌柜的神情,苏过面上不显,心里却很是得意。
就是这样,让崇拜来的更猛烈些吧。
毕竟不久自己就要离京,好几年才回来。
这期间各项事宜都要李掌柜帮忙打点,不提前收服人心怎么行,京城可是重要根据地。
如今已是十月底,年前赴任黄州,留给他们在京城的时间可不多了。
抓紧抓紧。
苏过拿出计划书,将自己的店铺改造计划跟李掌柜一一道来。
店铺布局,桌椅摆设,碗碟配件都要一一置办。
尤其是用来煮火锅的锅子,如今还并没有类似吃法,加热也只能用木炭,苏过只能凭借自己想象,画了一个草图,得看有没有能工巧匠可以做出来,既能方便涮菜,又能保温省碳。
好在李掌柜经营京城多年,人脉手段都不缺,当下便表示这些东西都可以找相熟的匠人,到时候送给小郎查验。
虽然拿到王氏的天使投资,但目前资金还是比较紧张,于是苏过也抛弃了原本大修大改的计划,只在店里原有布局上进行修改,但很多添置难以避免,这一套下来,还是造价不菲的。
李掌柜保证自己绝对能在熟人那里拿到最优价格,两人又商定了工期。
苏小郎满意离去。
接下来要投入底料研发啦,让我们离京之前,把火锅店开起来!
这一日,苏家小院子被香气围绕,苏过在厨房里忙着调配各种底料。
原本以为没有辣椒,可以先直接使用现代大热的番茄锅,结果发现竟然还没有番茄这种东西。
系统商城里面,番茄种子要四级以后才能购买呢,早得很。
计划泡汤,苏过只能着手别的口味研究。
好在虽然材料有限,但基本的调味品和替代还是有的。
目前没有辣椒,但茱萸已经被喜辣的人频繁使用。
苏家出身蜀中眉州,家里备了不少茱萸,甚至还有好几坛子酸菜。
苏过将两者搭配,竟也弄出了香气逼人的酸辣锅,当然,辣味没那么明显。但对于还没有被辣椒征服的北宋人民,尤其是京城居民而言,已经足够啦。
这个味道一出,院子里的香味更上一个台阶,苏家附近的邻居都崩溃了,这还没到饭点呢,搞这么香做什么,弄的他们都饿了。
不对,幸好还不是饭点,如果饭点的时候还这么香,岂不是衬得自家饭食难以下咽。
苏家本就住的毗邻开封府,这香味飘着飘着就飘到了正在府衙办公的府尹李肃之这边。
北宋历来开封府尹都是由官家亲信或者公认的未来宰辅担任,如今的府尹李肃之却以近八十高龄被官家钦点任职,显然并不是做跳板升职的,而是看重他平稳治下的能力。
如今正值改革后期,朝堂上新旧党纷争不断,乌台诗案更是让两边争执了好几个月。
这样的时局,开封府很需要一个定心剂。
李肃之也不负众望,将开封管的很好,丝毫没有让朝堂上的动荡影响百姓生活。
身为准耄耋老人,工作上的事虽然处理的还算游刃有余,但年纪大了,难免身体上的各种问题就冒了出来。
近来公事繁忙,李府尹已经好一阵子都胃口不好了,一到饭点闻到饭菜味就腻腻的难受。
吃饭不香,睡的不好,向来稳重的人都开始有点焦躁。
这会儿正看着卷宗,却有一股隐隐约约酸香味道飘来,让人口水分泌,突然有点想吃东西,
走出房间,只见很多人似乎都闻到了这个味道,连府里打杂的小吏都停下手里的活儿,往西南角张望。
见府尹都被吸引出来,小吏也没有被抓包的尴尬,还兴致勃勃分享自己得知的有用信息。“味道是从西南边苏家飘出来的,听说苏大人今日出狱,估计正做什么好吃的接风洗尘呢。”
原来是苏子瞻家。
李肃之虽然得官家看重执掌开封,但本身也是旧党出身,几年前还和苏子由共同主政齐州,一起复兴礼教,抗洪修桥,两人惺惺相惜,相处十分融洽,有次李肃之办重阳宴,苏子由因病缺席,还特意写诗表示遗憾。
他和苏轼虽没有直接联系,但他堂弟李公择可是苏轼挚友,两人成天写诗唱和。
四舍五入,苏子瞻也是他半个小友了,小友出狱,怎么能不去看望一番呢。
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也都看的开,打定主意,李肃之就连仆从也不带,就去拜访苏家了。
自报家门被张叔迎进去,就看到苏轼尚未归家,但已经有人先他过来了
王巩和王诜正坐在位置上吃苏过新做的香喷喷的南瓜饼。
进院子后香味更浓,却不知道是何材料,除了原本的酸香外,还有一股带着胡椒味的鲜香。
也不好直接就问,于是落座和众人闲谈。
这王巩和王诜也是可怜,都是苏轼密友,因乌台诗案被牵连。
王巩本是世家子弟,祖父还曾官至宰相,如今却因收受苏轼书稿,被判贬谪宾州。
王诜更是身为驸马,却提前通知苏辙营救苏轼,被削了一切官爵。
整个乌台诗案,牵牵连连二十余人,引得朝局动荡,如今好歹尘埃落定了。
苏过听说开封府大老爷都来了,连忙带着新做好的小米饼过来,府尹大人年纪大了,可吃不了不消化的糯米饼。
见苏家两个儿郎都机灵聪慧,免不了升起考教之心。
大人通病,见了喜欢的小辈,不是表演一下就是考试一下,根本不能愉快玩耍。
幸好苏过生怕露馅儿,这段时间很是恶补了一些书本。而苏迨更是本身就勤奋好学。无论问什么都答得言之有物。
长辈们越考教越喜欢。
再拿一块米饼放在嘴里,蓬松酥脆,不想咬也可以抿在嘴里入口即化,香香甜甜很是开胃。就是不知道正餐什么时候开始。
于是可怜的正主苏子瞻,被关几个月后终于出来,见到长子苏迈与两个弟子,心底无比心酸,直感慨: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名声不厌低。
结果一到家就闻到更加酸酸的气味,酸的人胃口大开,烦恼全消,只想干饭。
这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