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缓存

    导师给了温禾一个新任务:为系里一位退休老教授整理早年的访谈手稿和录音资料。这是一项繁琐、耗时且几乎没有学术产出的工作,其他同学唯恐避之不及,温禾却接了下来。

    陈序表示不理解:“这项任务的投入产出比极低,无法优化你的简历数据。”

    温禾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盒老旧磁带上的灰尘,头也没抬:“我知道。但这位教授研究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的工人新村文化,很多资料都是独一份的。如果没人整理,可能就真的消失了。”

    她拿起一本边角磨损的采访笔记,轻轻翻开,泛黄的纸页上是密密麻麻的字迹和画着凌乱关系图。“你看,”她指给陈序看,“这位受访的老师傅,原来是国棉十七厂的劳模,他讲他们如何自己动手在新村空地上搭自行车棚、建儿童乐园……这不是冷冰冰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温度和记忆。”

    她的眼睛在发亮,一种陈序从未见过的、专注而柔和的光彩。她不再是那个抱怨论文、焦虑未来的“丧”研究生,而像一个小心翼翼的守护者,或者说,一个触摸着历史脉搏的侦探。

    “这些‘数据’,”温禾轻声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可能无法被写进论文,也换不来高薪工作。但我觉得,把它们整理出来,本身就是一件……‘有用’的事。”

    陈序看着她,没有再用“投入产出比”来反驳。他只是问:“需要帮忙吗?我可以写个OCR(光学字符识别)脚本,把扫描的手稿文本数字化。或者写个小程序,对音频做降噪处理。”

    这次,他的“解决方案”不再显得突兀,而是真正切中了她的需求。温禾惊喜地抬头:“真的可以吗?那会省好多时间!”

    “嗯。”陈序点点头,“处理非结构化历史数据,也算一种有趣的挑战。”

    于是,周末的图书馆角落成了他们的小型工作室。温禾负责物理层面的整理、扫描和初步阅读,陈序则带着他的笔记本电脑,在一旁编写和运行各种小脚本。

    过程并非总是顺利。温禾看不懂陈序写的代码,陈序也对那些手写体字迹和充满时代特色的方言用语感到头疼。

    “这个字……是‘揿’还是‘拎’?”温禾对着一个模糊的字迹发愁。

    陈序凑过来,两人的头几乎靠在一起。他仔细看了看屏幕上的扫描件,又调用了一个图像增强算法。“根据上下文‘——铃铛’,大概率是‘揿铃铛’(按铃铛)。”他分析道,呼吸轻轻拂过她的耳畔。

    温禾觉得耳朵有点痒,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揿了一下,泛起微澜。“哦……对,有道理。”她小声说,不动声色地稍微挪开一点距离。

    还有一次,一段录音背景噪声极大,几乎听不清人声。陈序折腾了他写的降噪程序半天,效果依然不佳。

    “算了算了,”温禾安慰他,“能整理多少算多少。”

    陈序却较上了劲,眉头紧锁:“一定还有更好的滤波算法……” 他专注的样子,像极了面对一个顽固的学术难题,而不是一份“投入产出比极低”的琐碎工作。

    温禾没有打扰他,只是悄悄起身,去食堂买了两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回来。

    “先补充点能量再战?”她把其中一个剥开一半皮,递到陈序面前。

    烤红薯的香甜热气驱散了空气中的一丝焦灼。陈序愣了一下,接过红薯,咬了一口,很甜,很暖。

    “谢谢。”他说,紧绷的神情松弛下来,“有时候,最优解不是一味提高算法复杂度,而是接受一定程度的不完美,或者……补充能量。”

    温禾笑了:“这可是个重大发现。”

    窗外天色渐暗,图书馆里亮起了温暖的灯光。他们并肩坐着,一个啃着红薯翻阅纸质资料,一个吃着红薯敲打代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安静而协同的暖意。这一刻,没有焦虑,没有未来,只有当下共同完成一件微小而有意义的事情所带来的平静满足。

    工作间隙,温禾会跟陈序分享手稿里读到的小故事:哪家夫妻吵架全楼都知道,哪个孩子用废旧零件做出了全校最炫的玩具,夏天大家如何把竹床搬到楼下乘凉,分享一碗绿豆汤……

    “听起来像是一个基于物理临近性和低流动性形成的、高密度、高互动的初级社群。”陈序评论道,但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虽然缺乏隐私和个人空间,但似乎提供了很强的社会支持网络。”

    “对啊!”温禾兴奋地说,“这就是‘附近’的力量!可惜现在很难再有了。”

    她发现,和陈序聊这些,即使他最初会用术语解构,但最终往往能抓住核心。他甚至能提出一些技术角度的联想:“某种程度上,那种熟人社会有点像早期的局域网,而现在我们更像是在广域网里漫游的、缺乏固定IP地址的独立主机。”

    这个比喻让温禾拍案叫绝。

    而陈序也发现,温禾在叙述这些故事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共情能力和叙事魅力。她能敏锐地捕捉到细节背后的情感,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让那些尘封的记忆重新变得鲜活。她不再是那个只会抱怨“丧”的女孩,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洞察力的讲述者。

    “你其实很擅长这个,”陈序罕见地主动评价,“提取和呈现 qualitative data(质性数据)的特征。”

    温禾怔了一下,心里像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以前很少有人肯定她这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有用”和“无用”的标尺下。

    “可能吧,”她微微脸红,“就是觉得……有意思。”

    项目结束时,温禾将整理好的数字化资料交给了老教授。老教授戴着老花镜,看着清晰的文件和修复后的音频片段,激动得连连道谢,说这是帮了他大忙了。

    走出教授家,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却吹得人神清气爽。

    “虽然简历上不会多一行,”温禾伸了个懒腰,笑着说,“但感觉像是给某个重要的历史碎片擦了擦灰,让它还能继续发光。”

    陈序看着她轻松愉快的侧脸,说:“嗯。你的‘内部评估体系’运行良好。”

    温禾哈哈笑起来:“谢谢夸奖,陈工程师。”

    他们沿着栽满梧桐树的街道慢慢走着,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又缩短。

    温禾没有想很久以后的事情。但她感觉到,经过这段时间,心里那个空洞的、漏风的地方,似乎被填补上了一小块坚实的东西。那不是别人给的认可,而是自己亲手擦拭、确认过的价值。

    而陈序,则在思考如何优化他那个“情感支持能力”的变量权重。他发现,仅仅是陪伴和提供工具支持,当她眼睛发亮地讲述那些故事时,他也会感受到一种陌生的、正向的情绪反馈。

    他们都在不知不觉中,为对方也为自己,缓存了一份温暖。这份温暖,足以照亮接下来一段不那么平坦的路。

新书推荐: 汉堡小厨娘发家日常 赴一场无解的缘 麒麟送新囊 王明贞重生一九九七 看见万物拟人的我追凶超神 得意者是她[重生] 被迫跟腹黑皇子He了 却钗环 【名柯】这个猫猫眼幼驯柒我锁死了懂? [火影]妄想成为救世主的我