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宏大的“守护天使”康复中心奠基仪式在京郊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举行。天空湛蓝,阳光和煦,与昔日阴霾形成鲜明对比。红毯铺地,嘉宾云集,政商名流、公益人士、媒体记者以及许多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李涓今日身着一套象征希望与重生的鹅黄色套装,气质温婉而坚定。她一手牵着李平仓,一手牵着李安圆,李思晴则稍后半步,沉稳地跟着。
三个孩子穿着精心挑选的得体服饰,眼神清澈,虽然年幼,但经历的特殊环境让他们眉宇间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沉静与懂事。
仪式正式开始。并非安排好的表演环节,但现场那架为仪式助兴的白色三角钢琴仿佛一种无形的吸引。
刚过完五岁生日的小平仓仰头看了看妈妈,又好奇地望向那架光洁的乐器。李涓感受到儿子的目光,温柔地点了点头。平仓松开妈妈的手,在众人略带惊讶和期待的注视下,迈着小腿走到钢琴前,努力地爬上了琴凳。
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只是别墅里有一个用来装饰的钢琴。平仓偶尔会去敲敲琴键,外语家教老师发现他对音调有着惊人的敏感度和记忆力,曾即兴弹奏过几个简单却动人的小片段给他听。
此刻,小平仓深吸一口气,小小的手指有些生涩却异常认真地按在琴键上。一段简单、甚至有些断续的旋律流淌出来,音符间带着孩童特有的纯净,隐约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淡淡忧伤,但旋律的走向却是向上的,最终结束在一个充满希冀的、虽然简单的和弦上。这更像是一种天性的流露,而非娴熟的演奏,却意外地直击人心。音乐通过音响轻轻传遍现场,引来一片善意而感动的低语和掌声。
与此同时,旁边临时搭建的展示橱窗里,陈列的并非成熟设计师的作品,而是源于另一个孩子稚嫩却充满力量的想象。小安圆性格内向,却对色彩和线条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力。在艺术疗愈课上,她用画笔描绘过许多画面:有时是黑色的漩涡,有时是滴着红色眼泪的眼睛,但最近,她画了一幅画——一件洁白的裙子,裙摆上却盛开着大片鲜艳的、如同鲜血染就的红色花朵,旁边还有一个温暖的、黄色的太阳。
基金会特邀的一位设计师志愿者被这幅画深深震撼,以此为灵感,将其转化为了眼前这套名为“创伤与绽放”的概念礼服。洁白的纱裙象征着破碎后的纯净与重生,而那些惊心动魄的红色花朵,则是对过往伤痛的直视与转化,诡谲而美丽,充满了强大的、治愈性的视觉冲击力,震撼着每一位目睹者的心灵。
轮到家属代表培土这一充满象征意义的环节时,已经上了初中的李思晴稳重地接过系着红绸的金铲,将第一铲代表着希望与奠基的泥土撒向奠基石。
小小的李安圆忽然眨了眨大眼睛,指着基石下方一个似乎提前放置好的、锈迹斑斑的小铁盒,好奇地问:“妈妈,那是什么?”
李涓的心微微一动,她蹲下身,与孩子们平视,在众人好奇而安静的目光中,亲手用工具撬开了那个充满岁月痕迹的盒子。里面静静躺着的,不是珠宝,不是贵重金属,而是她二十年前被拐时身上携带的、已经有些磨损的身份证。照片上的女孩青涩懵懂,眼神清澈得不谙世事,与眼前这个历经风霜、眼神坚毅的女人判若两人。
刹那间,时光仿佛凝固。李涓能感受到周围投来的各种目光——惊讶、同情、敬佩。她深吸一口气,将那份翻涌的情绪压下,用尽可能平静而温柔的声音对环绕在身边的三個孩子说:
“这是妈妈一段很久很久以前的过去。”她轻轻抚过身份证上那个陌生又熟悉的影像,“它代表了很多痛苦和害怕。但现在,我们要把它深深地埋在这里。”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周围所有关注着这一幕的人,声音清晰而坚定:“这意味着过去的结束,也是新生的开始。”她郑重地将那枚承载着无尽痛苦、挣扎、也最终见证了她惊人韧性与胜利的身份证,放入奠基石的核心凹槽位置,然后示意工人继续浇筑混凝土,任由那粘稠的混合物将其彻底封存、埋葬。
她重新搂住孩子们,看着那即将拔地而起的建筑轮廓,轻声而充满力量地宣告:“从今以后,这里,就是所有和妈妈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新的家。一个告别过去,重新开始的地方。”
阳光下,她的眼神无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