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后的三个月,我和美雅一直没有联系。她的微信头像安安静静地躺在我的通讯录里,像一个潘多拉魔盒,诱惑着我,却又让我不敢触碰。
那段时间,我像个分裂的病人。白天,我是好丈夫、好父亲,按时上下班,陪女儿玩耍,周末陪艺玲逛街。晚上,当她们熟睡后,我却会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点开美雅的朋友圈。
她的朋友圈更新得很少,大多是一些工作动态和出差照片。从那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我拼凑出她的生活轨迹:在北京一家外企做部门经理,婚后有个儿子,喜欢旅行和摄影。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沉迷于这种偷窥式的了解。有时看到她和家人的合影,心里会莫名地感到嫉妒;看到她一个人出差的照片,又会生出莫名的心疼。
这种矛盾的心情折磨着我,让我在道德和欲望的边缘徘徊。我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心。
终于,在一个雨夜,我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
那天我加班到很晚,开车回家的路上,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车窗上,模糊了前方的视线。车里放着一首老歌,旋律忧伤而缠绵。鬼使神差地,我把车停在路边,拿出了手机。
指尖在美雅的微信头像上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点开了对话框。输入,删除,再输入,再删除……反复几次后,我只发送了两个字:“在吗?”
发送成功的那一刻,我的心脏狂跳不止,手心冒出了冷汗。我甚至想立刻撤回,却又期待着她的回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雨还在下,车里的音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雨点敲打车窗的声音,和我越来越响的心跳声。
就在我以为她不会回复的时候,手机屏幕突然亮了。
“在,刚加班回家。”她的回复很简单,却让我感到一阵莫名的激动。
接下来该说什么?我问自己。是问她工作顺利吗?还是说些无关痛痒的客套话?
还没等我想好,她又发来一条消息:“你呢?这么晚还没睡?”
“刚下班,在车里。”我回复。
又是一阵沉默。我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尴尬的局面,却又不想结束这场来之不易的对话。
“我……”
“你……”
我们几乎同时发送了消息,又同时停了下来。
看着屏幕上那两条奇怪的消息,我突然笑了。原来,我们都一样,都在犹豫,都在挣扎。
“你先说。”我发送。
过了一会儿,她回复:“没什么重要的事。就是……最近可能会去杭州出差。”
看到“出差”两个字,我的心猛地一跳。她是在暗示什么吗?还是我想多了?
“什么时候?”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
“下周末吧,大概待三天。”
然后将购买火车票的截图发了过来。
“哦,这样啊。”我回复,手指却在颤抖,“需要我帮忙吗?”
“不用麻烦了,谢谢。”她回复,“时间不早了,你早点回家吧。”
“好,你也早点休息。”
对话就这样结束了。我看着手机屏幕,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雨已经停了,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我深吸一口气,发动汽车,却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驶向了一个未知的方向。
回到家,艺玲已经醒了,正在厨房准备早餐。看到我回来,她惊讶地问:“怎么这么晚?”
“加班,然后和同事喝了点酒。”我撒谎,不敢看她的眼睛。
“哦,那快去休息吧,早餐我会叫你的。”她没有怀疑,转身继续忙碌。
躺在床上,我却毫无睡意。脑海里反复回放着和美雅的对话,特别是那张火车票的图片。她是故意的吗?还是真的只是巧合?
我不知道答案,却感到一阵莫名的期待。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再也无法回头。而我,似乎已经做好了沉沦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