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天,苏晚晚早早的来到公司。

    她精心挑选了一身干练又不失温柔的套装,还特意化了个淡妆。

    恐怕她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份格外的用心是因为即将与顾北再次见面。

    九点整,顾北准时出现在公司门口。

    他依旧穿着那身藏青色工装,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坚定。

    苏晚晚快步迎上去,脸上洋溢着笑容,“顾北,你可真准时。”

    顾北回以微笑,“和老同学有约,可不能迟到。”

    这话看似平常,却在苏晚晚心中泛起涟漪,仿佛有一种特别的意味。

    两人再次来到三楼测试分析室,苏晚晚打开电子屏幕,上面显示着按照昨天顾北建议调整参数后新的生产数据。

    顾北凑近屏幕,仔细查看,不时微微点头。“看起来,初步调整有效果,不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苏晚晚站在一旁,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忍不住说道:“顾北,你就像我的福星一样,在关键时刻为我指引方向。”

    说完,她又觉得这话有些过于直白,脸颊微微泛红。

    顾北转过头,目光与她交汇,带着一丝笑意,“嗯,谢谢你的夸赞。”

    苏晚晚有些尴尬,但还是说道:“对对对,就是夸赞,我的表达能力不行,表达有误,表达有误!”

    顾北只是简单的回了个嗯,然后看向了手中的数据报告。

    接下来的时间里,顾北和苏晚晚带领技术团队对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顾北详细讲解着每一个数据的意义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技术人员们纷纷点头,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苏晚晚看着顾北在专业领域里侃侃而谈,心中的敬佩之情愈发浓烈。

    会议室里的讨论还在继续,顾北面前的图纸已经摊开了大半。

    技术部的年轻工程师小李拿着一份检测报告,眉头拧成了疙瘩。

    “顾工,您看这组疲劳测试数据,明明达到了军用标准,怎么到了极端环境模拟就掉链子?”

    顾北接过报告,指尖在数据栏上点了点。

    “军用标准是基准线,但航母的使用环境是动态叠加的。”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航母模型,指着甲板边缘。

    “比如这个位置的构件。”

    “既要承受舰载机起飞时的高温尾流,又要扛住海浪拍打的盐雾腐蚀,单一环境测试合格不代表组合环境能过关。”

    老技工王师傅蹲在地上,手里捏着个钛合金边角料来回掂量。

    “那我们是不是得把所有环境因素都凑到一块儿测?车间里的设备怕是跟不上。”

    “不用全模拟。”

    顾北拿起笔在报告背面画了个简易公式。

    “找三个关键变量做正交试验就行。”

    “比如温度、湿度、振动频率,按三水平组合设计九组实验,比全因素模拟节省六成时间。”

    他抬头看向小李,“你们的实验设计太依赖经验,得用统计学方法找变量间的交互作用。”

    小李脸一红,赶紧掏出笔记本记录,苏晚晚只是站在一旁,没有插言。

    讨论告一段落后,苏晚晚说道:“我们去办公室坐坐吧。”

    顾北说,“好。”

    办公室的百叶窗没拉严,阳光照射进来,在地板上投射出几道光纹。

    顾北刚坐下,目光就被茶几上的金属摆件所吸引,是一个航空母舰的模型,边角被磨得发亮。

    他好奇的问道:“这是......”

    话音未落,苏晚晚倒了杯茶递了过去,“这是前阵子去青岛港出差拍的,回来后找工匠复刻的模型,其实我对这些一窍不通,就觉得好看。”

    顾北指尖划过模型:“航空母舰最重要的其中之一就是钢板,需要采用高强度和耐腐蚀的特种钢材。”

    他笑了笑继续道:“就像你们做企业的,根基不扎实,规模再大也经不住风浪,而且你不就是给研究院提供特种材料的。”

    苏晚晚心里一动,顺势问道:“那你能给我讲讲航母吗?比如......最基础的那种。”

    她想和顾北多呆一点时间,语气里带着点试探。

    顾北想了想,便放下了茶杯,随后从包里抽出本泛黄的《舰船概论》:“先从最基本的讲起吧。”

    他翻开扉页,指着一张黑白插图。

    “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航母百眼巨人号,1918年下水的,其实是用邮轮改的。”

    “那时候人们还不懂航母的重要性,只把它当移动机场。”

    苏晚晚凑近了些,鼻尖几乎碰到书页:“那现在的航母和它比,除了大了点还有啥不一样?”

    “差别大了。”顾北的手指在插图上画了个圈。

    “你看这甲板,是直通式的,飞机起飞和降落得错开时间,效率太低。”

    “后来英国人发明了斜角甲板,相当于在航母上划分出两条跑道,”

    “起飞和降落能同时进行,这才让航母真正具备实战价值。”

    他忽然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快速勾勒。

    “现代航母的核心是系统集成。”

    “比如舰岛,不只是个指挥塔,里面装着雷达、通信、导航一堆设备,体积越小越好,不然会占甲板空间。”

    “美国最新的福特级航母,舰岛比尼米兹级小了三分之一,就是为了多停两架战机。”

    苏晚晚盯着白板上的草图,忽然指着一个方块问:“这是什么?看起来像个仓库。”

    “是机库。”顾北在方块里画了几架小飞机。

    “航母的战斗力靠舰载机,机库就是它们的家。”

    “但机库不能太高,不然会增加航母的重心,影响稳定性。”

    “所以舰载机设计时,机翼大多能折叠,就像......把雨伞收起来节省空间一样。”

    “像我这把折叠伞?”苏晚晚笑着举了举手边的伞,伞柄上的水钻闪了闪。

    顾北愣了下,随即点头:“原理差不多。”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她办公桌上的钛合金样品上。

    “你们生产的构件,就是用在机库升降机上的。”

    “升降机得在几十秒内把战机从机库升到甲板,承重要求极高,还得防海水腐蚀。”

    苏晚晚拿起样品,指尖在光滑的表面划了划:“这么说,我们做的东西还挺关键?”

    “非常关键。”顾北的语气严肃起来。

    “航母上任何一个零件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作战系统。”

    “比如拦阻索,看着就是根钢索,其实里面有上百根高强度钢丝,哪一根断了,战机降落时就可能冲出甲板。”

    他忽然停住,像是意识到什么:“是不是讲得太枯燥了?”

    “没有,”苏晚晚赶紧摇头,“我听得懂。”

    她拿起手机,点开备忘录,“比如你说的斜角甲板,是不是就像公司的生产线,得有分工才能高效运转?”

    顾北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可以这么理解。不过航母更复杂,光是甲板调度就需要几十个人配合,堪比大型交响乐团。”

    他看了眼表,“时间不早了,我得回研究院一趟,下午还有个会。”

    苏晚晚起身送他到门口,走廊里的风带着雨后的潮气扑面而来。

    “明天......你还能来吗?”她尽量让语气听起来随意,“我想让你继续教我航空母舰的基础知识。”

    顾北思索了一番,最终点头答应:“我上午十点到。”

    “对了。”他从包里掏出本小册子递给她,“这是航母基础知识手册,你先看着,有不懂的明天问我。”

    小册子的封面是辽宁舰的航拍图,边角有点卷。

    苏晚晚捏着册子站在走廊,看着顾北的背影消失在电梯口,忽然发现手册里夹着张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字。

    “舰岛的最佳位置,是航母纵向中轴线往左偏三米——平衡重心用。”

    她忽然想起高中时,他总爱在作业本背面写些奇奇怪怪的公式。

    那时她不懂,只觉得这个总看舰船杂志的男生,像藏着一片别人进不去的海。

    助理小朱抱着文件经过,看到苏晚晚对着小册子傻笑:“晚晚姐,技术部说正交试验的方案做出来了,您要过目吗?”

    “放桌上吧。”苏晚晚把便签夹回手册,指尖划过“辽宁舰”三个字。

    窗外的阳光穿透云层,在手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她忽然很期待明天的到来。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中央空调的微风声。

    苏晚晚翻开手册第一页,看到顾北用红笔在航母分类那栏画了波浪线。

    旁边批注着:“按动力分,有常规动力和核动力——就像汽车的燃油车和电动车,各有优劣。”

    她忽然笑出声,这个把复杂知识讲得像聊天的人,好像和记忆里那个高冷的少年,慢慢重合到了一起。

    高三的物理课,他解力学题时总爱用铅笔,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游走,留下轻浅却笃定的痕迹。

    那时她总借问问题的由头凑过去,他在受力分析图旁画着小小的船锚——原来从那时候起,他的世界就已经泊着星辰大海了。

    她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楼下的香樟树叶上还挂着雨珠,被阳光照得透亮,像撒了把碎星星。

    高中时操场边也有这样的香樟树,她告白被拒那天,顾北就是站在这样的树下,说“要找志同道合的人”。

    那时她不懂,只觉得委屈......

新书推荐: 那个中二病的女主又来了(快穿) 认贼作兄之后 暗恋协奏曲-执着 [综英美/超人]程序冲突警告 [罗小黑战记短篇集]扶摇 鬼灭玩家,开新号开成鬼月传奇 [综]我的脑洞不可能这么大 我的机械男友 “孕夫”勇闯惊悚好莱坞gb 宿敌死了多年后,黑莲花切恋爱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